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鄉村4哥
-
2 # —殘夜
蚜蟲、薊馬、白粉蝨,提起這三種蟲害,相信種植戶們都不陌生,不論是種植大田作物、大棚作物、蔬菜或者水果,基本上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不及時防治,給產量和品質帶來不同程度的危害。
而從分類上來說,雖然它們都屬於昆蟲綱,但不屬於同一個目,蚜蟲屬於半翅目(或同翅目),白粉蝨屬於半翅目,而薊馬屬於纓翅目,這個區別也要了解。
在實際種植過程中,如果單從外部進行觀察,三者的危害症狀是有不同的,具體如下:
1、蚜蟲的危害
蚜蟲常群居於植物葉子的背部、嫩莖或花瓣上,以刺吸式口器刺入植物體內吸取汁液,致使被害葉片變黃,嫩葉細小變形,新芽枯萎,花朵扭曲變小。另外蚜蟲還分泌蜜露,從而誘發煤煙病,使植株佈滿煤煙,使其葉片發黃,皺縮畸形,不但影響園林植物的外觀,而且使植株生長勢衰弱甚至枯死。
2、薊馬的危害
薊馬是玉米苗期害蟲,主要有玉米黃薊馬、禾薊馬、稻管薊馬,個體小(0.9~1.3毫米),會飛善跳。黃薊馬首先危害葉背,禾薊馬和稻管薊馬首先危害葉正面,它以成、若蟲銼吸玉米葉片汁液,並分泌毒素,抑制玉米生長髮育。被害植株葉片上出現成片呈現斷續的銀白色條斑,並伴隨有小汙點,受害嚴重者葉片枯乾,甚至毀種。部分葉片畸形破裂,造成心葉扭曲,引起玉米幼苗“心葉破碎”或扭曲成“牛尾巴狀”,難以長出,嚴重影響玉米的正常生長。
3、白粉蝨的危害
白粉蝨對絕大部分作物都有危害(能夠寄生300多種植物存活),尤其對各類蔬菜危害***大,不論是保護地、溫室大棚,還是露地種植地,它都容易發病危害,發病適宜溫度一般在28-30度,由於溫室大棚的溫度一般都保持在20度左右,所以溫室大棚受蟲害***為嚴重。
除此之外,蚜蟲、薊馬和白粉蝨,還都可以傳染病毒病,它們是病毒病傳播的介體,不僅能直接造成危害,還能間接的造成危害。
病蟲害防治效果不好的3點原因
據瞭解,以上害蟲雖然比較好防治,但一些農戶反應,近些年來,防治效果在降低,使用往年同樣的藥劑,效果是一年不如一年,針對此情況,農財君分析有以下3點原因:
1、用藥時機不對
“不見蟲不用藥,出現蟲害才用藥”這句話可能說出了不少種植戶的心思,其實這是錯誤的觀點,農財君也遇到過這樣的農戶,田間沒蟲時不會去打藥預防,心裡認為,沒有蟲去打藥,不是浪費錢嗎,而一旦田間出現蟲害後,開始急急忙忙買藥打藥,豈不知,田間既然已出現了蚜蟲、薊馬或白粉蝨,危害已經不小,錯過了*
回覆列表
薊馬,是我們非常常見的一種害蟲。它分佈廣泛。薊馬最適宜的生存溫度為23到28度左右,溼度為60%-80%,如果遇到陰雨天氣,溼度達到100%時,成蟲即會死亡。
薊馬,具有銼吸式口器,它可以銼開葉片的表皮,吸食其中的汁液,它可以危害葉片、花朵和果實等,其中危害植物葉片最為常見。嚴重威脅著植物的正常生長。
我們這兒有很多大蔥基地,下面就以大蔥薊馬為例來探討一下。
薊馬成蟲非常微小,大約在1.5mm左右,用我們的肉眼非常仔細觀察才能找得到。植株感染了薊馬以後,往往在葉片上會出現不規則的線條狀或者圓形狀白色斑點,隨著時間的推移,葉片逐漸變成白色,直至葉片乾枯。感染薊馬後,植株由於葉片不能正常進行光合作用,因此生長緩慢,甚至停止生長,植株矮小。如果感染面積大,沒有及時防治,遠遠看去,一片焦枯。
薊馬,繁殖能力非常強大,危害作物生長極其嚴重。薊馬一般都為雌蟲,雄蟲非常少見,雌蟲可以不用雄蟲交配自己就可以產卵,一旦發現感染薊馬,就必須採取立即防治措施,以免危害繼續擴大。
由於薊馬食性非常廣泛,所以清除田間雜草減少薊馬寄主體是非常關鍵的一步。
藥物治療,我們可以在薊馬感染初期,噴施滅蠅胺或者吡蟲啉、啶蟲脒等防治。每隔5天噴一次,連噴二到三次,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