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開飯的時候,家裡嘴饞的狗狗肯定會在準時出現在飯桌旁。
甚至比要吃飯的你還要勤奮。
每當你因為抵受不住狗狗們的賣萌攻擊,想要餵它們吃肉肉的時候,媽媽可能會用不知道從哪個養生文章裡的結論,給你來一句:“別給它,肉裡有鹽,狗不能吃鹽!”
這句話到底對不對呢?狗狗到底是不是不能吃鹽呢?
在學生時代,老師們會跟我們說:“過於絕對的說法大部分都是錯的”。狗狗不能吃鹽這個說法也是,過於絕對了。狗狗也是一種哺乳動物,需要的營養物質和人類似。
所以在一般的狗糧當中,廠家都會加入少部分的鹽,但量不能多!根據美國的飼料營養標準(NRC)建議,一般都是佔飼料的1%。只有在含水量超過10%的狗糧當中,鹽的分量才會超過1%。
除了一般狗糧,在一些腎臟病貓狗的處方狗糧中,也都有鹽的新增,除了適口性外,也能刺激貓狗喝水。貓狗生病時打點滴時也會使用生理食鹽水,鹽分對於維持生理機能有一定的重要性。
不過現實生活中,更為常見的問題是,鹽含量過高。因為有不少的主人會喂人的食物給狗狗。而這些食物當中,有不少是屬於鹽含量過高的。一塊醃製的臘肉,很有可能就抵過了狗狗十頓的鹽量。
狗狗攝入的鹽過量了,就只能靠排汗來進行調節,但狗狗是沒有汗腺的。它們的調節只能依賴排尿,無形中給狗狗的腎臟帶來負擔。然後因為腎臟負擔過重,繼而引發一系列的問題。
如果腎臟健康、喝足量的水,鹽分並不會對狗造成危險,但是任何東西過量都不健康。不要因為狗狗正值壯年身體健康,就放任它隨便吃,很有可能會讓狗狗在年老的時候,飽嘗惡果。為了狗狗的健康,在年老或者是患病的情況下,醫生也會建議主人們更換狗糧,減輕腎臟的負擔,更好地調理狗狗的身體。
人有人類專門食用的食物,狗狗也有人類轉換們為它們研發的狗糧。
在我們還不能做出營養均衡的自制糧前,最健康的生活方式還是各吃各的,讓狗狗吃為它們設計的狗糧。
參考文獻
Absence of a salt (NaCl) preference or appetite in sodium-replete or depleted kittens.Yu S, Rogers QR, Morris JG. Appetite. 1997 Aug; 29(1):1-10
Normal handling of diets—are all dogs created equal?Zentek J, Meyer H.J Small Anim Pract. 1995 Aug; 36(8):354-9
每次開飯的時候,家裡嘴饞的狗狗肯定會在準時出現在飯桌旁。
甚至比要吃飯的你還要勤奮。
每當你因為抵受不住狗狗們的賣萌攻擊,想要餵它們吃肉肉的時候,媽媽可能會用不知道從哪個養生文章裡的結論,給你來一句:“別給它,肉裡有鹽,狗不能吃鹽!”
這句話到底對不對呢?狗狗到底是不是不能吃鹽呢?
在學生時代,老師們會跟我們說:“過於絕對的說法大部分都是錯的”。狗狗不能吃鹽這個說法也是,過於絕對了。狗狗也是一種哺乳動物,需要的營養物質和人類似。
所以在一般的狗糧當中,廠家都會加入少部分的鹽,但量不能多!根據美國的飼料營養標準(NRC)建議,一般都是佔飼料的1%。只有在含水量超過10%的狗糧當中,鹽的分量才會超過1%。
除了一般狗糧,在一些腎臟病貓狗的處方狗糧中,也都有鹽的新增,除了適口性外,也能刺激貓狗喝水。貓狗生病時打點滴時也會使用生理食鹽水,鹽分對於維持生理機能有一定的重要性。
不過現實生活中,更為常見的問題是,鹽含量過高。因為有不少的主人會喂人的食物給狗狗。而這些食物當中,有不少是屬於鹽含量過高的。一塊醃製的臘肉,很有可能就抵過了狗狗十頓的鹽量。
狗狗攝入的鹽過量了,就只能靠排汗來進行調節,但狗狗是沒有汗腺的。它們的調節只能依賴排尿,無形中給狗狗的腎臟帶來負擔。然後因為腎臟負擔過重,繼而引發一系列的問題。
如果腎臟健康、喝足量的水,鹽分並不會對狗造成危險,但是任何東西過量都不健康。不要因為狗狗正值壯年身體健康,就放任它隨便吃,很有可能會讓狗狗在年老的時候,飽嘗惡果。為了狗狗的健康,在年老或者是患病的情況下,醫生也會建議主人們更換狗糧,減輕腎臟的負擔,更好地調理狗狗的身體。
人有人類專門食用的食物,狗狗也有人類轉換們為它們研發的狗糧。
在我們還不能做出營養均衡的自制糧前,最健康的生活方式還是各吃各的,讓狗狗吃為它們設計的狗糧。
參考文獻
Absence of a salt (NaCl) preference or appetite in sodium-replete or depleted kittens.Yu S, Rogers QR, Morris JG. Appetite. 1997 Aug; 29(1):1-10
Normal handling of diets—are all dogs created equal?Zentek J, Meyer H.J Small Anim Pract. 1995 Aug; 36(8):3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