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其秦

    東城之戰,項羽以二十八騎衝入漢軍重圍,仍然所向披靡,不失“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本色。最後,他感到自己無顏見江東父老,拔劍自刎,把自己的名馬和頭顱也送給故人作了人情,顯得那麼坦然、從容,表現出他性格中剛直厚道,寧折不彎的一面。

    ---------------------

    項羽的形象特點:

    項羽是楚國貴族的後裔,他的祖父被楚將王翦所殺,他的家族與秦國有刻骨仇恨,因此,他以復仇的心態參加了反秦起義,並且為推翻秦朝立下了大功。但由於他頑固地站在舊的貴族立場上,在推翻秦朝之後,他未能順應歷史潮流,實現天下的統一,反而重新分封諸侯,使天下又陷入分裂戰亂之中,他自己也在戰亂中走向滅亡。無論是他的反秦還是最後的失敗,都能使人看到他作為一箇舊貴族的特點。

    項羽早年就胸懷大志,他學書不成,學劍也不肯學到底,表示要學萬人敵,他見到威焰赫赫,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極為藐視地說:“彼可取而代之。”他的英雄氣概和過人才氣在這時就已初露端倪。在陳涉起義之後,他和項伯果斷地殺死秦朝的會稽太守,發動了起義。當起義軍受到嚴重挫折,首領宋義畏敵如虎,不顧反秦起義的大局,一味按兵觀望時,又是他當機立斷,殺死宋義,率領渡河救趙,和秦軍展開殊死決戰,終於大破秦軍,挽救了危局,他自己也成為諸侯軍的領袖。即使在失敗的時候,項羽這種英雄氣概和過人才氣也顯示得淋漓盡致。東城之戰,項羽以二十八騎衝入漢軍重圍,仍然所向披靡,不失“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本色。最後,他感到自己無顏見江東父老,拔劍自刎,把自己的名馬和頭顱也送給故人作了人情,顯得那麼坦然、從容,表現出他性格中剛直厚道,寧折不彎的一面。相比之下,項羽的對手則顯得那麼怯懦、委瑣。項羽性格中這些英雄氣質使他成為一個受後人喜愛的藝術形象。

    項羽的缺點和弱點也是非常突出的。他缺乏政治遠見和謀略,不善於把握歷史的動向和機遇,他只是為復仇、為奪回失去的天堂而參加反秦鬥爭,在推翻秦朝之後卻失去了明確的行動目標,拿不出任何建設性的方針與措施。他性格豪爽憨厚,同時也粗疏寡謀;在關鍵時刻,他一方面優柔寡斷,輕信別人;另一方面又剛愎自用,不聽忠臣范增的勸告;他自恃強大,低估了對手,同時又高傲自負,爭面子,圖虛名,在鴻門宴上放走劉邦,鑄成大錯。此後,他又採取了一系列錯誤的舉措,終於導致了垓下的失敗。在失敗之際,他仍不知悔悟,反而怨天尤人,再三強調這是“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項羽這些缺點使他成為一個悲劇人物。

    司馬行如何塑造項羽的形象:

    司馬遷非常準確地把握了項羽的性格特點,既突出了他“氣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氣質,又寫出了他的缺點、錯誤和失敗,二者有機地統一在一起,形成了項羽的悲劇性格。

    為了刻劃項羽的形象,司馬遷精心選取了最能表現項羽悲劇英雄特點的材料,透過“鉅鹿之戰”、“鴻門宴”、垓下之戰“等最具典型性的情節和場面,在緊張激烈的矛盾衝突中,在不同人物性格的碰撞和對比中,突出項羽的性格特點。

    司馬遷在不違背歷史真實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有聲有色的描寫和渲染,傾注了自己的全部感情。例如寫項羽在垓下被圍,面對美人名馬慷慨悲歌,生動表現了他的內心矛盾,創造了濃郁的悲劇氛圍;“東城之戰”的酣暢淋漓,則進下展示了項羽一往無前的氣勢與才情;而烏江自刎前的一系列表現,則又使人深深感受到項羽性格中憨厚、剛直、豪爽的一面。這些細緻的描寫和渲染,從歷史著作的角度來說是可有可無的,但對於刻劃人物,卻起到了畫龍點晴的作用,使人物形神畢現,生動感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異地工作,家庭和工作如何兼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