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月聊IT
-
2 # 好響的雷
在人們的工作生活中。往往會有很多碎片化的時間。比如開會的間隙,上班的途中或等待上一步工作交接的時間。如果對你的時間進行監控,把這些碎片加起來,你會發現是很可觀的一個數字。那麼怎麼利用好這些碎片化的時間?
1.充電學習日之計在於晨。早上精神狀態最好,可以利用洗漱、吃早飯以及上班途中的時間用喜馬拉雅、樊登讀書等軟體聽一些知識講座,終於提高自己。這樣到你剛剛上班時,其實你已經給自己充電學習了兩個小時。
2.處理個人事務進入工作狀態後會有整塊的時間辦公。但人的注意力並維持不了那麼久,期間會有一些溜號。這事就要根據自己注意力時長,在工作效率降低時。處理一些個人事務,比如整理一下辦公用品,為自己泡一杯茶,取個快遞等。
4.適當休息到了下班以後的時間,如果沒有特別的需求的話。就不管什麼碎片不碎片的看看窗外風景,看看自己喜歡的小說或影視節目,做做休息放鬆吧。畢竟勞逸結合才能健康工作。
-
3 # 老闆叫九九
我們先思考一個問題,
在閒暇時間裡,
我們一般會做什麼呢?
刷手機、聽抖音、玩遊戲
還是讀書、學習?
大家有沒有想過,
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學習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情況,經常感覺到事情很多,很忙,想學點什麼提升自己都沒什麼時間。確實,有時候大家都不可避免的事情很多。閒暇時間太少、每天太忙,想看書、想學習,但沒有時間,這是很多人面臨的困惑。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利用好你的碎片化時間來學習。
01
碎片化時間是時間管理課程必然會提及的內容,一般把等候時間、兩件事之間的空檔列為碎片化時間等等。
多長時間算是碎片化?5分鐘?10分鐘?20分鐘?這是個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的選擇,番茄工作法告訴我們,人集中精力的時間一般就是25分鐘,故我們選擇25分鐘以內時間作為碎片時間。
02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碎片化時間學習,聚沙成塔,滴水成河,才有了後來的成果。
1.帶著問題去找有用資訊
這樣的好處當然是縮小資訊範圍,而基於問題嚮導的學習,知識的吸收效率當然會更高。我們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學習到需要的,甚至是急需的知識。
2.將知識體系進行拆分
如果我們需要習得的知識內容較多,需要長時間的學習才能習得,那麼在碎片化的時間裡,將這個知識體系分成若干份小的知識節點。然後利用碎片化時間,制定計劃,習得各項知識點。我們不僅會發現目標更易達成,也高效地利用了這些碎片化的時間。
3.進行思考和應用
在碎片化的時間裡,我們也只能進行碎片化的學習和應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進行知識體系的快速複習,進行適合短期的深入思考和應用。從而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加深記憶,持續複習,深入思考,合理應用。
03
培根說:“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總之,合理有效地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我們可以習得碎片化的知識,然後積累成知識體系,從而獲得其他人沒有經歷過的成長體驗。時間管理大師告訴我們,每天從最重要的事情開始做,然後一直這樣選擇。著名主持人張泉靈說: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跟你說。而溜走的碎片化時間,同樣也是,它走了,絕不會跟你說“你浪費了生命中的多少時光”。所以,選擇和它們好好相處,是對時間的尊重,更是對生命的尊重。合理有效地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我們可以習得碎片化的知識,積累成知識體系,獲得他人沒有經歷過的成長體驗。走出第一步,才能走出更多步。改變,才能應對世界的瞬息萬變,此時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我們的人生也將因此而變。人與人間的差距開始就這麼一點點,有了長期的積累後,卻深藏著更美好的前景和未來。所以,從現在開始,好好利用我們的碎片化時間吧!
-
4 # 莫向問伊人仍憔
在這個快速變幻的時代,我們的時間被大大的碎片化了,很多時候時間並非由我們自己掌控。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時間被切割,大量的碎片時間呢?
