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燈》、《盜墓筆記》、《極品家丁》、《唐磚》、《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小說先後被改編成影視劇。你認為改編是重塑經典呢,還是在毀經典?
-
1 # 雲鶴講電影
-
2 # 圓滾滾的蝸牛先森
我認為是有必要的。
首先,這是文化產業縱向化發展的結果。隨著第三產業在整個經濟中的比重不斷增加,文化產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
文化產業和旅遊、酒店等多個產業結合,有效推動了產業轉型升級,符合供給側結構調整的方向。
將小說與影視結合,其實是延長了產業鏈。
以《唐磚》為例,雖然這部劇備受原著粉吐槽,但是不得不說,《唐磚》播出當天帶來了極高的流量,各大自媒體聯動宣傳“舅舅”的新劇,讓更多人知道了《唐磚》這本小說。
很多人因為看書然後看劇,也有人因為看劇然後去翻看原著。這就讓網文和影視兩個產業產生了聯動效應,產生更大的影響力,帶動周邊產品,甚至帶動主題酒店、景點的開發。
比如《琅琊榜》,也是由小說改編而來,在播出之後,為琅琊山帶來了新的宣傳元素,一度促進旅遊業的發展。
從經濟的角度來說,小說改影視劇的做法是有必要的。
其次,改編小說拍電視劇,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收視率,降低了投資風險。影視投資存在巨大的風險。
就算影視公司再專業,也很難把握市場的口味。
而改編知名小說,是一個降低風險的有效做法。
不論改編結果怎麼樣,不論最終的口碑如何,原著粉都會選擇去看,哪怕是吐槽,他也會去看。
如今的年輕觀眾都有很大的主觀意識。他們並不會因為別人吐槽,就覺得這部作品難看。甚至有的人會抱著看影視作品有多糟糕的心態入坑。
這些人未必會跟著吐槽,甚至會帶動原本吐槽的人大呼真香。
影視劇口碑出現反轉也並非沒有可能。
例如《陳情令》,就是在一片吐槽聲後出現了大呼真香的場景。
最後,雖然有很多小說被魔改,卻也有不少改編讓小說得到了優化。我們可以舉出很多影視作品魔改的例子。
同樣,我們也可以舉出很多優化的例子。
綜上,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改編小說為影視作品是否有必要,而在於改編的質量要提高。 -
3 # 艾兒天空
知名小說改編成影視劇還是很有必要的。
小說和影視作為文化表現的不同形式,側重點多少還是不一樣的。
小說更注重一個閱讀享受,而影視在視覺體驗上更勝一籌。
知名小說要想讓自己流傳更廣的話,影視改編不失為一種好的方式。
當然小說影視改編這種事情,質量不好把控,有好有壞。
但其實無論好壞都會反過來進一步增加小說的知名度的,有可能吸引更多的新人來看這本小說。
同樣以起點為例,《鬥破蒼穹》《武動乾坤》《全職高手》《將夜》等這些知名的網路小說,都通過影視改編重新刷了一波自己的知名度。
這些小說在影視改編上映的前後,小說的訂閱成績都迎來了一波很明顯的增長期。
要知道這些小說都完結好幾年了,熱度早已下降。但影視改編卻能讓它們又重新煥發生命力。
而且不論改編的好壞,對小說的成績都有促進。當然要是能改編得更好的話,小說的成績絕對還能更進一步的。
除了這些網路小說,像金庸的武俠作品,也都是通過影視改編才做到經久不衰為人熟知的。
像《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笑傲江湖》等等。
再說四大名著,也都有自己的經典影視改編,《西遊記》更是成為中國人兒時的回憶。《三國演義》也更是話題不斷。
可以說影視改編擴大了這些知名小說的生命力。能吸引更多不看小說的人去回頭探索小說的內容。
