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693056359584

    學生將詩人李白《靜夜思》句中「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的意思解釋成「一個叫明月的姑娘在李白麵前脫了個精光....

  • 2 # 使用者6505687428091

    古詩中的"月"可以理解為這麼幾種含義:它象徵聚散,以月圓比喻人的團聚,以月缺比喻人的離別,最有名的是蘇軾的《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它也意指思念親人、懷想故鄉.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已成經典、婦孺皆知.該詩的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浪跡天涯、眷戀故土的那份深情,表達了久離故鄉的真實情感,讓讀者引起共鳴.

      唐朝詩人劉方平的詠月詩以寫景為主.他在《月夜》一詩中寫道:"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詩中月色寧靜,月影偏斜、星斗移位,寂靜的庭院初聞唧唧蟲聲,清新誘人.另外,"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這首詩也富有詩意,猶如聽一曲美妙的音樂,連同海上明月在耳畔流動.

      古代詩人中最善於寫詠月詩的是李白,他畢生寫出有關月亮的詩三百多首,從少年時代的"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到後來《將盡酒》中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以及《月下獨酌》中"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他將自己的才華與抱負寄寓山水月色,留下了許多不朽的名篇佳句.李白在《把酒問月》中以"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來表達"明月長在,人生如寄"的心聲.

      李白的心目中,月是高尚的化身,貞潔的象徵,在詩中描繪出一幅幅優美旖旎的境界.如寫"問月"的有"秋山綠蘿月,今夕為誰明",寫"步月"的有"醉起涉溪月,鳥還人亦稀",寫"飲月"的有"琴彈松裡風,杯勸天上月",寫"弄月"的有"水彩弄月色,清光奈愁何",如此等等,不勝列舉.詩人在情溢於言表的同時,也用灑脫的筆力把明月寫得神韻飄逸,綽約多姿,表現出很高的美學素養.

      宋代蘇軾的詠月詩對後人影響較大.他在詩中所刻劃的月,既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又有浪漫的奇思異想.同樣一輪明月,在不同情況下與心境中,他都有不同的展示.如春夜裡"淡月朦朧",秋末時"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離鄉時"明月明年何處看",酒興時"對酒捲簾邀明月",失意時"明月何時有?把酒問青天",傍晚時分"思簷初掛彎彎月"等.蘇東坡詠月、惜月、愛月,見月動情,他筆下的月氣象萬千,情態各異,韻味無窮.

      月亮的存在對於人間是一個宇宙之謎.月與人可親而不可近,戀人對月海誓山盟,思婦對月牽掛丈夫,遊子對月思念親人;孤獨者視月為朋友,迷茫者視月為希望,奮進者視月為信念.人們根據月亮在不同季節,不同時間出現的各種變幻,賦予月亮千種情懷,詩人為何如此鍾情於月亮?或許,他們認為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方可以看到同樣的月亮,覺得月亮可以超越時空,所謂"天涯共此時",就是這個道理.翻閱中國文學史,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浪漫主義、還是現實主義的詩人,無論是婉約派還是豪放派,無論是詩還是詞,都喜歡借月寓情.然而,面對同一輪明月,抒發的感情卻大不相同:有人嘆息世事艱難、人生苦短;有人哀鳴懷才不遇、宦海沉浮;也有人表達對理想至高無上的追求:"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影忍者》邁特凱如果不開八門算是啥程度?有卡卡西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