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徽劉彬

    學習中醫經絡,第一條要講的總是手太陰肺經。人的氣血在夜裡3點到5點(也就是寅時)開始衝擊肺經,所以此時若出現症狀,我們通常要考慮到肺是不是有問題。曾治過一個婦女,每到冬季總是在凌晨4點鐘左右躁熱出汗,白天則畏寒怕冷。診斷她為風寒束表,心火內盛,典型的"冰包火"。但其發病的根源是肺氣不足,無力助心火以驅散風寒,必借寅時肺經氣盛才能發汗解表。所以我用補中益氣湯補肺而助其宣發之力,順勢而為,一劑而愈。

    《內經》上說肺為"相傅之官",就是宰相大人,可見其地位之重要與尊貴。可是在實際治療應用方面,很少有人對肺經格外地重視,治療範圍通常侷限在感冒、咳喘上面。如果初學者都是這麼學習的話,恐怕終是管中窺豹,難見真貌了。

    其實肺經的功效何其巨大,上可疏解肝經之鬱結,中可運化脘腹之溼濁,下可補腎中之虧虛。豈是一個咳喘可以涵蓋?即使是咳喘症,也很少由肺經直接引起,多是其他髒波及。由肝火引起的叫"木火刑金",祛肝火就好;由腎虛引起的叫"腎不納氣",補腎氣輒效;由脾虛引起的叫"痰溼蘊肺",健脾祛溼最佳。還有外感咳嗽,多由風寒引起,那就趕走膀胱經之風寒好了。通常咳喘的病總會遷延不愈,古時便有"內科不治喘"之說,其實多是因見肺治肺,有痰化痰,宣來降去,不治根本,才成痼疾。肺本是嬌髒,最怕攻伐,所以"調諸髒即是治肺"實乃真知灼見。

    "諸氣者,皆屬於肺。"《內經》的話句句都是金玉良言,須仔細體悟才行。所以,氣虛的培補、氣逆的順調、濁氣的排放、清氣的灌溉,都可以透過調節肺的功能來實現。這是多好的治病思路,怎麼可以輕意地一帶而過呢?很多人只喜歡從別人那裡求得個偏方秘招,並視如珍寶,可《內經》中遍地黃金卻無人撿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別克英朗發動機冒黑煙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