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這座古堰使成都平原上的人民一直過著“天府”般的生活,閃射出中華民族的智慧之光。都江堰位於灌縣西北岷江上游,是中國古代建立的一項馳名中外的巨大水利工程。為戰國秦昭王后期(公元前276—251年)蜀郡郡守李冰父子率眾興建。位於都江堰市灌城口西玉壘山下,距成都59公里。古稱都安堰、犍尾堰、湔堰,宋代起稱都江堰。岷江自松潘縣羊膊嶺發源,穿過深山峽谷,彙集川西溪流於灌縣(今都江堰市)城西,豁然開闊,江水奔騰橫溢。為治理水患,古蜀王杜宇曾派丞相開明“決玉壘以治水患”。秦昭王時(前276-前251),屬郡太守李冰吸取前人治水經驗,確定“引水以灌田,分洪以滅災”的方針,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江堰水利工程分三部份。
1、魚嘴分水堤。以竹籠卵石於江心疊築魚嘴分水堰,把岷江一分為二,外江排洪,內江灌溉兼航運。
2、寶瓶口。這是玉壘山被鑿的內江進水口,形若瓶頸,高13米,長80米,寬43米。它除引水外,還有控制進水的作用。
3、飛沙堰。建在魚嘴和寶瓶口之間,用於洩洪,使進入內江過多的洪水漫過堰頂而溢入外江,以保成都平原的安全。三項設施構成一個即可防洪排澇、又能灌溉航行的系統工程,從此以後,成都平原成為‘沃野千里,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的“天府之國”,都江堰被譽為“中國歷史文化的豐碑”。
??古今中外眾多名流學者給予它極高的評價。目前,都江堰灌溉面積已由建國初的288萬畝,擴大到1107萬畝,灌溉了6市、27縣的農田。渠縣附近的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離堆公園、玉壘山公園,景色優美,是國家級風景區。
葛洲壩,位於宜昌市城區西北,距宜昌市中心不到3公里。
都江堰這座古堰使成都平原上的人民一直過著“天府”般的生活,閃射出中華民族的智慧之光。都江堰位於灌縣西北岷江上游,是中國古代建立的一項馳名中外的巨大水利工程。為戰國秦昭王后期(公元前276—251年)蜀郡郡守李冰父子率眾興建。位於都江堰市灌城口西玉壘山下,距成都59公里。古稱都安堰、犍尾堰、湔堰,宋代起稱都江堰。岷江自松潘縣羊膊嶺發源,穿過深山峽谷,彙集川西溪流於灌縣(今都江堰市)城西,豁然開闊,江水奔騰橫溢。為治理水患,古蜀王杜宇曾派丞相開明“決玉壘以治水患”。秦昭王時(前276-前251),屬郡太守李冰吸取前人治水經驗,確定“引水以灌田,分洪以滅災”的方針,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江堰水利工程分三部份。
1、魚嘴分水堤。以竹籠卵石於江心疊築魚嘴分水堰,把岷江一分為二,外江排洪,內江灌溉兼航運。
2、寶瓶口。這是玉壘山被鑿的內江進水口,形若瓶頸,高13米,長80米,寬43米。它除引水外,還有控制進水的作用。
3、飛沙堰。建在魚嘴和寶瓶口之間,用於洩洪,使進入內江過多的洪水漫過堰頂而溢入外江,以保成都平原的安全。三項設施構成一個即可防洪排澇、又能灌溉航行的系統工程,從此以後,成都平原成為‘沃野千里,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的“天府之國”,都江堰被譽為“中國歷史文化的豐碑”。
??古今中外眾多名流學者給予它極高的評價。目前,都江堰灌溉面積已由建國初的288萬畝,擴大到1107萬畝,灌溉了6市、27縣的農田。渠縣附近的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離堆公園、玉壘山公園,景色優美,是國家級風景區。
葛洲壩,位於宜昌市城區西北,距宜昌市中心不到3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