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謝大耳朵
-
2 # 小剛生活在越南
小費不是一種施捨,是一種文化!首先是您自願才行!如果您去過歐洲,許多場所的您消費的賬單裡就有小費這一項!這是對服務的一種肯定。但是如果您覺得服務不好同樣可以拒絕。
居住在中國的我們,很少碰到需要給小費的時候。也許有些高檔餐館或飯店會直接把10%的服務費算在賬單內,但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不會特別在意服務的品質,也對小費沒有個正確的認識。
但如果要出國旅遊或者生活,小費文化將是你必須瞭解的一部分。許多中國人出去之後也會對這一點產生疑惑:到底該給多少小費呢?怎麼給?哪些場合該給?都該給誰呢?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小費。到底該如何禮貌優雅的給小費。
小費的起源
小費(Tips)一詞的來源,可以從它的四個字母來拆解認識。在17世紀英格蘭地區,餐桌上常放著一隻碗,碗上寫著"To Insure Prompt Service(保證服務迅速)",一些消費者往往會給侍者支付額外的費用,以期得到迅捷的服務。
所以Tips就代表四個字意,T就是To,I就是Insure,P就是Prompt,S就是Service,聯合起來就是確保獲得立即的服務。逐漸一些赴歐旅行的美中國人將這種習俗帶回了美國,經歷數百年的演變形成了今天的小費模式。
小費不是一種施捨,是一種文化!
我們首先要了解國外小費的背景。國外的小費,不是我們一些人想的那種嗟來之食。其實,國外小費的概念,是對你工作給予的肯定。他們覺得你的服務做的很好,這錢是你應得的。
中中國人到餐廳用餐,很習慣吃飽買單走人;而在以美國為首的許多國家,按菜單價格買單之後,另外要支付小費(或服務費)給服務你這張桌子的工作人員。
我們中國人在出國後,都不太習慣給小費,一方面是因為我們沒有這樣的習慣,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國外餐飲服務的確也挺貴,再額外支付一筆錢對很多人來說也是相當大一筆開支了。
但是在西方,如果你沒有支付這筆小費,認為是對該餐廳或服務人員的服務予以否定;對較高質量的餐廳或服務人員而言,是一種汙辱;甚至有時候,因為顧客沒有支付這筆額外的小費,服務人員還會追問是哪裡服務不好。
這筆費用,對於那些傾心給你提供良好服務的人來說,是一種肯定,一種對他們服務的嘉獎。
在歐洲,這種情況也極為普遍,一家五星級的酒店或餐廳,非常重視服務水平,自然會從小費的獲得來看待餐廳的服務質量與顧客的滿意度。
-
3 # 笑一下嘛
中國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也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這也是從祖先那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而且我們中國也從來沒有要求哪個民族漢化或者改變,都是尊重歷史文化的多樣性,某些西方國家的小費國家也一樣,都是在漫長的國家社會發展過程中發展形成的,我們可能不理解,但是他們會認為這是理所當然,我出門消費,接受了服務是再需要付出額外的服務費,理所當然!
-
4 # 老虎他爹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習慣,沒有優劣之分,入鄉隨俗即可,沒必要盲目模仿,也沒必要互相鄙夷。
小費文化與貴族文化相關
現代小費出現在18世紀的英國,當時飯館中會在桌上放一個碗,顧客在碗中投入錢,則可以得到更優質、更快速的服務。這種方法後來在歐美國家得到推廣。
但嚴格來說,古代很多國家都有小費制度,包括古代中國,官員給小吏一點錢,甚至普通人拜訪大人物,需給門童以門包,這都是非常常見的現象。
然而,門包制度在清代便飽受詬病,被認為是腐敗的一種,只是缺乏整治手段,所以屢禁不絕。但近代之後,貴族文化遭遇了較大沖擊,小費漸漸不再流行,但在現實生活中,求人辦事要塞紅包並不是罕見現象,只是不公開而已,其費用也遠遠超越了小費級別。
小費文化的優點
支付小費的好處是傳播“服務有價”的概念。
相比之下,在相當時期,由於我們的人力價格比較便宜,所以經常將服務視為無價,商家免費提供給使用者,比如海底撈,明明是做餐飲,卻可以給你塗指甲、掏耳朵、捶背等,當然,這說明商家服務很貼心,顧客很舒服,但餐館把這些都做了,專業的塗指甲、掏耳朵師傅還怎麼收更高的費用呢?
