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羽諾池唯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再加上連年災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劉備有意拯救百姓,張飛、關羽又願與劉備共同幹一番事業。三人情投意合,選定張飛莊後一桃園。

    此時正值桃花盛開,景色美麗,張飛準備了青牛白馬,作為祭品,焚香禮拜,宣誓完畢;三個人按年歲認了兄弟。劉備年長做了大哥,關羽第二,張飛最小做了弟弟。這便是《三國演義》中著名的“桃園三結義”。

    桃園三結義最初是小說《三國演義》裡記載的故事,述說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幹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擴充套件資料:

    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的典故傳遍大街小巷,為人們津津樂道,後又效仿者不計其數。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劉備、關羽、張飛的臺詞也被搬來翻去,接著講講三個人的初始。

    “桃園三結義”的故事,羅貫中把它放在《三國演義》開篇的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中,文中描寫到劉焉出榜招募義兵,榜文行到涿縣,引出涿縣中一個英雄劉備,然後巧然的機會劉備認識了張飛和關羽,三個人志趣相投,一見如故,結為兄弟。

    在文中結尾描述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

    可以把桃園三結義抽象為一種互幫互助精誠團結的典型關係。然後我們可以對這種抽象出來的精誠團結的典型關係進行分析,分析的具體材料就採取三國演義裡面的素材,因為這種版本為大家所熟知,而且是最生動最樸實的語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清除魚池水面的水藻觀賞魚池晴天總是飄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