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用心愛你40
-
2 # 76小孩兒
我一百個反對也沒用,婚前同居然後結婚,還算免強接受,問題是相處就同居,不合就一拍兩散……這是有損婚姻道德。影片上常常出現男孩子不喜歡女的,女孩還死死肯求,不外乎失身與人自己心不甘,男孩子不以為然……這種不道德的行為應為保護好人,有個說法。讓以戀愛為名玩弄女性的人有個懲罰。
-
3 # 李行記
孩子到十八歲了,我的話管用嗎?現在的社會就這樣,不管男女沒有誰吃虧佔便宜的。只要雙方自願,別人操心都是閒扯淡。
-
4 # 壓力山不小
同居是世界多元化及社會發展的產物。有好處也有壞處。具體到中國還是不被大多數人認可。消除處女情結是個漫長的過程。
-
5 # 名字已線上
對於現在年輕人婚前同居的行為我持反對態度。當然每個人的生活觀念不同,所處的環境地位不同、生活的經歷也不同,在對待事物的看法上也就有了不同。在這一問題上,對於婚前同居,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也無可厚非。
婚前同居這種戀愛方式,是隨著社會的變化出現的外來事物。在華人的傳統婚戀文化中沒有此問題。婚前同居是國外某個地域民族的生活習慣,可能符合當地的民族文化和風俗。但對於我們華人來說,婚前同居是不符合中國的文化背景和道德倫理觀念。男女一旦同居生活,雖然並不違反法律,但在世俗社會還是要揹負一定的壓力。其中又以女性面對的壓力更大。不僅要面對社會輿論的壓力,在個人的身體健康方面也要承受一定的影響。比如,既然是同居必然會涉及到“性”的問題,意外懷孕流產會造成女性身體健康的損害,有時會導致女性生育機能的減弱甚至喪失。據國外一項關於婚前同居的調查發現,婚前同居的男性對待女性的忠誠度平均比婚前不同居的男性要低,而調查中女性則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因此,調查結論提醒女性朋友們,在她們戀愛時要注意這方面的情況。在中國有關機構的一項調查結果表明,在中國戀愛男女中關於婚前同居問題,有86%的男性同意,而只有36%女性表示同意。這也間接說明了女性在婚姻中的不平等問題。
男女戀愛時一些人把未婚同居,當作是男女適不適合結婚的婚前考驗。對於這種說法,一些人同意,一些人反對。復旦大學曾經有個一個調查,調查顯示在中國超過四成的80後有婚前同居經驗。也有一項相關的研究表明,經過同居之後結成的婚姻,比未經同居結成的婚姻,前者的離婚率要比後者高46%。並且婚前同居的時間越長,夫妻就越容易離婚,同時夫妻的性關係也同樣十分不和諧。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男女同居的時間越長,雙方暴露出來的缺點和問題越多,出現感情分歧的機率也就越大,導致男女更加追求個人的獨立而不願意去承受婚姻的約束。也因此婚前同居的破裂率遠遠高於結婚之後的離婚率。所以,婚前同居是為了男女最終結婚的目的,顯然是達不到的,婚前同居不僅不會起到應有的作用,反而會起到負面的效果。對當事雙方也會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且尤以對女性的傷害為大。
綜上,對於“怎麼看待現在年輕人婚前同居,如果是你的兒女你會怎麼處理?”這個問題,我的意見有三。第一,在孩子的戀愛婚姻觀念上家長要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使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戀愛婚姻觀念,力求達到“凡事可求但要合乎情理”的目的。第二,多關心孩子婚戀上出現的問題,既不能對孩子過度的說教指責,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正確的做法是要做到“離手不離眼”。第三,一經發現孩子已經婚前同居,要做的就是馬上徵求對方意見,確定婚姻關係立即結婚。
回覆列表
今天的性開放,相對就是從前的性保守。人性都是趨利避害的,只要沒有嚴重的風險,絕大多數人都樂意享受性生活。因此,從前的性保守肯定是有前提的。
男人天性熱愛自由、不樂意被家庭牽絆,所以西方從來不乏單親媽媽。但是這種狀態既不利於社會治安,也不利於增加人口,以滿足生產與國防的需求。於是,古代中國統治者發明了傳宗接代思想,核心是讓男人相信“延續家譜是自己與生俱來的使命”。從此,男人對婚姻的態度才由牴觸變為熱衷。
既然婚姻的意義是傳宗接代,當然要保證父子血緣的嚴肅性。所以從前的家長也好、丈夫也罷,都要把女人嚴厲監管起來。社會還要向她們灌輸貞操觀、男女授受不親等戒律,別說婚前同居,就是和男人拉手都會被視為不貞,導致難以出嫁。問題是當時女人不能工作掙錢,生活來源是“婚前靠父母,婚後靠男人”。嫁不出去,就意味著失去生活來源,誰敢不遵守戒律?女人都拒絕婚前同居,男人又和誰同居?
時至今日,社會形勢發生了重大的改變,表現有如下幾方面:
一、社會治理更多依賴法律而非傳統道德。這種情況下,法不禁止即為可行;
二、年輕人自幼被嬌生慣養,更加重視自我感受而非輿論影響,認為享受性生活是自己不可侵犯的人權;
三、科技進步大大縮小了男女掙錢能力的差距,即女性不必再像從前那樣過度依賴男性養活,因此更有能力對男性的“處女情結”說不;
四、避孕措施的產生,令女性有了生與不生的選擇權。
既可以從性開放中享受到樂趣,又不存在從前的弊端,這些因素共同決定了新生代對婚前同居的態度。所以,婚前同居現象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不必大驚小怪。作為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向孩子灌輸風險意識,告訴他們不要盲目相信愛情,同居不等於一定會結婚,因此至少要做好避孕措施,減少對生理和心理上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