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吉祥如意建康

    這個老闆?能說出這樣的話來?他還是人揍這麼個雜種。這樣的事,遇上我,等我把孩子看病回來。先給他一頓大耳光。後祖宗八代罵死他。結帳走人。此處不養爺,必有養爺處。

  • 2 # 依然論職場

    發生這種情況,“秒辭”的90、95後,所在單位的領導,以及90、95後的家長都有必要反思。

    90、95後需要反思的是職場不是家庭,也不是學校:

    1)你所感覺到的“不公平”待遇只是你的感覺而已,是你自己需要改變的。

    90、95後多半是獨生子女,生長在十分優越的家庭環境當中。在學校裡也備受老師的關愛。尤其是在家庭環境當中,他們被寵愛的現狀相對於他們的長輩來說是“不公平”的。他們的父輩,以及爺爺輩,對他付出那麼多,很少得到他的回饋。

    但是,他們習慣了這樣的一種處處以自己為中心的“不公平”。認為。這種“不公平”才是“公平”的。

    然而走入職場進去了與家庭完全不同的工作環境之後,心裡很難適應失寵的環境。因而,遇到自己感覺的“不公平”待遇,就“秒辭”。其實,很多時候,只是自己心裡落差的一種反映。

    2)職場上也沒有絕對的“公平”。

    幾乎所有的“公平”都是相對的。職場也是如此。況且,每個人所處的位置和得到的資訊也不同。

    即便是公平的,因你很難看到事情的真像,很難了解到全過程,也會產生不公平的感覺。所以,你所感覺到的“不公平”很多都是想像出來了的。

    職場上,有這些不公平,作為員工來講,也是需要承受的。比如提薪、提職和好的崗位,很難絕對公平。

    3)這種情況下的“秒辭”,吃虧的還是自己。

    “秒辭”只能讓你一時感覺心裡很舒服,很爽快。但是,感覺不公平就“秒辭,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如果從想法上沒有解決問題,到哪裡都會發生你所認為的“不公平”現象。遇到“不公平”待遇就“秒辭”,何時才會穩定下來?

    一旦“秒辭”成為慣性,就像脫了扣的螺絲一樣,很難再走上職場正軌。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

    4)與其動則“秒辭”,不如三思而後行。

    很多“秒辭”,其實都是一種感情用事,或者說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

    如果能夠做到,遇事多問幾個為什麼,能夠冷靜下來認真思考一下,做到三思而後行,恐怕很多“秒辭”就不會發生。

    所在單位領導需要反思的是要提升自己的領導力:

    1)要洞悉90、95後的思維方式的變化。

    從普遍存在的“秒辭”現象,可以看出,很多90、95後家裡的經濟條件是不錯的,他們走入職場已經不是為了養家餬口和追求一份穩定的工作。所以,不會把辭職當做一個很嚴肅的事情,也許一言不合就跳槽。有的直接就把職場當做試錯的平臺;有的就是為了找個能讓自己開心的事兒來做;有的本來自己就不想上班,是趨於家長的壓力來到職場……

    對這樣一個特殊人群思維方式不瞭解,只想按照自己的構想去管理他們是很難奏效的。

    2)要考慮90、95後的感受,滿足他們的合理需求。

    這個群體把感覺看得比什麼都重要。只要感覺好,怎麼都行;感覺不好,說什麼也不行。

    其實,他們所要的感覺也並不複雜,無非就是被關心、受尊重、有舞臺。

    在這個群體中,感應是大於理性的。你如果把他們當做一群大孩子來帶,給到他們想要的,你也會做到一呼百應。關鍵是要滿足他們的合理要求。

    3)要善於領導這一特殊群體。

    就一個單位來講,能否留住這群人,並充分的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也是對領導力的一個檢驗。

    很多事情沒有對與錯,只是角度不同。對90、95後這個群體的想法和做法,也許不被一些人所接受,但這就是必須面對的現實。在職場上,這些人已經成為主力軍,未來還是他們的。

    智慧的領導者,一定能成為善於帶領這個群體,並深受90、95後關注的人。

    90、95後的家長需要反思的是要引導子女提升適應職場的能力:

    1)孩子在走向職場之前,家長的引導就是孩子的方向。

    “適者生存”的道理有閱歷的人都懂,但沒吃過虧的人理解得不可能那麼深刻。而相對來說,父母的經驗教訓傳遞給孩子效果還是很好的。

    職場就是社會的一個縮影,適應了職場,才會更好的適應社會。而適應社會,才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2)孩子走入職場遇到問題,家長的態度就有了決定性作用。

    孩子在職場遇到問題,一般都會到父母那裡尋找答案。此時,父母的觀念就是這些涉世未深的90、95後職場前景的起跑線。因此,把這群孩子寵愛成人之後,父母朋友責任幫助孩子走向職場正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2.5米、寬2.1米、高3.5米的複式樓梯怎樣做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