關於碎片時間,鹿咔認為它們是:
排隊時、等車時、坐飛機地鐵公交時、無聊會議時……
碎片時間的共同特點是:你不在辦公室,不在書桌前,時間上相對比較短,時間空間上有諸多限制條件,都不適合專心工作。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時間到底是用來休息,還是用來工作?
有人把電視劇下載到手機ipod裡面看,心想這樣就可以節約開頭和中間10分鐘的廣告了!如果下載5集,就節約了將近1小時!
她朋友卻潑她冷水:你要不看電視劇1集就節約了將近1個小時。
看電視劇還是去工作,這是每個人的選擇。我們的人生,也是由不同的選擇組成的。時間管理的初衷就是為了讓生活更美好,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學習一些時間管理技巧,提升工作效率,正是為了下班後更好的生活。
那如果你正好想要將這些零碎時間利用起來,具體怎麼做呢?
01
首先,是增加單位時間可以產出的效益。
前陣子有本書特別火,《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可以辦到》。
日本醫師吉田穗波的人生可以拍一個勵志片了!她2004年博士畢業後,一邊擔任婦產科醫師,一邊帶著兩個孩子,每天疲於奔命,但她萌發了想要去哈佛進修的念頭。
上班都忙不過來,沒有時間備考,沒有時間申請,一般人也就是想想而已,但她卻嘗試著擠時間去嘗試。
她說,一輩子要做的事情太多,但一生太短。別人想著在A和B中做單選題,她是想著“如何才能AB一起做”。
第一個祕訣是增加時間價值。
她選擇在起點站上車,有座位的話,上下班三個小時她可以用來備考。她會在晾衣服時想著怎樣回電子郵件,會利用診所午休填孩子託兒所需的檔案……
把“非要完成、完美”改成“做一點是一點”,就會有新突破。
有一次,吉田穗波很想參加一場晚上7點到9點的讀書會,但她要在晚上8點前回家才能陪孩子。如果是你會怎麼選擇?
相信很多人都會選擇陪孩子。但吉田穗波卻去讀書會了,她只參加了40分鐘,但“有40分鐘的收穫,比完全沒去強太多了”。
不做,收穫是0,做一點就有一點的收穫。
增加單位時間收益的第二個方法,寫“時間碎片清單”事先想好短暫的時間可以怎麼利用,就會大大提升自己的利用效率。
五分鐘可以做什麼?
如果你沒有一個事先規劃,很容易就浪費時間了。其實大有可為。
三五分鐘可以:
不同的場地有不同的限制,想好5分鐘在不同場地可以幹什麼:
起床後:寫今日計劃,記錄夢境/感想,背單詞
在公交車或地鐵上:開啟APP聽一聽新聞,聽一本書,構思方案
……
你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寫一張“時間碎片清單”。有了它,有了碎片時間你就不用去想現在做什麼呢。
02
第二,是增加可利用的總時間。
以前的時間安排已經忙得團團轉了,不開闢更多的可利用時間怎麼行?每天三小時的上下班時間就是一個大寶藏,可以做不少事呢!所以吉田的隨身包裡面有各種東西:單詞書,筆記本,需要填的表,幼兒園發的通知……
第二塊可以開闢的時間是早起時間。如果早起一小時,你將擁有無人打擾的自習時間,做想做的事,過想要的生活。《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夢想時》的作者趙星,就是利用早起時間閱讀,下班後的時間寫作,完成了自己的作家夢。
吉田穗波晚上早睡,第二天三點起床,到孩子六點起床之間就有了完整的三個小時備考時間。
而鹿咔的作家朋友中,那些身兼數職的斜槓青年都有早睡早起的習慣。就是為了把最好的時間精力,留給最重要的事。
03
第三,多執行緒工作提升效率。
“間作套種”是農業上常用的一種科學種田的方法。連續幾季都種相同的作物,土壤的肥力就會下降很多,因為同一種作物吸收的是同一類養分,長此以往,地力就會枯竭。
人的腦力和體力也是這樣, 我們要儘量避免長時間做一件事。通俗講就是做點其他的“換換腦子”。這種方法可以抑制原來的興奮灶,產生新的優勢興奮灶,讓腦力和體力得到有效地調劑和放鬆。
具體你可以這樣做:
按抽象與形象來分配時間:獨立思考分析一段時間後,畫畫思維導圖;
按研究問題的不同角度:自己思考一陣子後,再找3個人一起碰撞;
按動靜交替分配時間:坐著工作,45分鐘後站起來休息,甚至用“Keep”APP鍛鍊一下;
體力與腦力互相交替分配時間:工作之餘,打掃衛生洗衣服。
04
第四,把一個大任務分解到不同時間段來做。
比如要寫一個策劃案或者工作報告,真正大頭的時間包括了構思、找資料、動筆書寫。你打算怎麼做?