相信很多從事服務行業的人都有同樣的感慨,做的很辛苦,結果很快被別人克隆,結果根本賺不到錢,這樣就沒有時間、精力去提高服務質量,永遠只能薄利多銷,結果不論是服務者,還是被服務者,都會因此受到傷害。
服務是有價格的,它不只是一個好態度,還要有專業技能,大家多給錢,技能才能不斷提升,大家都不給錢,專業人就餓死了。現實是,在今天做服務的、做技術的永遠趕不上做市場的,他們能忽悠,能帶來更多的利益,服務、技術只是跟著人家吃飯,長此以往,做的都是流水生意,企業很難做出自己的價值來。
所以,“服務有價”應該是一個向全社會推廣的概念,不論做什麼,關鍵要做好、做專業。
小費文化的缺點
小費是一種文化約定,怎麼給、給多少,只有相同文化的人比較瞭解,不同文化的人往往缺乏足夠的敏感性。中國遊客在國外往往會出現這種文化誤會,因為忽略了給小費這一環節而引發別人不快,這並不是中國遊客更摳門,而是確實沒有這個習慣,容易忘掉。
文化的東西很重要,但過分強調,堅持自己對,那麼就會造成衝突,那樣反而不如沒有文化。
回覆列表
你好,我在海外生活了十年,去過十幾個國家,幾十個城市,對這個還是比較瞭解的。
我直接開門見山,小費文化就是陋俗,毫無疑問的。我直接就把上面推翻了。
小費文化就是陋俗,毋庸置疑
小費已經喪失功能性
小費作為一個提升員工積極性的東西,我們在海外這麼多年,客戶買了單以後,會在賬單裡面支付小費,然後這個店經營了一晚上後,小費得到的收益會平均分配給所有服務員。 無疑,小費的設立是對人勞動成果的鼓勵和激勵,但是現在已經背離其道了。
比如說我和我朋友去吃飯,點了三個菜,總計50刀,然後要付稅,大概8% 也就是5塊錢,然後要付小費,這是有起始價的,不要以為是隨便給,10%起,一般是15% 也就是5到6刀,所以總計你要付的餐費是60刀左右,相當於你吃了三個菜,給了四個錢。
可是你在餐館享受的是什麼呢? 服務員給你遞了選單,把菜端來,收錢,僅此而已,期間並沒有產生愉悅感,你的愉悅感完全來源於餐館的環境,食物的美味,可是這些已經包含在了菜價裡面。 那麼請問,小費值嗎?不值。
反而現在發展到了,你不付小費還不行,你不滿還不行。 前幾個月我去一個西雅圖的自助餐廳吃飯,有一對留學生可能是錢不夠,小費沒付足,那個餐廳的服務員追出去了然後在馬路邊上對著這兩個留學生大罵! 是非常凶狠的大罵! 要是不知道情況的以為人家留學生欠錢不還呢?
最搞笑的是在另一方面,海外購物的時候,人家售貨員對你百般殷勤,不停介紹,給你換衣服,換鞋子,最後還要收拾,可是購物的時候是不用付小費的,因為他們的價值存在於東西售出後的提成裡。
所以小費已經喪失了他的功能性,它不再是鼓勵人的行為,而是變相的成為商家賺取客戶錢的方式。 客戶付了小費享受也沒得到本質的提升,員工收到小費也沒提高服務質量,客戶多花了錢,激勵作用沒起到。
存在即合理? No,no ,no!小費模式已經過時了!
我尊重小費的存在,也會照做,但是對我來說,小費模式早已經過時了。
我們古代也有“小費”模式啊,你們不知道嗎? 比如說誰寫了首詩哄的皇上開心了,皇上說 有賞! 誰做了件事讓別人開心了,也會有人說有賞! 哪怕是舊時代的酒館,你點了幾個菜,給了店小二的錢說不用找了,店小二會開心的大喊“感謝韓大爺賞錢五毛咧!”
但是現在為什麼在我們中國社會這種模式沒了呢?你吃飯會付小費嗎? 你住店會付小費嗎?不會了,因為餐廳會在裡面寫著,那叫“餐位費” 那叫“服務費” ,商家已經開始正式的收取這個費用了,而不是用小費的模式! 因為小費的模式已經過時了!
小費之所以發生,是歐洲身份高貴的人對於身份低微的人一種獎勵和獎賞,但是在現代這個時代已經完全不能用了,因為客戶和服務員,已經是平等的了。客戶付錢買服務,僅此而已,買賣關係。 小費已經沒有存在必要了,但是可以轉換成另外一種模式,那就是提成,獎勵,激勵。
例如國內服務業做的好的海底撈的形勢,你把賺的錢利潤多分給員工不就行了? 這不比什麼小費更好? 這不比其他激勵更好? 員工也不用接受什麼“小費” 而是接受自己勞動所得的利潤,怎麼不行?
這就是我的看法,儘管可能有人不能接受,但是我還是照實就說了,我也算對海外一些事情比較瞭解的,雖然我現在反感這些小費文化,但是我還是尊重它的,我會支付所有該付的小費,但是並不能改變我的觀點:小費文化已經過時,小費文化就是陋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