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觀己居生活家

    觀己居明清傢俱文化認為腿足的外圓裡方更多是外觀和工藝上的原因。

    外觀上:腿足的外圓和扶手、聯幫棍、鵝脖的圓材統一

    我們知道,明清傢俱中無束腰坐具中的前腿足和鵝脖是一體的,後腿足的上截和下截也是一體的。為了整體外觀的統一,前後腿足也會採取和鵝脖、後腿足上截一樣的圓材的造型。而且,圈椅的扶手、官帽椅的扶手和聯幫棍也一般是圓材。這樣,整體使用圓材是坐具的外觀得到統一。

    工藝上:與牙條、腳踏的配合

    我們知道,傳統明清傢俱都是使用榫卯進行連線,腿足和牙條、腳踏之間都要做榫卯連線,直面的榫卯相對圓面要好做一些,因此腿足採取了外圓內方的做法。

    天圓地方更多體現在圈椅上面

    圈椅,有著“天圓地方”的外型,上圓下方,圈是圓,座是方。以圓為主旋律,圓是和諧,象徵幸福;方是穩健,寧靜致遠。圈椅所顯露的氣質,與中庸正直的官員如出一轍。

    圈椅椅背的“圓”與四腳的“方”,不僅呼應了“天圓地方”的認識論和“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曲線與直線的相結合也體現著陰陽平衡的學說。另外,圈椅也是體現中式古典傢俱製作技藝的範本,比如圈椅的高度、扶手的高度的搭配不僅要考慮視覺效果,還有讓人正襟危坐的設計考慮;圈椅“S”形的背板是根據人體脊椎的曲線製成,幾百年前就有“人體工學”的覺悟;榫卯結構、靠背實木彎曲工藝、區域性雕刻等,都代表著中國傳統手工藝的高峰。這一切,讓圈椅成為一榫一卯、一板一木間的最優選擇,有著經久不衰的設計美感。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庸就是做人要外圓內方,外圓指的不是圓滑,而是不極端、無稜角,能夠淡然物外、從善如流,任何事情都能容得下;內方也就是正直,心存一腔正氣,保持良好向上的個人人格,和應承擔的責任。聯想起來,圈椅可不就是一位中庸正直的之人。

  • 2 # 大木匠傢俱設計

    不是。這是後人對古典傢俱的一種過度解讀。並不符合實際情況。

    首先,就大範圍上來講,並不是所有的古典傢俱都是圓足。清式傢俱多為方足,明式傢俱多為圓足。故而有"明圓清方”一說。

    清 太師椅

    明 玫瑰椅

    但這也並不等於說明式傢俱裡就沒有方腿,清式傢俱裡就沒有圓足了,只是一個大範圍的說法。

    對於外圓內方的腿型,一般這種情況常常出現在明式傢俱的椅類腿型當中,它這麼做的初衷並非為了要闡釋天圓地方的宇宙觀或者外圓內方的處世道理。

    古典傢俱裡有一個線腳的概念,這種概念現代傢俱尤其是板式傢俱中是沒有的,所謂線腳就是指框架式傢俱的框架橫截面造型。

    線腳有一個原則,就是一貫連通性。即同一部件的線腳要保持連貫,不能中途變換線腳。

    對於明式傢俱的椅子來說,通常使用的結構是上下一木連做結構,既然上面的造型是圓的,那麼面框下方的腿足自然也是圓的。

    但是下部的腿足是圓的會帶來一個問題。就是座面靠什麼來支撐,匠師們在製作傢俱的時候也是逐漸發現了圓腿的弊端。所以他們創造性的對腿下部的造型做了一個改動。將內角變成方的,這樣內部的方角也就增加了對座面的支撐。

    從現有存世的到代的古典傢俱來講,腿內部為圓的和方的兩種情況同時存在。比如上海博物館現存的彎材四處頭官帽椅,其內部也是圓的。

    一般的認為,腿內圓外圓的做法要早於內圓外方的做法,但這個並不能作為傢俱斷代的依據,因為仍然不排除有匠師失誤或者因材料缺陷故意而為之的可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柏芝產後寫真曝光,這種恢復速度你做得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