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鼎火648
-
2 # 簡運書生
關於楊修的印象,我只記得三件事:一、曹操在門框上寫了個“活”字,眾人不解其意,唯有楊修解釋到:門內活,乃是“闊”字,丞相嫌門太寬了,眾人恍然;二、曹操在點心盒上寫了“一盒酥”,離開後,楊修和眾人分吃了點心,理由是丞相說的“一人一口酥”;三、行軍作戰時,將士討問口令,曹操隨口答:“雞肋”,楊修收拾包裹準備回家,理由;雞肋者,食而無味,棄之可惜。他揣測曹操有班師之意。從三件事可以看出,楊修的確聰明,但只是小聰明,雖然明白曹操的心思,卻不懂得妥善處置,一味賣弄,最後,成了曹操退兵的藉口,祭了大旗。
反觀司馬懿,與其稱他“冢虎”,不如叫他“老狐狸”,明明看透一切,卻裝作一無所知,深藏不露,知道曹操防著士族,那自己乾脆不顯山水,盡職盡責只是為了體現一下價值,讓自己有機會積蓄力量。偶有出手,也經常假手於人,很少親自出馬,明哲保身,直到熬死三曹,才開始慢慢顯露野心,無愧於“三國第一能熬”之名。
所以,如果一定要把楊修和司馬懿放一起比較,那就是小聰明和大智慧的區別了。
-
3 # 蘭戈王
論聰明兩人不分上下,但性格決定二人命運的不同。楊修恃才自負,愛表現耍聰明,情商低處事僵硬,處處表現的比主子聰明,是其人生失敗之根源;而司馬懿擁才不傲,有膽有識精於算計,能屈能伸能隱忍,不狂妄自大,深的主子後期信任。其二人之命運,為當代人提供更多做人做事的歷史借鑑。正所謂,聰明莫被聰明誤,隱忍為事智自知。
-
4 # 法塵
司馬懿和楊修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一個靜水流深,一個張揚外放。在《三國演義》中,司馬懿和楊修分別輔助曹丕和曹植,兩人鬥智鬥勇,演出了一幕幕的好戲。
楊修和司馬懿一樣,都生在名門望族,楊修的父親和司馬懿的父親同朝為官,兩人是同僚。世人都說楊修是絕世神童,說司馬家二公子司馬懿聰穎過人,可見兩人十分優秀,同樣聰明絕頂。本來楊修佔據絕對優勢,但隨著他們各自的運作,司馬懿逆襲,兩人的下場截然不同,楊修的命運令人扼腕。
司馬懿與楊修都是曹操身邊的人,他們應該是最瞭解曹操的人,但是在曹操的眼裡,楊修頂多算個聰明人,而司馬懿則是個智者,是個天下奇才。因為楊修的聰明只是小聰明,並非智者。楊修不但把曹操心裡想讓別人知道的想法猜出來,還把曹操心裡不想讓別人知道的想法也給猜出來。夏侯戰敗時,曹操勢必撤兵,但是曹操並不想讓士兵知道的是因為夏侯戰敗而撤兵,而楊修自作聰明,把曹操不想讓人知道的的想法吩咐下去,結果被斬首。
而司馬懿,其實曹操早就看出來司馬懿有異心,遲早會奪權,但在另一方面,司馬懿又是天下奇才,曹操想用他,又捨不得殺他。所以,當曹操問司馬懿:為什麼人的腳比手和臉都要白?司馬懿道:丞不知。這就是智慧。
智慧可真的是令人驚歎,天才只有和天才對決,方顯其價值。倘若都是碾壓芸芸眾生的局面,天才也會生出孤獨和寂寞。
司馬懿和楊修,一個聰明反被聰明誤,一個懂得內斂鋒芒。楊修的一生短暫,而司馬懿則輔佐四代曹氏君主。
回覆列表
司馬懿和楊修沒有可比性,比,楊修被摔最少八條街。司馬懿能忍,韜光養晦,忍者神龜!楊修,輕狂張揚,耍小聰明,不死難受。此二人不在同一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