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華人大概對這一名句耳熟能詳。不錯,這便是宋代文壇盟主蘇東坡寫的。蘇東坡一生起起落落,不論居廟堂之高或是處江湖之遠,不變的是他的樂觀豁達,是中國傳統士大夫的模範。 激起我對蘇東坡興趣的,是我在國慶假期閱讀的林語堂的《蘇東坡傳》。蘇軾在少年時便顯示出過人的天賦,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同時中了進士,且名列榜眼,舉朝震驚。蘇軾在青年時期可謂春風得意,一帆風順。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王安石變法卻將他拖入深淵。他對於王安石的過激政策發表不滿,認為有損人民利益,並坦言自己如不抨擊時弊便“如蠅在口,必吐之為快".這種剛直的性格也為他招來了禍事:貶謫地方。可當他在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衝突之時,仍會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在王安石變法被一一否定之後,他又不合時宜地支援免役法,可謂”雖千萬人吾往矣“,又為元祐黨人所不容,可見其光風霽月,不以個人私利為意。 蘇軾大半生不是被貶,就是在去往被貶之地的路上。還好,蘇軾有一顆樂觀豁達的心。當他被貶黃州時,衣食無著,在荒地上親自耕種,又自建雪堂,作為飲酒賦詩之所。他與周圍的農夫村婦相處甚歡,而無大文人之傲氣。在黃州,與其說蘇軾成就了赤壁,不如說赤壁成就了蘇軾。在這段歲月裡,他寫下了《念奴嬌·赤壁懷古》,《前後赤壁賦》,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此時的蘇軾,看淡了人世榮辱,超脫於功名利祿,此時大概是他此生最快樂的時候吧。 迥異於一般被貶之人,蘇軾每至一地,都能造福當地百姓,因而為人民所紀念。蘇軾在旅居武昌時上表與太守請求禁止民間殺嬰的野蠻風俗;在杭州治理西湖,建蘇堤,使西湖恢復舊日美景,百姓可以喝上廉價的淡水,在糧價暴漲之時不惜與同僚作對,建議朝廷撥款購米並在杭州低價賣出以平抑糧價;在儋州建立學校,傳播儒教,為海南的文化進步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最後,便是蘇軾的真性情了。蘇軾與第一任妻子王弗十分恩愛,但不幸的是,王弗英年早逝,留下蘇軾孤零零的一人對抗黑暗的官場。王弗去世十年後,蘇軾寫下《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讀來令人肝腸寸斷。而他與弟弟蘇轍亦是手足情深,蘇轍曾於“烏臺詩案”中奏請以自身官位為兄贖罪,而蘇軾亦與弟弟一生相互扶持,他寫給弟弟最出名的詩是: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其兄弟情深,可見一斑。 蘇軾是在中國傳統士大夫中精通儒釋道的代表人物,是每個困窘之人的人生導師。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華人大概對這一名句耳熟能詳。不錯,這便是宋代文壇盟主蘇東坡寫的。蘇東坡一生起起落落,不論居廟堂之高或是處江湖之遠,不變的是他的樂觀豁達,是中國傳統士大夫的模範。 激起我對蘇東坡興趣的,是我在國慶假期閱讀的林語堂的《蘇東坡傳》。蘇軾在少年時便顯示出過人的天賦,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同時中了進士,且名列榜眼,舉朝震驚。蘇軾在青年時期可謂春風得意,一帆風順。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王安石變法卻將他拖入深淵。他對於王安石的過激政策發表不滿,認為有損人民利益,並坦言自己如不抨擊時弊便“如蠅在口,必吐之為快".這種剛直的性格也為他招來了禍事:貶謫地方。可當他在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衝突之時,仍會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在王安石變法被一一否定之後,他又不合時宜地支援免役法,可謂”雖千萬人吾往矣“,又為元祐黨人所不容,可見其光風霽月,不以個人私利為意。 蘇軾大半生不是被貶,就是在去往被貶之地的路上。還好,蘇軾有一顆樂觀豁達的心。當他被貶黃州時,衣食無著,在荒地上親自耕種,又自建雪堂,作為飲酒賦詩之所。他與周圍的農夫村婦相處甚歡,而無大文人之傲氣。在黃州,與其說蘇軾成就了赤壁,不如說赤壁成就了蘇軾。在這段歲月裡,他寫下了《念奴嬌·赤壁懷古》,《前後赤壁賦》,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此時的蘇軾,看淡了人世榮辱,超脫於功名利祿,此時大概是他此生最快樂的時候吧。 迥異於一般被貶之人,蘇軾每至一地,都能造福當地百姓,因而為人民所紀念。蘇軾在旅居武昌時上表與太守請求禁止民間殺嬰的野蠻風俗;在杭州治理西湖,建蘇堤,使西湖恢復舊日美景,百姓可以喝上廉價的淡水,在糧價暴漲之時不惜與同僚作對,建議朝廷撥款購米並在杭州低價賣出以平抑糧價;在儋州建立學校,傳播儒教,為海南的文化進步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最後,便是蘇軾的真性情了。蘇軾與第一任妻子王弗十分恩愛,但不幸的是,王弗英年早逝,留下蘇軾孤零零的一人對抗黑暗的官場。王弗去世十年後,蘇軾寫下《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讀來令人肝腸寸斷。而他與弟弟蘇轍亦是手足情深,蘇轍曾於“烏臺詩案”中奏請以自身官位為兄贖罪,而蘇軾亦與弟弟一生相互扶持,他寫給弟弟最出名的詩是: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其兄弟情深,可見一斑。 蘇軾是在中國傳統士大夫中精通儒釋道的代表人物,是每個困窘之人的人生導師。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