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寶爸愛寶媽
-
2 # 戒賭人0814
良好的心理素質往往是一個人生活幸福和成功的一個重要能力之一,他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讓自己擺脫外在的束縛真正成長他自己。
#心理素質由以下五個方面組成#
心理潛能,心理能量,心理特點,心理品質,心理行為..........
1、心理潛能
每個人生來都具有一定的潛能,特別是現代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還肯定,每個人生來都具有優秀的潛能;每個人都亟欲把自己的潛能發揮出來或得到實現;每個人只要自己努力都可以充分發揮或實現自己的潛能。
潛能並不神秘,它是人的心理素質乃至社會素質賴以形成與發展的前提條件或某種可能性。或者說,正因為人具有一定的潛能,所以就能把他們培養成為真正的人。
2、心理能量
人是一個系統它又是由身體系統與心理系統構成的,而這兩個子系統也是有能量的,前者為體力即身體之能力,後者為心力即精神之能力。這種心理能量乃是人的心理素質的體現,也是用意識來調節的能量作用,其大小強弱也能夠反映出一個人的心理素質水平。
3、心理特點
人的各種心理現象也具有各自的特點,如感知的直接性與具體性,思維的間接性與概括性,情感的波動性與感染性,意志的目的性與調控性,等等。心理特點也是心理素質的具體標誌。
4、心理品質
幾乎每一種心理現象都具有一定的品質,如記憶的敏捷性、永續性、準確性、備用性,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獨立性、批判性,情感的傾向性、多樣性、固定性、功效性,意志的自覺性、果斷性、堅持性、自制性,等等。心理品質的優劣最能表現出人的心理素質的水平。
5、心理行為
人們無論簡單的行為還是複雜的行為,歸根結底都受人的心理的支配,都是人的心理的外部表現。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人的一切行為都可以稱為心理行為。這種心理行為是心理素質的標誌,透過它可以檢驗心理素質。
心理素質,是靠長期實踐一點一點地提高的。它應該是和你過往的經驗成正比的,所不同的就是因人而異,也許有些人天生就具有一定的心理素質,也許有些人總是無法真正邁出去進步。但是,心理素質始終還是可以靠後天的鍛鍊的。
或許在你的心理素質中,心理品質“自制性”還不夠強大,你需要透過各種評判來讓自己清醒,讓你意識到賭博的危害,他會讓你傾家蕩產,讓你失去上進心,你無法透過這一手段變得更好,這隻有壞處,沒有好處。
必要的話需要透過家人監督
回覆列表
親愛的,別擔心,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狼寶畫風突轉?從社會狼變身為諮詢狼了?)
其實,我說這句話是有科學依據的——不單單是一碗雞湯。
“害怕與人對抗”或者“害怕衝突”,我們可以把這看做是“人際關係中的迴避動機現象”。其實,跨文化心理學對這個問題有了比較多的研究。
Elliot 等人在2001年的一項研究中指出,來自集體主義文化中的被試者比來自個體主義文化中的被試者更容易採取迴避動機型的方式去面對人際衝突。
被試者包括亞裔美華人,南韓人等典型的受到集體主義文化薰陶的以及歐洲裔美華人這些典型的個體主義文化的。
類似的研究還發現,相比於來自北美的被試者(典型的個體主義),來自東亞的被試者(典型的集體主義)對於加工迴避型資訊更加敏感。
心理學家對這一現象給出的解釋也挺有趣的——這可能是由於兩種文化對個體的評價體系不同。
個人主義文化中,被試者對自己的評價主要來自於self-esteem(儘管被翻譯成“自尊”,但是與中文語境中的“自尊”並不一樣,這裡主要指對自己的積極看法)。這種“自尊”是自己給自己的,可以讓自己感覺良好。趨近型的人際互動模式可以維持甚至提升自尊。
反之,在集體主義文化中,被試者對自己的評價主要來自於face(“面子”)。我們可以聯想一下自己的生活環境,是不是經常把面子掛嘴邊。可是面子這個東西往往不是自己給的,都是別人給的。
比如“張三真給我面子”。
面子往往是不穩定的,可能別人給你了,也可能人家不給你了。而且面子是難守易丟。比如“今天這事真丟面子”。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集體主義文化會教育孩子以害羞為榮。
大家可以想想自己小時候,如果你的行為太過“衝動”,往往會招致家長的斥責,可要是表現出“羞答答”的樣子,不僅不會受到斥責,還會被加以鼓勵。
“小狼寶寶羞答答的,好可愛呀!
久而久之,這種文化環境就讓我們形成了害怕對抗,避免衝突的迴避型人際行為模式。
其實在很多情況下,這種行為模式並不會對我們造成什麼影響。但如果你覺得自己過分了,影響到正常的學習社交生活,那可能就需要專業人士去幫助了。
這邊可以提供一些建議:
1。 既然你不是一個人害怕對抗,那就不要對自己過分苛責,這是一種文化現象,一種文化產物,不是你“獨特的”氣質,不必擔心。
2。 害怕對抗有時候也很有效,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煩惱,減少溝通成本。
3。避免對抗並不是要壓抑自己,學會排遣,自嘲,或者與朋友傾訴都是不錯的“對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