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食療養生調慢病

    首先要明確什麼是素食?其次什麼時候吃的素食?這兩點很關鍵,而且有一點需要提醒大家:蔬菜拿油一炒就不叫素食了!做到了以上幾點血脂還沒降下來是因為之前吃進血液中的脂肪沒有代謝出來,以後吃素只能是不再攝入脂肪進血液,掐斷了“毒源”,這對於降血脂來說只做了一半的功課,另一半就需要把之前吃進去的脂肪想辦法排出去。只有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再加上堅持,那麼降血脂就指日可待了。其實食療跟服用中藥一樣,吃什麼怎麼吃什麼時候吃,都是非常有講究的,不會吃就等於白吃

  • 2 # 腎病追蹤

    我在臨床工作當中,也經常有患者抱怨說:我基本不吃肉製品,但血脂還是升高的。每次吃完降血脂藥物後,血脂正常,但停一段時間藥物,血脂又升高了。我告訴他,這是完全可能出現的。

    一個糖尿病人,完全吃的是素食,但血脂仍然升高,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有些人認為,不吃肉,就不會肥胖,不吃油膩的食物,就不會出現高脂血症。其實,這是一個誤區,認為是吃肉補肉,吃脂肪補脂肪。特別是中國幾千年來的思維體系,以形補形的概念深植於我們的腦海。在科學的醫療體系中,還真不是這樣的。

    首先,我們必須瞭解,提供我們人體能量的物質主要有:葡萄糖、脂肪、氨基酸。我們進食這些食物後,一部分提供給我們機體的代謝,生長及生命活動消耗的能量。剩下的會以肝糖原和脂肪的形式儲存在我們的體內,而肝糖原只是極少一部分。脂肪卻可以遍佈我們全身。

    在能量消耗時,主要是燃燒葡萄糖。當進食的葡萄糖偏少,不足時,身體就會動員以氨基酸構成的蛋白質或者脂肪,轉換為葡萄糖提供能源。當氨基酸被肝臟轉換成糖,以提供能源的方式,我們稱為 糖異生。但是身體更願意將這些氨基酸,用在 構建肌肉組織,或者組成能攜帶重要細胞資訊的 細胞膜。比如成為脂蛋白或者蛋白酶等等。

    當身體內葡萄糖進食減少,而蛋白質又不捨得使用。脂肪就是我們身體提供能源之所在。

    因此,機體飢餓以後,肝臟就會將脂肪分解成小分子能量——酮體。這些酮體中含有大量的脂肪酸。

    這些酮體進入我們的血液,透過血液迴圈,給我們的身體所使用、供能。尤其是像大腦這種具有血腦屏障的器官,脂肪進不去,但水溶性的酮體可以穿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提供 能源。

    反過來,如果我們就算天天吃素食,但是沒有很好的控制碳水化合物,主要是主食如大米,麵食等等,這些食物在體內透過代謝,都會變成葡萄糖。而多餘的葡萄糖就會在我們的肝臟合成脂肪,並透過血液帶到我們身體其他地方。而出現肥胖,出現高脂血症。

    而且,往往是不吃肉食的人,更容易有飢餓感,主食吃得更多。這是因為米、面清淡不膩,容易消化。

    同時有人發現,膳食中主要為碳水化合物,缺乏脂肪供應。身體會增加胰島素的分泌,增強碳水化合物轉變為脂肪的速度,引起體內脂肪囤積和血糖水平下降,加快了飢俄感的出現,結果食慾增強,變成惡性迴圈。肥胖症,高脂血症就更容易發生。

    而且,我們對於糖友,在飲食方面,要求的是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才是最主要的原則。需要進食適當的動物食品。而採取完全素食,是不合理的。

    特別是糖友在用胰島素的時候,胰島素本身就能把糖原合成脂肪。

    所以,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才是最終消耗掉身體中的脂肪,消除肥胖,降低血脂的最好方法。而不是完全的素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9年冬冠杯分組確定,境外隊一場未打已宣佈全部一輪遊,雙G總決大戰重演,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