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晨風說語文
-
2 # 上車請當心下車請走好
工具:用以達到目的的事物
人文:字面釋義為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
,深度剖析則為指強調以人為主體,尊重人的價值,關心人的利益的思想觀念
而語文最直面的表達方式是語言,而語言則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其它屬性則有歷史,文化,科學等等的傳承以及延伸,而這方面歸根結底便是人文了,綜上所述就能很直觀瞭解到作者所問,進而解其惑,知其理!
-
3 # 老司機的滴滴車
語文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它是語文科學又是教育科學,其目的在於指導學生進行讀、說、聽、寫的訓練,使學生能夠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語文課程的工具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人們以語言為工具進行思維,表達思想感情,與他人進行交流;各門學科的學習都需要聽說讀寫等語文基本功,因此語文是學習其它學科的基礎;語言文字使人類幾千年的文化得以記載和傳承。由此可見,語文課程的工具性是指語文字身是表情達意、思維交際的工具。但是,如果語文教學把語文的工具性過分突出,以知識為綱要,以訓練為主體,把知識分解成一個個訓練點,寫作教學遵從“套路”、“模式”,一味地照搬模仿,這樣的語文教學將導致語文課程平淡無味,沒有血肉,結果學生也將被工具化,個性的發展被扼殺。
二、語文課程的人文性
語言不僅僅是一種系統符號,而是一種文化,它並不是獨立存在的,它是人類思想內涵的體現,與人是緊密相聯絡的,與人的社會歷史文化是緊密相聯絡的。語文作為人文學科,蘊含了豐富的文化知識、價值取向、人生哲理、民族精神等,它能在思想上給人以啟迪,在情感上給人以愉悅,能不斷提高人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堅持語文課程的人文性,是學生全面發展的保證。因此,語文教學不能只是純粹的語文知識的傳授,我們可以從語文課程的特點出發,透過對字、詞、句、段、篇的充分挖掘,找出課文中蘊含的人文價值,引導學生對其正確感受和思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發展健康個性。
三、工具與人文的統一
工具性不能脫離人文性,我們知道,要做到對語言文字的準確理解是不能脫離具體的語境的,同樣要正確地掌握其內容,也不能脫離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人文性不能脫離工具性,語文課程人文性教育不能脫離語文知識與語文能力的教學,即不能脫離文字來抽象、孤立地進行人文性教育,而應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透過學生的閱讀來理解文字自身的思想意義,透過感悟、薰陶來潛移默化地發揮作用、產生影響。
拋開工具性的人文性,往往只注重追求意趣、感悟境界,而忘卻了語文工具的掌握和運用。而拋開了人文性來理解工具性,往往會使語言抽象枯燥。語文教學,不能走工具性的極端,或者是人文性的極端,而應是兩者有機地融合。語文教材中涉及了大量豐富多彩的人文性內容,文字的表達方式也多種多樣。語文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理解生字詞,瞭解並掌握文章的表達方法等基本知識和技能,同時還要求學生能正確地理解、表達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並且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見解和創造性的思維。
四、如何在教學中落實
1、在閱讀教學中,掌握課文的重點字詞、文章的寫作技巧、表達的思想內容是教學的基本任務,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不在於對課文的概括是否全面、正確,而應該注重讓學生去體驗和領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的個體閱讀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文字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建構起來的,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性氣質都不一樣,因此我們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不要去刻意追求“標準答案”。
2、在運用語言中,要從積累入手,將兩句話合成一句話,鼓勵學生多種表達,顯然這是語言文字的訓練,但將此訓練融入到情感體會之中,就將語文訓練與情感體驗結合得了無痕跡。語文教學過程就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過程,是在特定的環境下教師與學生雙向互動活動的過程,是人實現自我成長的過程,我們既要努力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又要把語文訓練與人文精神的薰陶結合在一起,以獲得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結合、共同發展效果。
回覆列表
工具與人文的統一
工具性不能脫離人文性,我們知道,要做到對語言文字的準確理解是不能脫離具體的語境的,同樣要正確地掌握其內容,也不能脫離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人文性不能脫離工具性,語文課程人文性教育不能脫離語文知識與語文能力的教學,即不能脫離文字來抽象、孤立地進行人文性教育,而應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透過學生的閱讀來理解文字自身的思想意義,透過感悟、薰陶來潛移默化地發揮作用、產生影響。
拋開工具性的人文性,往往只注重追求意趣、感悟境界,而忘卻了語文工具的掌握和運用。而拋開了人文性來理解工具性,往往會使語言抽象枯燥。語文教學,不能走工具性的極端,或者是人文性的極端,而應是兩者有機地融合。語文教材中涉及了大量豐富多彩的人文性內容,文字的表達方式也多種多樣。語文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理解生字詞,瞭解並掌握文章的表達方法等基本知識和技能,同時還要求學生能正確地理解、表達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並且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見解和創造性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