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鹹魚閒聊
-
2 # 文蹤旅跡
在武則天走向皇帝位置的過程中,李唐宗親是最大的障礙。對於這股力量,武則天採用了打壓殺伐的策略。而她為了稱帝到底殺了多少李唐宗親?恐怕她自己都不清楚。
在太子李弘因病死亡後,李賢被立為太子。因為明崇儼被害,李賢成為了嫌疑人,不久武則天廢了他的太子身份。
684年,武則天把李顯由皇帝的位置上拉下來,自己臨朝稱制。這時候,她為了迅速掌握大權,使用酷吏、鼓勵告密,朝廷氣氛很是恐怖。688年8月,博州刺史琅邪王李衝、豫州刺史越王李貞起兵反對武則天,結果被武則天鎮壓致死。在高密之風和嚴厲審查的壓力下,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黃國公李撰、東莞郡公李融、常樂公主等人自殺。
不久,武承嗣給武則天建議:“殺了李唐的子孫,殺了那些不服的大臣!”此後,李唐家室遭受了更為嚴厲的制裁。長樂王李循琦,唐太祖李淵第二十二子滕王李元嬰之子,兄弟六人陷於詔獄;嗣蔣王李煒,太宗第七子蔣王李惲之子,歷任沂州刺史,被武則天所害;零陵王李俊,太宗第十四子曹王明長子,歷任南州別駕,和其弟黎國公李傑一起遇害;嗣濮王李欣,唐太宗李世民第四子李泰的長子,被酷吏陷害貶昭州刺史;嗣蜀王李璠,太宗第六子蜀王李愔之子,永昌年配流歸誠州而死;舒王元名,李淵第十八子,永昌年,與其子李亶被丘神績所構陷,被殺。
武則天對李唐的清理,相當一部分是由武承嗣實施的。690年,武承嗣指使酷吏周興誣告高宗第三子杞王李上金與高宗第四子許王李素節謀反,在押解回京途中,武承嗣派人縊殺的李素節,李上金自殺。李素節的九個兒子被殺;李上金之子義珍、義玫、義璋、義環、義瑾、義璲、義珣等人一併配流顯州,除義珣外,李上今的兒子都死在了顯州。當年八月,武承嗣殺了南安王李穎等李唐宗室12個後人,又幹掉了太子李賢的兩個兒子。
701年,唐中宗李顯嫡長子李重潤,女兒永泰公主因為議論老奶奶武則天和麵首張易之兄弟的事情,被武則天杖殺了。
林語堂在《武則天正傳》中說武則天一生共謀殺了93人,其中有她的親人23人,唐宗室34人。
武則天被歷史寫成了一個十惡不赦的殺人狂,一個慾望旺盛的權力狂。一千多年來人們人們口口相傳,武則天的形象真是越來越不真實了。
-
3 # ForEver24062845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自登基後,開啟了開元盛世,把中國經濟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至於殺了多少李唐宗親這個問題,只能規結到政治鬥爭這個層面。為了自己的權利,不惜犧牲一切代價。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武則天還是應該受到尊敬的。
回覆列表
武則天之所以要對李唐宗室痛下殺手無非就是鞏固自己的政權,而李唐宗室被殺也是因為他們的存在威脅了武則天的統治,至於她都殺了誰,我想沒必要都一一列舉出來,在這裡我只介紹李唐的直系宗親也就是太宗李世民的兒子們和高宗李治的兒子們,因為他們對武則天的稱帝威脅最大,最容易成為那些想發動叛亂的人用以號召天下起兵反抗自己專權的大旗!所以武則天對高宗的兄弟和兒子們尤其痛恨。
首先看看死在武則天手裡的李世民的兒子。太宗八子越王李貞,高宗李治駕崩後,武則天將大權掌握在自己手中,這引起李貞的不滿,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李貞聯合韓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軌,魯王李靈夔,李元嘉的兒子黃國公李撰,李元軌的兒子江都王李緒,李靈夔的兒子范陽王李藹,東莞郡公李融,還有李貞自己的兒子琅琊王李衝共同起兵反抗武則天,但因被告發,除了李貞提前起兵外,其餘各王均沒準備充分而遲疑不決,最後被武則天派出的大軍各個擊破,最後李貞和他的兒子李規等人自殺,其餘各王皆被流放或自殺。
太宗十子紀王李慎,在越王李貞起兵失敗後,李慎也被牽連在內,後被流放死於途中。
太宗十四子曹王李明,公元680年因與廢太子李賢通謀的罪名而被降為零陵郡王,流放黔州,永淳元年(公元682年),黔州都督謝祐希在武則天的授意下,逼令李明自殺。
再看看武則天殺死的李治的兒子。長子李忠,李治第一任太子,公元664年,武則天指使許敬宗陷害廢太子李忠謀反,最終李忠被賜死於黔州,時年二十二歲。
三子澤王李上金,公元690年,在武則天的授意下,周興誣告李上金,李素節謀反,後李上金自殺,李素節被殺,李上金的七個兒子均被流放顯州,其中六個都死在那裡。
四子許王李素節,和他三哥李上金一起被誣陷謀反,後在龍門驛被殺,他的兒子九人均被殺害。
六子廢太子李賢,武則天的次子,在武則天廢掉李顯,立李旦為皇帝后,她所重用的酷吏丘神勣前往李賢居住的巴州將其囚禁,逼其自殺,雖然是丘神勣個人作為但很明顯是武則天授意,因為李賢死後,武則天迫於輿論將丘神勣罷官,但沒多久又重新啟用了他,而且丘神勣替武則天殺了不少李唐宗親,所以李賢的死有很大的可能是武則天授意的。
雖然武則天殺了很多李唐宗親,但不能將所有罪責全加在她一人身上,因為死在李治手中的李唐宗親也不少,可見在那個時代殺他們是一種政治上的需要,有時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我突然想到南朝劉子鸞死前說的那句話:“願身不復生帝王家!”生在帝王家有時候是一種幸運,但更多的是一種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