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侃歷史的大山
-
2 # 暱稱就是暱稱吧
科舉是中國古代讀書人所參加的人才選拔考試。魏晉以來,官員大多從各地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權貴子弟無論優劣,都可以做官。許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實學的人,卻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擔任高官。
隋朝統一全國後,為了適應封建經濟和政治關係的發展變化,擴大封建統治階級參與政權的要求,把選拔官吏的權力收歸中央,隋文帝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始採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他令“諸州歲貢三人”參加考試,合格者可以做官。
583年,隋文帝曾下詔舉“賢良”。598年,又令京官五品以上,總管,刺史,以“志行修謹”“清平幹濟”二科舉人。
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四月,詔令文武官員有職事者,可以“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結義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執憲不饒”“學業優敏”“文才秀美”“才堪將略”“膂力驕壯”等10科舉人。
大業五年(609年)正月,又詔令諸郡以“學業該通,才藝優洽”“膂力驕壯,超絕等倫”在官勤慎,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強御“等4科舉人。
大業年間,隋煬帝還設定明經,進士二科,並以”試策“取士,這標誌著科舉制正式誕生了。
當時主要考時務策,就是有關當時國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論文,叫試策。這種分科取士,以試策取士的辦法,在當時雖是草創時期,並不形成制度,但把讀書、應考和做官三者緊密結合起來,揭開中國選舉史上新的一頁。
隋朝滅亡後,唐朝的帝王承襲了隋朝的人才選拔制度,並做了進一步的完善。由此,科舉制度逐漸完備起來。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是完善科舉制的關鍵人物。在唐朝,考試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兩類。每年分期舉行的稱常科,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考試稱制科。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種。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為人重視。俊士等科不經常舉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後來漸廢。所以,明經、進士兩科便成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唐高宗以後進士科尤為時人所重。唐朝許多宰相大多是進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兩個來源,一個是生徒,一個是鄉貢。由京師及州縣學館出身,而送往尚書省受試者叫生徒;不由學館而先經州縣考試,及第後再送尚書省應試者叫鄉貢。由鄉貢入京應試者通稱舉人。州縣考試稱為解試,尚書省的考試通稱省試,或禮部試。禮部試都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闈,闈也就是考場的意思。
明經、進士兩科,最初都只是試策,考試的內容為經義或時務。後來兩種考試的科目雖有變化,但基本精神是進士重詩賦,明經重帖經、墨義。所謂帖經,就是將經書任揭一頁,將左右兩邊蒙上,中間只開一行,再用紙帖蓋三字,令試者填充。墨義是對經文的字句作簡單的筆試。帖經與墨義,只要熟讀經傳和註釋就可中試,詩賦則需要具有文學才能。進士科得第很難,所以當時流傳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
科舉制開始於隋朝,發展併成熟於唐朝。隋文帝時開始試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員;隋煬帝時始建進士科,科舉制形成; 唐太宗時增加考試科目,以進士、明經兩科為主; 武則天時首創武舉和殿試;唐玄宗時任用高官主持考試,以後成為定製;北宋時科舉考試分為鄉試、省試和殿試三級,殿試成為定製;明清時期,為嚴格控制士人思想實行八股取士; 1905年,晚清政府廢除科舉制。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才被廢除,持續了整整1300年。
科舉對中國社會和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直接催生了不論門第、以考試產生的“士大夫”階層。鄰近中國的亞洲國家如越南、北韓也曾引入了這種制度來選拔人才。
回覆列表
是從隋煬帝楊廣執政時候開始的,具體時間約為公元605年,到1905年結束,歷經了1300年。那麼科舉制之前有的人靠一封信就可以為官。
公元605年,楊廣當皇帝的第一年,便頒佈了一條聖旨,開創了進士科,這便是科舉的正式確立。
北朝後期,九品中正制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了,隋文帝楊堅建立大隋之後,廢除了九品中正制,實行分科舉人的制度。公元583年(開皇三年)楊堅擬訂了一份詔書,內容大概就是我公司已經成立三年有餘了,現在應公司發展需要,我要向面相社會招取大量人才。覺得自己有乾貨的,不論出身,都可以來應聘。時間來到了607年,這時候公司老總已經換為楊廣了,他規定了招聘人才按照十科舉人(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結義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執憲不繞,學業優敏,文采優美,才勘將略,臂力僥壯)。然後他又設定了明經,進士二科,對以後封建社會人才選拔產生極大影響。
到了唐代,唐太宗時候設立了秀才,進士,明經,明法,明字,明算,諸史,開元禮(這個是唐玄宗時期的禮儀方面書)等科。
到了宋朝,這個開國皇帝靠兵變到手的人,踏實想盡一切辦法打壓武人,那怎麼打壓,靠文官,所以宋朝很重視科舉,三年一考,同時他還完善了考試製度,之前考試都是不用遮蓋名字的,那誰跟考官是親戚關係,師生關係,那會得到很大一部分加分的,宋朝開始對卷子進行糊名,並令專人進行抄寫,這樣杜絕了熟悉之人的感情加分。
到了明清基本上就是八股文了,加強了中央集權的思想控制,考生們只得回答八股文上的內容,不得加入自己的思想。科舉逐漸的變得僵化起來了。這一制度皇帝是想直接就把所有進入到他的管理層面的人只要懂得忠君愛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