當然,我們更期待改編能出經典作品的,而不是瞎改亂編。
不過這條道路還有得走,目前階段不太容易。不過我始終還是支援小說影視改編這一方式的。
-
4 # 佳姐影視
知名小說指的是“知名”,小說的質量標準有時候不好判斷,因為畢竟讀書認字的人只是一部分人,而且識字的人也不一定都看了那本知名小說。
小說評判還不是特別的大眾,而影視劇不一樣,這個很直觀。所有人都可以看到劇情和故事大意。
所以,影視劇成了檢驗的一道重要標準。
與其說,不讓小說改編成影視劇,還不如說這些小說其實還是小眾的,又或者說這些小說本來的價值和意義其實並沒有達到真正的好故事好小說的標準。
所以說,好小說不怕改編,因為好故事終會有人聽,不論何種形式,都會打動人。
近幾年網路小說改編的電影及影視劇層出不窮,小說龐大的閱讀群體為改編後的作品提供了龐大的流量,但這最大的優勢同時也是最大的劣勢,因為一部小說的高流量不是短時間可以形成的,而小說改編影視的速度要大於這個值,所以必然會引起高流量小說改編權競爭壓力逐年擴大的趨勢。儘管如此,但也不乏出現一些低流量的優質小說被改編成影視劇後,實現反向引流的作品。因此小說改編的影視相對傳統影視來說,只能算是一種補足,不能將之取代。
現在我們就兩部中外例項進行對比與剖析:《權力的遊戲》、《鬼吹燈之精絕古城》——可能我挑選的兩部劇在重量級上不在一個層次,但之所以選這兩部劇的原因也很簡單,我喜歡看啊!哈哈!廢話不多說繼續正文。
一、
《權利的遊戲》改編自英國著名作家喬治·R·R·馬丁的《冰與火之歌》,不管是小說還是影視劇,在發行以來獲獎無數,同時也獲得全球無數權利粉的青睞,它的成功不僅源於自身過硬的劇情和製作精良的特效,還源於演員高度貼近於原著的人物性格,與取景的獨到。但成功的背後也不乏出現瑕疵,由於作品改編自連載小說,馬丁老爺子隨著年齡的增長,作品更新速度減慢,因此導致影視劇進度也開始受到影響,有時候一年12集的劇情都是在為下一季做鋪墊,讓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種情況的出現極有可能使一些邊緣劇迷棄劇,導致一部分收視率與播放量的下降,情況嚴重時也會導致拿不到投資方的續簽,而國內的小說改編劇則不會出現類似《權利的遊戲》這種情況,因為國內改編的一般為完結小說,所以一般不會出現與小說趕進度的情況。
二、
我由於沒有一目十行的功夫,所以一般很少看小說,特別是長篇小說,相信跟我有類似情況的人也不在少數,因此小說改編的影視劇為我們這種群體提供了一個不錯的機會,讓我們也能體驗到小說中跌宕起伏的劇情,看《鬼吹燈》時我深入其中,由於更新速度慢,再加上我對後面劇情的好奇,我開始閱讀原著,我用一週時間讀完了鬼吹燈的前幾節,閱讀過程中我不斷腦補著小說中出現的情節——龐大的地下宮殿、深邃的崑崙山谷、還有那神祕鬼洞一族的妖塔,都歷歷在目,這驚險而神祕的劇情讓我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這時周更的影視劇更新了,我迫不及待的開啟視訊觀看,想要看一看是不是與我腦海中的情節一樣,但現實是讓我失望的,影視畫面無法還原我腦海中巨集大的畫面。這時我明白了小說文字的魅力是無法用影視畫面所呈現的,同時影視的快捷化也不是小說可以頂替,畢竟在這個速食的快節奏社會裡時間是寶貴的,所以小說改編影視劇的快速崛起也是有其原因的。
說了這麼多最後做個總結:近兩年小說改編影視劇的霸屏不能說是一種偶然,因為影視產業發展迅速,對於高質量劇本的需求日益擴大,同時原創劇本創作難度大,成本高,知名度低,播放反響不一定可以達到預期,所以這時候小說改編影視的出現便會成為一種必然,雖然二者互有優劣但卻並不衝突,希望不管是還小說還是傳統編劇,都能蓬勃發展,讓我們能夠在熒屏中觀看到給更多優秀的影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