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陽洋44026377
-
2 # 雨巷詩社我是瘋子
這個我可能比較有發言權。我學生時代特別喜歡抄書,在圖書館一坐就是一天的那種。
為什會去抄書呢?那時候瘋狂迷戀梁羽生大師的武俠小說。什麼《白髮魔女傳》《七劍下天山》等等。尤其是裡面有大量的原創詩詞,他和古龍金庸不一樣,從來不摘錄。都是自己填詞賦詩。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研究詩詞文化的。
為什麼願意抄書呢?第一個原因是為了靜心,讓自己沉浸在書的世界裡,與大師對話,達到靈魂交流的狀態。
第二個原因是性格問題,不喜歡人多的地方,喜歡一個人獨處,特別沉醉讀書,無聊了自然就想把喜歡的東西抄下來,一抄就是三年。
所以呢,我覺得抄書真心不錯,現在工作久了,看書還是天天看,就是抄書有心無力了。
-
3 # 8088情義無價
晚上好,我不抄書,有時看到老公抄人生格言,也會跟的抄,曾經揚子晚報上的格言抄了幾個月。我現在無法靜心有時網路上一篇長一點的美文多不能一下看完。在去年上半年我買一本共同關注雜誌,不看完好象缺了點什麼。現在我不能,我的靜心已經給老公帶到天堂去了,我原來有一個習慣去菜市場買菜,回頭到報扦亭尋找一下是否有我看的書,但最喜歡的還是我和老公多喜歡看的共同關注,自從老公去了天堂這本雜誌我就再也沒有買過,看到就難過。我老公喜歡抄古詩,我是文盲我不喜歡,有時下雨天吃過晚飯不出門散步,我喜歡為老公泡茶,老公常對我說,等我們老了倆人找一個環境好的小縣城租的房子過倆人世界。人生容不得我倆設計,對我那麼好的老公給我弄丟了,我再也聽不到他笑咪咪看我說話的聲音,我上網路手機就是打發無聊的時間,今天是週末我這能在思念老公中度過。人生太無常,去年十月份之前我還是知足幸福的女人,而現在我也不認識我自己了,整天看手機沒事跟帖寫的文字,生活太無味了。
-
4 # 迷樓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讀書法,清朝、民國時,可能抄書多一些,因為那是得到一本書很困難。但是現在絕對不需要。
那麼有人會問,現在是什麼時代?我告訴你,現在是電子時代。現在的書浩如煙海、汗牛充棟,如果你要抄,那將抄不勝抄。
當然,經典的書籍可能就那麼多。你會說,抄經典沒必要嗎?我看很多人就經常抄心經啊、三字經啊、千字文啊,曬在朋友圈。我告訴你,那些抄《心經》的,大部分是練字兒,而不是抄書,可能很多人連《心經》裡面是什麼意思都搞不清楚,如果這就要抄書,那實在是裝逼。
過去抄書,有一個背景,那就是圖書出版困難,流通更困難,很多書也許我們10年20年才能見到一次。那麼,這些書到手之後,大家就願意抄錄下來,用以永久儲存。但是現在是一個圖書富裕,甚至多餘成垃圾的時代,抄書就沒有必要了。當然,很多經典尤其是古典的經典,那只是我們的一個知識背景,很多新的知識、新的文化,是不斷變化、不斷升級的,你不用抄,也不必抄。因為現代知識更新非常快,也許三五年,也許一兩年,那些知識就會調整、就會升級,你抄它也沒有必要。
而那些經典有電子書,你可以反覆看,多看幾遍,也可以拿來背誦,抄一遍意義實在不大。當然你願意抄的話,也沒人能管你。但是我是不會去抄的。
-
5 # 小小羊羊羊7
十萬個願意抄書
小時候愛抄優秀作文裡的詞彙
優秀作文中的句子
再長大
愛抄智慧格言類的句子
現在
抄社科類的比較多了
抄一遍 有助於理解嘛
小學老師教的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雖然電子閱讀時代隨時可查
但是抄書 仍有很重要的意義
深入理解 才能應用
哈哈哈 秀筆記來啦
以上
-
6 # 哥不猜想
我不會因為心煩意亂去讀書,抄書。下面談談為什麼。
首先從自己自身說起。這個問題與每個人的性格有關,我的性格不適合在心無寧緒時,安安靜靜坐下來,更別說讀書抄書了。平時看書,看到精彩地方,別人是擊節感嘆,而我就是一蹦三尺高,仰天長嘯;心境比較煩亂了,也是一蹦三尺高的排解情緒。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久而久之我就在蹦蹦跳跳的長大,在上躥下跳的老去。
其次就是這種方式是有門檻的。讀書,抄書是一種非常趨於向內的收縮,需要平心靜氣才可以有所感悟的事情。我認為這不適合心煩意亂時進行的活動,能夠成書而且散佈於世的書,都是具有一定精神內涵的,我們讀這種書或是抄寫這種書時,需要拋開內心煩亂,專心研習才有助於內心深處的遙相呼應,否則就是流於形式而徒勞無功了。
最後再談談我周圍的人對這個問題的態度,他們很多人選擇抄經書,一般以《金剛經》居多。《金剛經》的成書和《論語》一樣,是後世蒐集回憶作者的言行而成的,書寫者並不是作者本人。《金剛經》和所有始源性佛書一樣言簡意不賅,而且大多都是翻譯而來,所涉人名、地名都是直譯,讀起來都費勁,領悟其精髓,更是難上加難。如果沒有一個機緣所賜,沒有一個平心靜氣的心理環境準備,或讀或抄都是徒勞無功的唄?!
回覆列表
小時候抄過喜歡的句子,現在不會再抄書了,因為沒那個時間和精力了,面對浩瀚書海只愁看都看不完,哪還有心思抄書。但是要靜心看書不一定要抄書,那太慢了,我的讀書方法是在書上劃上重點,偶有心得則寫上批註,這樣也可以加深印象。三毛曾說一本書上有作者的思想,再加上她的抨論,彷彿和作者交流辯論一般,也是不亦樂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