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殺的文人主要的兩個就是孔融、楊修‘他們兩個在當時的文壇佔有重要位置,別的雜七雜八太多了,也不太出名,就不說了。下面介紹一下這兩個人:
孔融(153年-208年),字文舉,東漢末文學家,魯國曲阜人,建安七子之一,孔子二十代孫,孔宙之子。孔融少時成名,幾次辭謝了州郡的辟舉,於靈帝時“闢司徒楊賜府”,開始步入仕途。中平初,舉高第,為侍御史,與中丞不合,託病辭歸。后辟司空府為僚屬,拜中軍候,遷虎賁中郎將。獻帝初平元年,因忤董卓,轉為議郎,出至黃巾軍最盛的青州北海郡為相,因頗有政聲,時人又稱他為“孔北海”。興平二年,劉備表薦他領青州刺史。曹操遷獻帝都許昌,孔融先後擔任將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等職。由於曹操專權,他與曹操政治上頗有分歧,每多乖忤,在建安十三年被曹操所殺。孔融能詩善文。散文鋒利簡潔,代表作是《薦禰衡表》。六言詩反映了漢末動亂的現實。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輯有《孔北海集》。
楊修(175-219),字德祖,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人。東漢末期文學家,他是楊震的玄孫,楊彪的兒子,出身世代簪纓之家。《後漢書》說“自震至彪,四世太尉”。為人好學, 有俊才,建安年間被舉孝 廉,除郎中,後擔任丞相曹操的主簿。當時曹操軍國多事,楊修負責內外之事,都合曹操心意;又《世說新語·捷悟篇》載四則楊修展才之事,他的才華曹操亦曾自嘆不如。曹植、曹丕等太子以下都願意與他交友,例如他曾贈曹丕王髦劍,曹丕對此劍甚感珍惜;而曹植更屢次寫信給他。後楊修數次助曹植透過曹操的考驗,然而曹植日加高傲,楊修本想和他疏遠卻不能,亦不敢,曹操亦因知道曹植受楊修之助才透過考驗,頗為氣憤,後來他曾寫信給楊彪中提到:“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即欲直繩,顧頗恨恨。”最終於建安二十四年秋天,被曹操以“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凡罪犯收殺,楊修嘆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楊修一生著作頗豐,結整合冊的兩文稿已失,今共存作品數篇,其中有《答臨淄候箋》、《節遊賦》、《神女賦》、《孔雀賦》等。
曹操殺的文人主要的兩個就是孔融、楊修‘他們兩個在當時的文壇佔有重要位置,別的雜七雜八太多了,也不太出名,就不說了。下面介紹一下這兩個人:
孔融(153年-208年),字文舉,東漢末文學家,魯國曲阜人,建安七子之一,孔子二十代孫,孔宙之子。孔融少時成名,幾次辭謝了州郡的辟舉,於靈帝時“闢司徒楊賜府”,開始步入仕途。中平初,舉高第,為侍御史,與中丞不合,託病辭歸。后辟司空府為僚屬,拜中軍候,遷虎賁中郎將。獻帝初平元年,因忤董卓,轉為議郎,出至黃巾軍最盛的青州北海郡為相,因頗有政聲,時人又稱他為“孔北海”。興平二年,劉備表薦他領青州刺史。曹操遷獻帝都許昌,孔融先後擔任將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等職。由於曹操專權,他與曹操政治上頗有分歧,每多乖忤,在建安十三年被曹操所殺。孔融能詩善文。散文鋒利簡潔,代表作是《薦禰衡表》。六言詩反映了漢末動亂的現實。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輯有《孔北海集》。
楊修(175-219),字德祖,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人。東漢末期文學家,他是楊震的玄孫,楊彪的兒子,出身世代簪纓之家。《後漢書》說“自震至彪,四世太尉”。為人好學, 有俊才,建安年間被舉孝 廉,除郎中,後擔任丞相曹操的主簿。當時曹操軍國多事,楊修負責內外之事,都合曹操心意;又《世說新語·捷悟篇》載四則楊修展才之事,他的才華曹操亦曾自嘆不如。曹植、曹丕等太子以下都願意與他交友,例如他曾贈曹丕王髦劍,曹丕對此劍甚感珍惜;而曹植更屢次寫信給他。後楊修數次助曹植透過曹操的考驗,然而曹植日加高傲,楊修本想和他疏遠卻不能,亦不敢,曹操亦因知道曹植受楊修之助才透過考驗,頗為氣憤,後來他曾寫信給楊彪中提到:“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即欲直繩,顧頗恨恨。”最終於建安二十四年秋天,被曹操以“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凡罪犯收殺,楊修嘆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楊修一生著作頗豐,結整合冊的兩文稿已失,今共存作品數篇,其中有《答臨淄候箋》、《節遊賦》、《神女賦》、《孔雀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