有的人坐在桌前埋頭苦思,越想越覺得沒靈感,越來越焦慮,哎,還是玩個遊戲放鬆一下吧。兩小時過去了沒有任何產出。
能不能把這幾個部分放在不同時間來完成呢?比如我知道要寫策劃案A了,我先去做別的事情B,用1-2小時做B的時間,來找今天策劃案A的靈感。找靈感這種事,丟給“潛意識”用後臺工作就好了。
用一分鐘想靈感,然後用五分鐘來完善這個構思,用3分鐘寫下這個構思。
下午喝咖啡之後,在15分鐘內寫出提綱,放下提綱去做事情C。做完了C再利用5分鐘推敲提綱,提綱沒問題了,最終花兩小時寫策劃案A的內容。
寫完了策劃A,喝一杯茶,找素材完善策劃案A。做D休息的時候,再回來修改策劃A。
很多看起來複雜的工作,都是可以這樣利用碎片時間完成的。利用碎片時間完成工作比長時間盯著一件事埋頭做效率更高。至少是節約了找靈感和休息的時間。
鹿咔做家務的時候,也是靈感源源不斷的時候。有時候要找靈感,或者想讓自己靜下來,做點體力勞動是個不錯的選擇。
最後,簡單提一下這本書裡面的其他有益觀點:
越沒時間越想做事,化焦躁為進步的動力。
消滅小煩惱就是節約時間。
勇敢踏出第一步,然後嘛,見機行事。
丟掉所謂的“好媽媽”標準,自己的生活,規矩要自己定。
藉助他人的力量,用錢買時間。
只要自己過得充實就行了。其實也沒有那麼多標準。
-
5 # 樊先生73067
怎麼說那,時間本就是連續的,何來的碎片時間呢?碎片時間是人在使用時間過程中人為的劃分為的細小、零碎時間。所謂的碎片時間,即指日常工作、學習之餘閒散的時間,這些時間不是很長,如等車、排隊、等人等情況,這些時間不適宜做比較有深度的事。
那麼怎麼合理利用這些碎片時間那?
時間管理三要素:
計劃安排,即在規定時間內安排工作的方法。分為事前安排和實際工作安排。
節約時間,即避免浪費時間。
增加可利用時間(分享他人時間,不讓他人偷走自己時間和間隙時間的利用)
這些碎片時間用什麼APP最合適那,推存一下幾種:
1.印象筆記
一款雲筆記軟體,可幫助你隨時隨地記錄自己的靈感、見聞與思考,還可列待辦清單。
若你是學生,通過App拍照功能可以將老師的板書清晰掃描儲存,提高課堂效率,讓期末複習無憂。
2.錘子便籤
一款功能單一但是非常實用的便籤應用,不僅可以輸入文字,還可以插進去圖片,進行圖文混排。
方便之處在於可隨時隨地將便籤內容生成精美的長微博或圖片進行分享。
因為專注只做一件事,錘子便籤的信紙和排版,比iphone自帶的備忘錄更加方便,讓日常記錄得心應手。
3.Drops
Drops是最近新發現的一款視覺化語言學習應用。支援英語、法語、德語等7種國家語言的學習。
此App的特色在於:
①純粹的視覺化體驗教學,每個單詞都被結構成了精美圖片,通過視覺有效記憶單詞;②基於滑動和遊戲的趣味性學習app,全新的手指體驗絕對讓你大開眼界;③每天只需5min,便可以讓你逐漸沉迷於學習。
反正我體驗一次之後便已經深深愛上它,每天花費5min的時間,不僅得到趣味,更收穫知識。
4.知乎日報
知乎日報是一款閱讀應用。
它會每天更新好文章,包括時事熱聞解讀、有趣的生活建議。個性化定製符合你口味的主題日報,主題內容覆蓋領域寬泛。
成為我排隊,擠地鐵、甚至上廁所蹲坑的“消遣”必備神器。
因為支援離線下載功能,科幻寸近期30篇文章,知乎日報完全可以成為你在擠地鐵時利用隨便時間的一大利器,完全不用Care訊號問題。
