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追風的公羊
-
2 # 影視透析
1.確定選書的目的如果你是為挑一本書,希望它能夠有助於你消磨時間不太難,那麼我個人感覺是怎麼挑都可以,因為挑“磨時間的書”的過程,實際也能達成你“磨時間”的目標。如果你想學習做某些事情(即,將別人做某些事情的有效程式複製到自己身上),或者獲取一些需要的資訊,輔佐你的行動。那麼以下才是適合你的。2.在選書之前,有一些東西是你肯定要掌握的,就是谷歌和百度的搜尋語法。好多人都說“網上什麼都有”;現在網路上確實什麼都有,可是他們說不出下半句“怎樣才能找到想要的”。這其實本來是中學語文教師應該在電腦教室裡示範給你看的:怎樣組合關鍵詞,告訴計算機你想要什麼,過濾你不想要的。舉例,不要你想去內蒙古旅遊的時候,就只懂得搜“內蒙古”,或者只知道搜尋“內蒙古旅遊”,你得知道使用這一類的關鍵詞:"內蒙古" AND "旅遊" AND ("景點" OR "專案") "哪些" -"騎馬"它的大致意思是:在內蒙古旅遊,除了騎馬之外,有哪些景點或者專案。這個我不詳細講解了,你最好去搜索“谷歌 搜尋 語法”或者“百度 搜尋語法”,谷歌和百度都可以給你更專業和全面的回答。如果你沒有在中學裡學到,進入企業後這也應該是老闆給你培訓的基本內容之一,可惜現在好多企業的老闆都不注重程式化工具的使用,什麼都憑藉人力來做。人一走了他所掌握、摸索、試錯的收穫,就全部帶走了。3.做到以上一條,你已經離你想要的資訊靠近了一大步,多半可以找到幾本可選的書。接下來要避免彎路,可以去豆瓣(www.douban.com)看書評。豆瓣讀書上有些垃圾書的作者和出版者聘請槍手抬高評分(包括豆瓣電影金陵十三釵的分數,也是這樣撐高的),所以我基本不怎麼看評分。但是我會讀那些看過這本書的人寫的書評,他們會幾句話描述這本書裡講些什麼,怎麼講,是否是我想要知道的那個分支,是否是我喜歡的探討方式。如果幾個人都用類似的話來稱讚或者貶損一本書,只提及自己讀過以後的感受好壞,而不講述書裡面的內容或者書的探討方式,那麼這樣的書評也不值得采信。4.好書的標準:比如你想要學習股票,市場上講預測股票漲跌的書非常多,但是你要的不是書,你要的是你自己能夠預測漲跌。那你怎麼選?怎樣的書算作好書。好書其實只有一個標準:能夠把你對不具體的操作步驟弄具體(比如做一件事情有哪些選項),或者它能夠告訴你具體的步驟(就是執行的先後),或者指明每個選項有怎樣的成敗機率(假設你做100次,能成功幾次,失敗幾次)。比如你要學打仗,《孫子兵法》只告訴你“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之類的話(會進攻的軍隊動起來就像在天上飛那樣迅捷,會防禦的軍隊守得就像埋在地裡那麼穩妥),要是不會打仗的人讀了,你能照著這樣的描述去打嗎。而曹操寫給他後代和他手下的兵書,就是步驟很具體的——比如他說安營紮寨如果在水邊,廁所必須設在下游,否則疫病會在軍中傳播。這樣的兵書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是它能夠告訴你一個具體的操作步驟“在水邊安營的時候廁所在哪裡建”,你讀完它,用兵打仗的技能又比原來具體了一點。——這種能落實到實踐層面的書就是好書。5.作者的意圖決定他的書對別人是否有用孫子兵法其實是一本徹頭徹尾的浪費時間的垃圾,古代的統治者知道靠它不能打仗,所以允許它流傳下來了;曹孟德的兵書因為指導戰爭的功用很大,統治者不希望別人擁有,所以沒有流傳下來,如今只在別人的書裡隻言片語的被轉引。孫武在春秋末年是個漂泊列國的優秀指揮官,但是他沒有大片的土地,不是一個諸侯,只能靠幫諸侯打仗混飯吃,就像現在的講師一樣——自己沒有公司,卻教你如何經營企業。他的孫子兵法就是給諸侯看的,忽悠諸侯推銷自己的文字材料,所以肯定不在裡面講真本事。曹孟德晚年寫的兵書,是留來給自己手下的將軍和自己的繼承人看的,他希望後繼者們看了他的書能夠繼續他的事業開疆拓土,打下曹家的天下,所以對許多關鍵的操作細節,都不吝惜的寫出來。所以你挑選一本書,除了看內容,也要結合作者的經歷、事業和理想,估計作者它希望別人看了這書以後發生什麼改變:像我看傑西·利弗莫爾的《how to trade in stock》,我就發現他是得勢之後又失勢,希望靠出版自己做投機的一身絕學,賣錢過晚年,同時也算是益後人。他對自己的投機技能相當自豪,所以寫出來就是希望你照著他的做法來賺錢驗證。
回覆列表
你好, 你的問題很有意思,我可以發表一下我個人的見解。
當你知道自己性格有缺陷這是一件好事,一個人有弱點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弱點所在,以及儘可能的的去隱藏自己的性格缺陷。
換個說法就雖然是我很笨,但是我很聰明,我聰明的認識到自己的缺點所在。
當然認知自己的缺點是一回事,若是能將自己的缺點暴露出來,讓它接受Sunny的洗禮,最後得到的,必定是你想要的。
至於題主說,想看一本書來解決自己的性格缺陷,這是一個不錯的辦法,但是也不盡其然,書只能起到引導作用,可以對其中的內容抱有一定的鑑賞性,引導性,還要加上一點懷疑性。
至於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書是人寫的,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人生,才能產生不一樣的故事,或許他的故事能引起大多數人的共鳴,但是你就是你,和大多數人不一樣。
好,我是一楊,一個簡單的文化傳播者。
@浮生一木 @峰師兄 @喜馬拉雅 @筆墨詩意 @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