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導向性原則
導向性原則是指進行德育時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基本要求包括:(1)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標必須符合新時期的方針、政策和總任務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與現實性結合起來。
2.疏導原則
疏導原則也稱因勢利導原則,與導向性原則不同,疏導原則指的是進行德育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的認識入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積極向上。比如: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你,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所以基本要求有:(1)講明道理,疏導思想;(2)因勢利導,循循善誘;(3)以表揚激勵為主,堅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想結合的原則
這一原則即嚴慈相濟原則,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要儘量多的要求一個人,也要儘可能地尊重一個人”,所以在對學生的教育中要把愛與嚴有機結合起來。所以要求:(1)教育者要關心和愛護每一個學生;(2)教育者也要根據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標對學生一個要求,認真管理,對學生要有合理而嚴格的道德要求。
4.知行統一原則
這個原則也就是言行一致、表裡如一的意思。比如廣告:媽媽我給您洗腳。所以在實施此原則時要求:(1)要加強對學生思想道德的認識;(2)要組織一定的社會實踐活動,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3)對學生的評價和要求要堅持此原則;(4)教師也要以身作則,做好示範。
5.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
此原則要求教育者:(1)堅持正面教育原則;(2)堅持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3)學校要建立健全的學校規章制度和集體組織的公約、守則等。即德育工作要正面引導學生,要能調動學生接受駕馭的內在動力,又要輔之以必要的紀律約束,並使兩者有機結合起來,要疏堵結合。
6.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長善救失原則)
《學記》中提到:“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所以要求教師在運用這一原則的時候要注意:(1)要用一分為二的眼光、客觀得評價學生;(2)要有意識地創造條件,將學生思想裡的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3)要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評價的能力,啟發他們自覺思考,克服缺點發揚優點。
7.教育影響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教育影響的一致性也就是教育合力,教師要注意運用家庭社會的教育,實現教育合力。連貫性是指在時間上的連續,比如在小學時學習品德與社會,初中是思想品德,高中時政治,大學學習毛概和馬列等。要求教育者:(1)充分發揮教師集體的作用;(2)爭取家長和社會的配合;(3)保持德育工作的經常化和制度化,處理好銜接工作。
8.因材施教原則
因材施教是指教育者在進行德育教育時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針對不同年齡段和不同個性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育,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要求教育者:要深入瞭解學生的內心,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年齡特徵進行教育。俗語常說:(1)視其所以,視其所由,察其所安;(2)夫子施教,各應其材;(3)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樹立無產階級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價值目標,具有良好的專業能力素養,具有頑強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1.導向性原則
導向性原則是指進行德育時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基本要求包括:(1)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標必須符合新時期的方針、政策和總任務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與現實性結合起來。
2.疏導原則
疏導原則也稱因勢利導原則,與導向性原則不同,疏導原則指的是進行德育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的認識入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積極向上。比如: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你,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所以基本要求有:(1)講明道理,疏導思想;(2)因勢利導,循循善誘;(3)以表揚激勵為主,堅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想結合的原則
這一原則即嚴慈相濟原則,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要儘量多的要求一個人,也要儘可能地尊重一個人”,所以在對學生的教育中要把愛與嚴有機結合起來。所以要求:(1)教育者要關心和愛護每一個學生;(2)教育者也要根據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標對學生一個要求,認真管理,對學生要有合理而嚴格的道德要求。
4.知行統一原則
這個原則也就是言行一致、表裡如一的意思。比如廣告:媽媽我給您洗腳。所以在實施此原則時要求:(1)要加強對學生思想道德的認識;(2)要組織一定的社會實踐活動,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3)對學生的評價和要求要堅持此原則;(4)教師也要以身作則,做好示範。
5.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
此原則要求教育者:(1)堅持正面教育原則;(2)堅持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3)學校要建立健全的學校規章制度和集體組織的公約、守則等。即德育工作要正面引導學生,要能調動學生接受駕馭的內在動力,又要輔之以必要的紀律約束,並使兩者有機結合起來,要疏堵結合。
6.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長善救失原則)
《學記》中提到:“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所以要求教師在運用這一原則的時候要注意:(1)要用一分為二的眼光、客觀得評價學生;(2)要有意識地創造條件,將學生思想裡的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3)要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評價的能力,啟發他們自覺思考,克服缺點發揚優點。
7.教育影響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教育影響的一致性也就是教育合力,教師要注意運用家庭社會的教育,實現教育合力。連貫性是指在時間上的連續,比如在小學時學習品德與社會,初中是思想品德,高中時政治,大學學習毛概和馬列等。要求教育者:(1)充分發揮教師集體的作用;(2)爭取家長和社會的配合;(3)保持德育工作的經常化和制度化,處理好銜接工作。
8.因材施教原則
因材施教是指教育者在進行德育教育時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針對不同年齡段和不同個性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育,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要求教育者:要深入瞭解學生的內心,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年齡特徵進行教育。俗語常說:(1)視其所以,視其所由,察其所安;(2)夫子施教,各應其材;(3)一把鑰匙開一把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