5.奇妙清單
奇妙清單最讚的功能是待辦事項應用。
可以方便整理和安排手頭上或計劃中的各項任務,建立清單來對家庭、工作、以及其他方面的任務進行優先順序排序,逐一完成。
同樣,奇妙清單可以喝家人同事進行分享任務清單,提高協同工作的效率。也可通過設定提醒和截止日期確保你不錯過任何重要的事情。
是一款實現自我管理的優秀App,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效率。
6.喜馬拉雅FM
喜馬拉雅可以將你的空閒時間利用起來,隨時隨地聽有聲小說、聽脫口秀、聽新聞、聽培訓、聽雅思劍橋聽力等等。
只要你想聽的內容,這裡都有,真正做到了解放雙手、隨時隨地,甚至一心二用。
最近我都在用喜馬拉雅FM練習英語聽力,有時候睡前也會聽一些電臺廣播如十點讀書來醞釀睡意。
7.訊飛語記
專為懶人開發的一款提高記錄效率的App。
無需手動打字,只要開口,就可以記錄一切,可支援普通話、粵語和英語。
作家刻意利用他提高寫作效率,1min可以輕鬆輸入300字;上班族可用它來做快速會議記錄和文件編寫;學生可以輕鬆做到快速記課堂筆記,提高課堂效率。
每次和領導談話或者開會我都會開啟它,記錄重要內容。
8.Forest
這是一款提高專注度和工作學習效率的App。
每當你需要有一段可以專心工作或者學習時間的時候,可以再Forest裡種下一粒種子,在接下來的時間,種子會慢慢長成一棵樹。
若你在此間期間禁不住誘惑,離開這個app去開啟其他應用,小樹將會死亡。
利用Forest可以提高專注度,在看到自己花費時間栽種的大片森林時,更能收穫成就感。
提高工作和學習的效率,充分利用自己一天24h裡被碎片化的空閒時間,才能夠幫助你成為優秀的高效能人士。
低頭族不再只是玩消消樂,鬥地主。
低頭族在低頭的時候,一定要有所收穫,不然,CROWN會掉哦~
-
6 # 情番茄
1.合理的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是一個非常棒的事情,這樣有利於自己的成長,也給知識加分。
2.至於什麼樣的APP,其實市場上有很多,不過我喜歡的是“時光序App”在華為應用裡面超300萬下載量,可見它的魅力。
2.這個軟體可以在固定的時間裡多方面的提醒你,這個時間段該做什麼事情?當然你提前把你想要做的事情,新增上去就可以了。
3.如果你臨時有事情也可以新增上去,到點它會提醒你,以防你忘記重大事件,是一個比較人性化的軟體,並且還可以看你過往的新增事項,這樣可以看自己這個月或者是這一週完成了多少目標。
4.當然這個軟體也有倒計時功能,比離如結婚紀念日還有多久,還信用卡還有多久,在時間上一目瞭然。
5.這個軟體的缺點就在於,他提醒的聲音就像一個簡訊一樣,很容易被人忽略,他沒有起到像起床鬧鐘那樣震懾人心,當然每個人對提醒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6.每一款軟體都有它的缺點,也有它的優點。到了優點大於缺點的時候,我們是可以忽略那個小小的缺點的。因為我們可以接受。
7.當然這類的軟體用多了,時間長了你就會有一個優良的習慣,不用他提醒自己就會去做。
8.所以前期需要用這樣的軟體來扶正自己的心態作用做到提醒,自己可以下載試用一下,相信能夠幫到你。
加油祝你好運!
