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痴劇大王
-
2 # 膽汁質談育兒
孩子貪玩好動勸慰家長不必擔憂,貪玩的孩子其實更聰明。
一、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激動、愉快的情緒,都能夠激發和調動大腦神經的高度活動,有利於孩子大腦的發育,有助於孩子智力發展。
二、貪玩,也有助於許多非智力因素的發展。不同的遊戲對孩子各方面的技能也有很大的幫助。
比如,孩子喜歡擺弄各種的物品、玩具,可以從許多相近似的物品中提高概括能力;在“藏貓貓”的過程中,孩子會認真觀察,透過排除假象尋找目標,從而養成細緻的思維習慣;在“打戰”時,孩子能把一根竹竿當成駿馬或機關槍,還要把眼前的東西想象成戰場和敵人,可以出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在玩耍的過程中,既滿足了孩子們的慾望,同時也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和小夥伴一起玩耍時,孩子又能慢慢地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合作等社交能力。
三、貪玩的孩子一般都是樂觀開朗、有幽默感、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勇敢大膽的,這樣的孩子具有強烈的自我發展傾向。
幼兒時期的孩子,都是在玩樂中學習和成長的,所以,對幼兒的早期教育要讓他在玩中學習,千萬不能只學不玩或多學少玩,這違背了兒童教育學和兒童行為科學的規律,不利於孩子的全面發展。
所以也和大家分享一下,在養育一個“坐不住”的娃的時候,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引導孩子的專注力,以及有什麼分寸和注意事項是需要提前知道的。
孩子的專注時間可以有多長?
其實嚴格來說,大部分孩子,多多少少都是“好動”的,所以如果你發現孩子坐不住,讀繪本的時候爬來爬去,這也是一個小月齡寶寶該有的表現。
孩子的專注時間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完善。按研究標準來看的話,在0~1歲的時候,寶寶的專注力集中時間不超過1分鐘,如果有新的刺激,孩子的注意力也容易被轉移;1~3歲的時候,專注時間在2~8分鐘;3~4歲,專注時間可以達到5~8分鐘。
這裡個體化差異很大,但能達到上面這個標準,已經表示孩子有足夠“專注時間”了。
很多時候,我們擔心孩子“會不會得多動症”背後,是我們給自己投射的恐懼。其實我能理解的,我自己也有個“坐不住”的娃。我們熱情滿滿地讀書到一半,孩子跑走了,這種沮喪感其實也是環繞在心頭,揮散不去。
可如果我們總是懷著焦慮和忐忑的話,這份恐懼也一樣會投射到我們的言行舉止,孩子也同樣能夠接受到這份情緒,他甚至比我們想象中還敏感。這個情緒投射的過程,不是關心,而是傷害。
專注力培養重在單點突破
雖然面對好動的孩子,實際陪伴中,家長會覺得很難找到時機,讓孩子安心下來,但是並不意味著我們毫無方法,去引導和培養孩子,只是需要更多的武裝技能。
首先,不能預設孩子必須得十項全能,但我們可以單點突破。引入的時候要明確一個原則,孩子的專注力發展程度,是和任務門檻密切相關的。
發展心理學有一個“最近發展區”的概念,是說一個任務如果已經完全被孩子掌握,不費力氣就可以完成,那麼孩子的專注力其實反而不會一直持續。同時,如果一個任務特別難,難到孩子怎麼樣都完成不了,他們就會容易放棄,反而也難以培養專注力了
-
3 # 圓點出發
那要看年齡,如果是上小學前,只要不危險,可以放手讓他玩。上學了,那就得立規矩,比如什麼時候可以玩,如果自己的學習任務完成了,可以玩。如果沒完成那應當受到相應的處罰,不過事先要跟孩子商量好,這樣孩子才能更願意接受處罰。
-
4 # 可茗媽媽
1.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兩歲之前,是沒有自我這個概念的,沒法將自己和外界分開,到了兩歲之後,才開始知道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身體,外界和自己是不同的,所以為了更多的瞭解外在的世界,孩子就會身體力行,用各種實際行動去探索,看到任何新鮮的東西,都想摸一摸,碰一碰,表現出來的就是貪玩的行為。
2.由於孩子大腦發育的不完善,讓他不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也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為,一般來說,兩歲多的孩子,注意力只能維持十幾秒,5~7歲的孩子,注意力只能維持維持5分鐘,7~10歲約為20分鐘,5~12歲約為25分鐘,12歲以上是30分鐘。
這就是孩子為什麼好動的原因,因為他集中不了注意力,不能控制自己的大腦。
3.其實只要孩子在安全範圍內,只要不是很過分的“貪玩好動”行為,不用太過於制止他。
因為越“貪玩好動”的孩子動手能力越強,而且如果孩子想探索這個世界,是需要透過他一系列“貪玩好動”的行為來完成。
孩子不斷探索這個世界,感受這個立體的世界,也能更好的刺激他的大腦發育。
4.控制玩具的數量
想象一下如果是你身處一個有各種好吃美食的環境裡,你能忍住不吃嗎?所以一次性不要給太多的玩具,這樣孩子就不會挑花眼,這個玩一下,那個玩一下啦。
5.家長可以透過跟孩子玩一些探索性比較強的遊戲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他需要花費較多時間和思考才能完成,比如樂高,組裝機器人。
回覆列表
不一定,也有可能缺鋅,缺鋅的孩子會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在一個,貪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沒太過分,我覺得沒必要太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