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102514108486

    製造坯胎的泥料質量較高,燒成溫度較高,燒結程度較好,瓷化程度較好,胎體質白縝密,堅硬、純淨,與景德鎮明代產品相比,更加滋潤、細膩,很少含有雜質,一般不借助放大鏡難以發現孔眼,由於組織結構緻密均勻,使得胎體的比重增加,康熙時瓷器胎薄,分量重。

  • 2 # 張文信

    從康熙開始,瓷器的製作水準飛速提升,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主要體現在瓷胎的白度、緻密度有了大幅提升,民間一般稱康熙瓷器為“糯米胎”。

    康熙的瓷器特點:

    1、瓶子的底足邊緣先是斜削一週,頂部再切平,內部再旋切一週。 中心附近有一圈圈自然的同心圓,這是旋轉修足時留下的痕跡。 這種修足方式是康熙瓶類器物所常見的,甚至有些4-5釐米高的小瓶底部也能看到同心圓修足痕跡。

    康熙花觚的底足, 修足規範,看起來乾淨利落,露胎處和青釉交界處可見淡淡的火石紅。 和瓶類的區別是,這類器物底足中心一般是向內微微凹陷的。

    2、下圖為康熙罐類常見的“二層臺”圈足,因為看上去像二層臺階,故得名。 內部施釉,側光看釉面並不十分平整。 最上層臺階也是切得非常平,薄厚也均勻。

    3、除了底部切的很平的圈足,還有下面這種凸起為圓形的“泥鰍背”圈足,這也是十分常見的康熙底足型別。 “泥鰍背”的寬度厚度很合適,能夠很好的承重,又能把器物托起一個小高度,使得器物看上去不單調,增加美觀度。

    4、瓷胎中有時會留存有氣體,上釉燒製時,氣體突破釉面而出,形成這種“棕眼”。

    棕眼的自然度也可在鑑別工作中起到輔助作用。

    5、最後這張圖可見在圈足四周有釉的剝落,這種剝落是當時工藝的侷限,在筆筒、爐類、瓶類的口沿處經常見到,可作為鑑定特徵使用。 近幾年已經出現仿做的剝釉,藏友們還需要多看老貨積累經驗、悟出感覺。相信區分康熙瓷器真贗也不是多難的一件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人不願意離開一個男人時,真的是因為離不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