-
7 # and夏小麥
首先,要懂得取捨。不要一下列了十幾項都要去做,是不行的,因為一天24小時,除了8小時工作,8小時睡覺,剩下8小時還要減去加班1小時,減去通勤,減去一日三餐,也就沒有多少了吧。
所以基於碎片化時間就那麼多,列出來哪些是你每天一定要做的,像吃飯,睡覺那樣必需。不建議多,非上班時間做2-3件事,能堅持下來已經很了不起了。
然後,列出哪些時間是可利用的碎片化時間,比如通勤時間如果長,可以聽書或學習線上課程,也可以構思要寫的文章或覆盤昨天工作,寫下今天要做。如果通勤時間短(比如就30分鐘之內)也是可以聽聽音樂放鬆一下或初步處理微信訊息,這樣等下班後到家,有更多的精力開啟夜晚小時光。即便是微信訊息沒有回覆結束,比如對方需要什麼檔案或需要你做其他,回來後就可以直接準備,進行第二步了。
其實,碎片化的大塊時間是在下班後,也就是空餘的2-3小時裡,這個時間可以做1-2件事,比如碼字2000,學英語1小時,或看書30頁,而且這個過程一定要把手機放在視線之外,不要反覆看手機,只會耽擱更多時間,效率低下。
❤分享最近很大的一個感觸:你要鐵了心做一件事,才有最好的結果,那種心力,甚至說出來都不是事情原本的樣子了,所以,默默去做吧,不然再好的時間安排理論,也只是空。
-
8 # 上木木說
啥叫碎片化時間?你就不應該讓時間成為碎片化。
之所以你有碎片化的概念,主要是因為:
你不懂得文武之道,一張一弛,休息是為了更好地前進上廁所、坐地鐵、排隊等等,放鬆、休息一下不是很好嗎?難道非要看手機、捧著一本書看,又或者處理郵件,交代工作等等?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每次最多持續一個小時左右,一個小時之後要適當休息幾分鐘。
你沒有認真做事,缺乏全神貫注聚焦在一件事上比如領導開會,你覺得是無用的,是不是看看手機學點東西,這樣也是對領導的不尊重,發現了也不好,你也不可能真正看得進去;做一件事就聚焦一件事,不要想著一心二用。
你不會拒絕別人,沒有原則導致浪費時間沒有必要的社交和聚會,朋友一叫你你就去,不懂得也不好意思拒絕,導致做很多不感興趣或者浪費時間的事情,於是就想在這個過程中怎麼利用好時間,比如叫你去KTV唱歌,你好意思處理工作或者學習東西嗎?要不就好好玩,要不找個藉口不去。
所以,我們不應該讓時間碎片化,要大塊利用時間,比如今天上午我就做這一件事,其他瑣事全部下午完成。如果有拒絕不了的不速之客,那你就好好招待;如果有一定要做的事情,就統一時間把這些瑣事、煩事集中解決,這樣才是真正充分利用時間的高手。
-
9 # mimic我
據統計,現在每人每天至少會看
10分鐘↑的TED演講(或其他人)
我們樂此不疲的將建築、美學、歷史、攝影、政治等等所有感興趣且不同方向的資訊便捷高效的分享出去。以至於,大家不管是搭地鐵、坐公交、吃飯時睡覺前、甚至上廁所都不停地刷刷刷……
然而我們真的深入思考這些隨手可得的知識了,還是隻是麻木的刷,沉浸在獲得短暫知識的滿足感中?
如果是後者,那麼我們的學習其實是沒有效果的。
資訊爆炸時代來臨,難道我們該拒絕碎片化閱讀嗎?
先別急著放棄,我們先來了解下為什麼碎片化學習被詬病為浪費時間。
資訊質量不夠
一個專業領域裡,每天大概有200個公眾號正在註冊,有將近1000篇文章正在產生……巨大的資訊洪流中,真正有內容的文章有多少?據統計,平均每個使用者每天在朋友圈至少閱讀5.8篇文章,你真正的有效閱讀率是多少?
