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惜緣小歷史
-
2 # 御史而行
雖說歷史不能重來,但權當茶餘飯後,聊以慰藉,不足不當之處,望請體諒。
如果陳友諒打敗了朱元璋,贏得了天下,坐上了皇位,來預測一下會怎樣?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
作為白手起家的陳友諒如果奪得天下,對於這來之不易的皇位,可能會像劉邦那樣一坐上皇位就開始屠殺跟隨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因為陳友諒強硬而多疑,喜歡以權術控制部下,而且為了穩住權位,不會手下留情。倪文俊對陳友諒有知遇之恩,最開始陳友諒在其麾下效力,後襲殺倪文俊,向當時建立天完政權的徐壽輝邀功,而後又殺徐壽輝,登機為帝。對於這樣一位為了獲得權位和利益,不斷殺主的人,是不會講任何感情的,再加上生性多疑的特點,對隨時能影響自己皇位的有能力的大功臣,會慢慢奪掉其權力,甚至殺掉,以絕後患。
驕奢淫逸,好大喜功
陳友諒,沔陽漁家之子,出生於社會底層,過了艱苦困難的日子,如果一朝得勢,可能會像李自成、洪秀全一樣,獲得後宮佳麗三千,過著驕奢淫逸,夜夜笙歌的日子,為了展現自己的文治武功,可能會修建許多大型的建築,一來給自己的驕奢淫逸提供一個好的場所,二是向後代子孫邀功,留下一些建築讓自己名垂千古。
動亂,又是動亂
如果陳友諒真的像上面說的那樣,那麼整個國家又會經歷動亂,為了權力,戰爭爭鬥不止,各方勢力,各地英豪可能又會揭竿而起,百姓又會民不聊生,整個國家又會陷入動亂,一位跨時代的人物,一個新的朝代也會隨之出現。
畢竟歷史已逝,不能由誰去改變劇本,陳友諒至少也推動了整個歷史的發展程序。
我要當皇帝
熟悉明史的都知道,陳友諒在建立大漢自立為帝之前,是跟隨徐壽輝的天完政權混飯吃的。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紅巾軍首領劉福通路過湖北黃州,徐壽輝便拉起了幾千人的隊伍,佔據了黃州、浠水等地方。為了能壓元朝一頭,特意在大元二字上面各加一筆,就成了自己的國號天完。一時間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他的手底下是人才濟濟,有鄒普勝(太師)、倪文俊(丞相)、丁普朗、趙普勝、傅友德(後跟隨朱元璋平定雲南)等!
共患難容易,同富貴很難。雖然徐壽輝等兄弟也曾經在關帝廟前立下永不背叛的誓言,然而很快就有人打破了一個誓言。整日看著帥氣卻無謀略的徐壽輝坐在寶座上,倪文俊的心裡就有股火在竄動。話說那一日,倪文俊要請徐壽輝來自己的家做客,實際上暗藏甲士於密室,只等倪文俊摔碎酒杯便蜂擁而至亂刀砍死徐壽輝,怎奈天下沒有密不透風的牆,緊要關頭徐壽輝藉機跑了。眼見東窗事發的倪文俊跑到了黃州陳友諒處尋求庇護,卻沒想到恩將仇報的陳友諒將其頭顱送至了漢陽徐壽輝處,由此為自己的飛黃騰達鋪平了道路!
做夢都想不到的徐壽輝,自己也步了倪文俊的後塵。雖然陳友諒年輕時在湖北仙桃打魚為生,屬於扁擔倒了不曉得是一的文盲,但是他卻把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當作了座右銘!那是在第一次討伐朱元璋勝利之際,徐壽輝對陳友諒說:“集慶就要成為我們的囊中之物了,到時候我會讓你蔭妻封子的。”陳友諒卻冷笑了一聲:“你恐怕是看不到那一天了!”一眨眼的功夫,衛士就用鐵錘砸碎了徐壽輝的腦袋,踩著他的屍體,陳友諒於五通廟登基為帝了!
都說一個領導必須要有自己的心腹,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分析陳友諒的前半生,可以發現他殺掉倪文俊的時候,就已經推開了幫助過他和想幫助他的人之臂膀,因為倪文俊對陳友諒是有知遇之恩,其虎落平陽時,不僅不幫忙還落井下石。而他接手的天完政權已經是朝堂一空,傅友德與丁普勝投籃了朱元璋,趙普勝為陳友諒所殺。
天不隨人願攤開當時的形勢圖,會發現朱元璋處於四面包圍之中,東面的是私鹽販子張士誠,西面的則是上文的陳友諒,先掃清哪邊的障礙被提上了日程。此時與諸葛亮齊名的劉伯溫舉手了:“根據我對他二人的觀察,陳友諒是志驕好生事,張士誠是器小無遠見。”由此朱元璋只是部署了少量部隊以防張士誠偷襲,大部隊則在鄱陽湖與陳友諒決戰。都說陳友諒的水軍強,那麼究竟怎麼樣,我們來看一看,他的軍艦有混江龍、塞斷江、撞倒山、江海鰲等,最大的可載士兵3000餘人,火炮數十門。
根據陳友諒水軍太強的情況,朱元璋特意為他制定了從長江沿秦淮河直抵南京城下的路線。有人可能會問陳友諒憑什麼聽朱元璋的,我的答案是康茂才!他原本是陳友諒的部將,後來戰敗投降了朱元璋,並且在朱的授意下還與陳藕斷絲連。這一次就是康茂才寫信給陳友諒,說秦淮河上的江東橋是木橋並已偷偷拆除,結局可想而知。陳友諒連呼三聲皆無人迴應,用火把一看竟是石頭橋,所以他喊出來前人今人都在用的詞語——中計!
所以由此就能得出,陳友諒是個識人不明的領導,在情報方面與儲備人才方面是遠遠落後於朱元璋,因此也就註定是他是個梟雄而不是英雄!
陳氏帝國錄自古以來都強調馬背上奪天下,治天下卻要靠文臣。前面已經說過了,陳友諒的武將是乏善可陳的,而文臣謀士更是蹤跡難尋,再加上陳友諒自己刻薄寡恩與識人不明,所以即使得到天下也只是曇花一現!
我記得拿破崙有句話:“不想當元帥計程車兵,就不是好士兵。”所以要想在事業上有一番成就,必須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賞罰分明、知人善任、恩威並用等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