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吃的“紅曲魚”是長沙紅曲魚(扎魚)(湘江紅曲魚),做法: 一. 首先將魚(青.草.鯉.邊都可)整理好洗淨後,抹上食鹽, 二, 將抹上食鹽的魚掛起風吹三,四天,待魚體表面水分已干時,把魚切成段或坨, 三, 將紅曲和白酒混合後,將魚塊放到液體中, 四. 將粘有液體(紅曲)的魚塊,放入乾淨的(無水)做泡採的瓦壇中, 五, 密封壇口,半年後吃時隨取. 典故: 明代高濂所撰《遵生八箋》中“湖廣鮓法”條,最早介紹了湖南人醃漬魚肉時摻以紅曲。明、清兩代,湖南、湖北轄於同一行省“湖廣”,高氏為明萬曆(1573-1619)年間人,特別以地區為題,可見當時只有兩湖有這一鮓法。但以紅曲作鮓,清末以前卻僅見於湘西地區,且以苗族、土家族為主,清光緒(1875-1908)《永定鄉土志》記載今張家界一帶鮓魚:“每冬月由澧水下游採買作鮓,以鹽、礬醃藏,入紅曲……謂之紅魚。”其中緣由,與戰亂有關。以明末張獻忠之亂為例,據計六奇《明季南略》載,1644年春張率部入湖南掠殺,“遂盡擄湖南船隻居民,自夷陵(沅江)挽舟入川”。以致濱湖地區杳無人跡,而被擄之民“舟中乏糧,飢死大半”。繼踵其後,更有清軍入湘大屠殺,作鮓一技由此失傳。此一技藝能在湘西保留下來,是因為那裡地勢險阻,倖免於兵燹之災。至20世紀初,濱湖常德、沅江等漁區仿照生產,運銷長沙、湘潭、武漢等地,這一鮓法才得以蔓延開來。
土家族吃的“紅曲魚”是長沙紅曲魚(扎魚)(湘江紅曲魚),做法: 一. 首先將魚(青.草.鯉.邊都可)整理好洗淨後,抹上食鹽, 二, 將抹上食鹽的魚掛起風吹三,四天,待魚體表面水分已干時,把魚切成段或坨, 三, 將紅曲和白酒混合後,將魚塊放到液體中, 四. 將粘有液體(紅曲)的魚塊,放入乾淨的(無水)做泡採的瓦壇中, 五, 密封壇口,半年後吃時隨取. 典故: 明代高濂所撰《遵生八箋》中“湖廣鮓法”條,最早介紹了湖南人醃漬魚肉時摻以紅曲。明、清兩代,湖南、湖北轄於同一行省“湖廣”,高氏為明萬曆(1573-1619)年間人,特別以地區為題,可見當時只有兩湖有這一鮓法。但以紅曲作鮓,清末以前卻僅見於湘西地區,且以苗族、土家族為主,清光緒(1875-1908)《永定鄉土志》記載今張家界一帶鮓魚:“每冬月由澧水下游採買作鮓,以鹽、礬醃藏,入紅曲……謂之紅魚。”其中緣由,與戰亂有關。以明末張獻忠之亂為例,據計六奇《明季南略》載,1644年春張率部入湖南掠殺,“遂盡擄湖南船隻居民,自夷陵(沅江)挽舟入川”。以致濱湖地區杳無人跡,而被擄之民“舟中乏糧,飢死大半”。繼踵其後,更有清軍入湘大屠殺,作鮓一技由此失傳。此一技藝能在湘西保留下來,是因為那裡地勢險阻,倖免於兵燹之災。至20世紀初,濱湖常德、沅江等漁區仿照生產,運銷長沙、湘潭、武漢等地,這一鮓法才得以蔓延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