消化能力不足
為什麼你閱讀的時候明明有一種“原來是這樣”的感覺,卻無法自己表達出來?其實是因為你根本沒有真正吸收文章的內容,這樣的閱讀當然是無效的。
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利用起碎片化的時間去學習呢?http://suo.nz/4FHNLa
過濾資訊
針對自己興趣的成長點、貼合知識盲區的邊界,設定一套專屬自己的資訊篩選過濾器。比如你喜歡足球,又想學習英文,就訂閱一下網路的體育媒體網站,與其拼命的刷公眾號裡“如何學習英語”的文章,倒不如找到一個固定的、感興趣的學習平臺。
設定問題
在我們閱讀一篇文章時,要記得帶著問題去讀。
比如:“讀這篇文章,解決了什麼樣的問題?”“引申出的問題去哪裡尋找答案?”“有沒有相近或相左的觀點對比分析?”基於問題的閱讀,能將你讀過的碎片串聯起來,一個個問題的答案就慢慢浮出水面。
提高消化能力
行動學習理論認為,人要完全消化一門理論,要用10%的時間學習知識和資訊,20%的時間與人溝通,70%的時間練習,這個原則叫做721原則。
簡單來說就是一分思,兩分聊,七分練。
在這裡,說什麼5R筆記法整理思路、費曼技巧全都是扯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將你獲取到的知識通過自己的總結記錄下來,可以做個ppt,可以寫一篇文章。我們會發現,小時候寫讀後感這個事兒其實挺靠譜的!
既然我們已經進入資訊碎片化時代,就做好高效利用碎片化閱讀的準備,不要辜負這個時代。
-
10 # 葉猛獁
列一個詳細清單,列出不同場景下、不同時間長度的環境下可以做的事情,讓碎片時間總是有事可做。當然,這張清單上的事情,應該都是經過深思熟慮,是對自己有幫助的事情。
我們現在有太多的碎片時間。等車、坐車、排隊、等人、各種間隙,時間長度從幾分鐘到幾十分鐘不等;這些時間往往有一些共同特徵,例如往往是在公共場合,往往會經常受到打擾,以及往往會被迫打斷等等。
顯然,這些時間不適合用來做需要集中注意力、需要消耗大量腦力思考的複雜任務,因為複雜的任務需要長期的專注狀態。碎片化時間只適合完成一些難度較低、消耗腦力較少、所需時間很短、可以一心二用來完成的任務。
所以在挑選碎片化時間可完成的任務時,要符合這些特徵。例如整理一個購物清單、聽幾分鐘音訊課程、打幾個電話、在微信上問候一下好久沒聯絡的朋友、背幾個單詞、閉目養神一會兒,都是碎片化時間可以完成的工作,而且都會對我們有所幫助。
對碎片化任務更進一步的改進,則要取決於自己的發展方向和當下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不過一般來說,這些任務無非包括身體、精神、知識方面的提升而已。
每個人都可以從這樣三個方面找到這類小型任務,可以依照碎片時間的長短和自己所在的場合來自行選擇。
例如,在身體方面,可以做簡單的拉伸動作、有意識地逐塊肌肉收緊和放鬆、踮腳、活動頸椎等等;在精神方面,可以做幾分鐘冥想或者正念練習,可以觀察自己的心跳和呼吸,可以嘗試集中注意力在身體的某塊肌肉上;在知識方面,可以看幾頁書、聽一點音訊課程、背幾個單詞,或者在所處環境中找到一個現象,問問這個現象的成因以及改進的方法等等。
碎片時間看似不多,但是積累起來數量也會很驚人。有效地利用碎片化時間,就多了幾小時的改進時間。
回覆列表
對於碎片化時間的管理和利用,想結合自己實際的一些情況來談下。
碎片有用資訊獲取首先說下對於上下班途中,等車等人這些常見的碎片化時間,這些碎片化時間利用實際上也只是適合碎片化資訊的獲取,類似諮詢,新聞,朋友圈文章等,或者自己做一些構思等,而不太適合需要大量記憶,理解消耗,歸納整理類的學習。
