回覆列表
  • 1 # 千嶺之松

    “喪文化”不會毀掉所有年輕人,有可能會毀掉個別不會疏通和排解“喪”的情緒,沉溺於“喪”的頹廢裡不能自拔的年輕人。

    按照專家的解釋,所謂喪文化,指“一些90、00後的年輕人,因為生活、學習、事業、情感等的不順,在網路上、生活中表達或表現出自己的沮喪,而形成的一種文化趨勢。”

    我認為,所謂喪文化,只不過是當代一些年輕人在升學、就業、生活、工作等方面壓力太大,想透過網路的方式宣洩自己感到沮喪和焦慮的情緒,以緩解自己前途迷茫、生活艱難、空間受限的壓力。

    年輕人表達內心的“喪”,希望躺下來啥也不幹,啥也不做,只不過是在太累壓力太大時一種情緒的臨時的宣洩,把內心的焦慮和對前途的迷惘排遣出來。這些“喪”的情緒,只不過是分分鐘的感受,透過宣洩後,心理會達到一種平衡。在現實生活中,他們又會鉚足勁拼命去努力。

    年輕人一方面在網路上宣洩自己“喪”的真實感受,一方面在現實中為生活,為工作,為前途衝鋒陷陣。這是不是一種人格上的分裂呢?

    我認為這其實是一個情感正常的人所具備的兩面。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揹負著沉重的壓力拼命奮鬥,一方面需要透過一個出口(比如網路)將他們內心承受壓力時的苦惱和想擺脫壓力的渴望釋放出來,形成所謂情緒上的“喪”。這種“喪”的表達,恰恰是年輕人釋放壓力和迷惘的一種方式,比那種明明有負面情緒又硬生生地憋在心裡的方式,更有利於心理健康。

    這種“喪”的真實情緒的表達和宣洩,不僅僅限於年輕人。除了小孩以外,各種年齡段的人,一樣存在“喪”,一樣有很多“喪”的時候。只不過他們拼命壓抑在心裡,不像年輕人那樣直白的表達出來,或者他們會透過其它方式去排解罷了。

    不管任何年齡段的人,一生中總是有很多“喪”的時候,不可能一直鬥志昂揚,一直精神抖擻,總會有很多憂傷和焦愁的時候,總會有想放棄但又會咬緊牙關堅持下去的時候。

    說某某人一直精神亢奮,一直意志堅強,從來沒有軟弱的時候,是個像鋼鐵一樣無比堅硬的人,都是不真實的。只不過這種人不會把自己內心的脆弱表達出來,他們拼命掩飾自己的脆弱的內心活動,而呈現給外界的,只是剛強的一面罷了。

    多愁善感的詩人會在詩歌中把這種“喪”的情愫委婉地抒發出來。絕大多數會在不為人知的黑夜裡暗自流淚,將“喪”的情緒宣洩在不為人知的夜晚,然後睡上一覺,早上起床又是一條像打了雞血的好漢。

    人活在世上的過程,就是不斷給自己加油打氣,不斷戰勝“喪”的過程。

    所以,喪文化只不過一種在重壓下迷惘中“喪”的情緒的宣洩。只要自己能夠隨時注意正確的排解和疏導,培養多方面良好的興趣,透過音樂、體育等多種興趣愛好進行轉移,是不會毀掉年輕人的。

    2020年8月3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第七十二回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