你要在地鐵上看幾篇朋友圈文章,或者瀏覽下新聞是合適的,但是你真要做到一定要背100個單詞,或者說要看一本技術書籍顯然是不合適的,即使一個人扛干擾能力再強也不合適。有些重要的事情必須系統的大塊時間去解決和整理,無法分解。
主動規劃和安排其次,說下碎片化時間的管理和利用,本身需要的是你主動去規劃,而不是被動的臨時利用,舉例來說如果你每天都做地鐵上下班,這是很有規律的事情,你就很容易思考這個時間如何去利用。
但是如果你是被動等待,比如你去拜訪一個客戶,客戶臨時有事你需要在前臺等待1小時,在這種情況下你就很難真正充分高效的利用去1個小時的時間。
那麼被動等待這種碎片時間如何更好的利用,最好的思路還是你平時真正去梳理有哪些todo的事情,這些事情可能並不是當前最急迫的事情,也不屬於需要你一整塊時間才能夠搞定的事情,把這些事情,包括一些想法都記錄到你的備忘錄裡面。那麼遇到這種被動等待的時候就很容易利用這些碎片時間去處理這些事務。
減少碎片時間再次,我們在時間規劃和管理上,應該更多的去考慮如何減少碎片化時間,而不是等大量碎片化時間出來後再去考慮如何利用。你的整個時間管理上如果出現大量的碎片化時間,即使你利用的再好,肯定在實際的學習和工作效率上也比整塊時間差很多。
碎片化的時間,即使利用,更多也是做碎片化的事情,這是一個事實。
那麼如何減少碎片化時間,實際的關鍵就是在於你實際的個人計劃,工作計劃和時間安排上儘量減少各種不確定性,不確定性越多,那麼碎片化時間就越多。你安排的計劃確定性越高,你越容易掌控你自己的時間安排,並最大限度的壓縮碎片化的實際。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比如要搭乘明天下午5點的飛機,那麼你有兩個方案,一個就是提前兩個小時3點出門做地鐵+機場快線前往機場,還有一個方案就是打車前往機場。但是如果採用第二種方案存在堵車風險,你為了延緩風險往往需要提前三個小時就打車前往,那麼到了機場後你就需要多等待1個小時,也增加了一個小時的碎片化時間無法充分利用。
還有就是要更多的按自己主動制定的時間規劃和計劃執行事務,在這個過程中儘量減少他人的打擾,也要懂得拒絕,否則就很容易變成一種被動狀態而增加大量的碎片化時間。
舉例來說,如果你是一個培訓講師,那麼給學員上課完成後往往存在後續的答疑,那麼就有兩個方案,一個就是學員只有找你了你都被動的及時響應,還有就是約定好每天晚上7點到8點進行統一答疑。如果是第一種被動情況,就很容易將你整塊時間全部打斷,你自己無法進行一個完整事務處理,也降低效率。相反,在變被動為主動後,碎片化時間就大幅縮減和壓縮了。
當你的工作和生活,能夠做到高度的自律和有計劃性的時候,碎片化時間本身就減少。
不同工作型別下應對最後我們再談下,如果你的工作是類似運維類的工作,必須7*24響應客戶的問題時候怎麼辦?在這種情況下實際上有兩個關鍵思路,即如果運維有兩個人,就可以完全每個人響應1天,這樣至少你有一整天完整的可控時間。如果只有你一個人,你可以考慮響應和處理分離,即先響應拿到並記錄問題,但是對於問題的處理放到一個整塊的時間段去處理。當然對於緊急故障型別的問題還是得必須馬上處理。
如果你的工作本身就是這種被動響應的,實際上很難有有效的方法來減少碎片時間,更多的只有被動等待,比如美團外賣的小哥,我們經常會看到在快餐店門口等待或搶單,他們完全不清楚啥時候就會有新單過來,只有被動的等待,這個時候產生的碎片化時間實際上是很難真正得到有效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