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之楓668
-
2 # 妮爸說
從兩個層面去理解吧。
一個是孔子本身對儒家道德的自我尊崇和踐行。
還有一個就是孔子作為一個公眾人物、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他的一言一行是暴露在公眾尤其是學生的眼皮子底下的,他是在用自己的行為,作出一種模範帶頭作用。
-
3 # 方壺橋
師者,言談舉止、音容笑貌皆近乎道,師道尊嚴。師者常懷慈悲心,開化教育眾生,使蒼生走出愚昧,擺脫野蠻,走上文明。聖師聖賢以道德禮儀為上,不會沽名釣譽或沾染汙穢。
-
4 # 何鋼洪
孔子說:“山為盜佔,盜山也!盜山之泉,盜泉也!君子不飲盜泉之水!”
有道德,守底線,尊法紀。這是當下社會薄弱的環節。
在當下,在火車上強上他人座位拒不退讓;在公共交通車輛上不給讓座就打人的;干擾公交車司機致死致傷的;身有背景就不守規章制度的……這類報道在媒體上數不勝數。這無疑不是一些人沒有道德,毫無底線,妄視法紀,做出傷害他人,危害社會的事來?在經濟至上的社會,以應試教育為主導的大環境下,道德教育就顯得有些薄弱。
當然,我們不可能都是聖賢者。但我們也不能逾越道德底線:不傷害他人,不損害大眾。這是我們可以做到的!所以做任何事之前,要思考一下判斷是非曲直。不助惡,不做惡,不與惡人為伍!
-
5 # 多吃青草
盜泉,是春秋時期山東省泗水縣東北一眼古泉的名稱,據說是因為當時曾有一夥強盜佔用過這一眼泉水,故而當時人們便稱之為盜泉。
據史料記載:有一次,孔子路過盜泉,當時口渴難耐,但聽說泉水名為盜泉,故強忍飢渴,絕不飲此水。
看完這則故事,我想:這難道不是孔子一生的真實寫照嗎?
孔子一生崇尚教育,建構了完整的德道思想體系。在整個體系中,他主張仁和禮。
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
結合這則盜泉的故事,以及孔子道德體系,我認為,用現在的觀點說,體現了三種精神:
一是知廉恥。因為泉水命名盜泉,有一個盜字,孔子就堅持渴死也不飲此泉水,體現出孔子知禮義廉恥的精神。這種精神傳承,後世也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豪言壯語,也有彭德懷餓死不吃討來米的故事,被廣大人民群眾傳訟讚揚。
二是拘小節。客觀看待,飲水是件小事,即使孔夫子飲了盜泉之水,世人也絕不會對他的行為表示詬病,頂多就是發一點議論。但孔子覺得,事情雖小,名節事大,必須防微杜漸,為人師表,就得從小事做起,必一言一行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三是知行合一。一口泉水而已,如果孔夫子事先不知道那眼泉水叫做盜泉,飲了也就飲了。但他知道哪叫盜泉,就保持自己的節操,保持自己心靈的純淨,知道飲了泉水,有損名節,有損聲益,那就絕不去做。
孔子過盜泉而不飲的故事,在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中,無已限放大,產生出許多知廉明恥的佳句,也激勵造就了許多道德楷模。
特別是在經濟高度發展,一切向金錢、向利益看齊的時代,類似這些弘揚高尚道德情操的故事,應該多多傳訟。
如果,我們每個華人都堅持用正確的道德標準規範自己的一言一行。那麼,文明中國建設還會遠嗎?那個人人向望的大同世界還會遠嗎?
回覆列表
首先,這是惜名之精神。孔子之為孔子,重視名聲勝過一切。孔子認為,名聲對於一個人來說,非常重要。子曰:〝人無信不立〞,這句中的〝信〞,不僅說的是誠信,信實,亦是指信名,即因〝信〞而受人尊重的名聲。沒有好的名聲,人無以自立於世。子又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也改之。〞孔子擇善而改,見賢思齊,慎言戒行,所以有〝廉者不受嗟來之食,志士不飲盜泉之水〞之言,非不餓也,嗟來之食,辱人,雖死不食,骨氣也;非不渴也,盜泉之水,汙名,即僕不飲,高尚也!人之為人,重名惜名,己節不折,天下敬之。孔子之為孔子,智也!
其二,從中可看出孔子的嚴於律己的精神。孔子自始而終,嚴於律己,自我約束。他的學生子貢問他:〝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意思是問有一句話可以一生堅守踐行的嗎?孔子回答:〝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說:應該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強加給別人。從孔子的這句話語中,可以看到他對自己的約束,嚴格要求。回頭看〝志士不飲盜泉之水〞,不也可以看出孔子對自己的約束嗎?按常理,一個人渴了,需要喝水,只要是乾淨的水,就可以喝。至於這水叫什麼名字,有必要講究嗎?比如渭河水,黃河水,長江水,……如果說喝水非要喝什麼水,那就是笑話。盜泉之水,也是一個名字而也,但孔子就認為應該〝不飲〞,非水不清也,乃名有汙也。飲之,汙名,噁心,故不飲。律己嚴甚,孔子之為孔子,慧也!
其三,這句表現孔子的是非觀。孔子之前,世人不知是為何是,非為何非,世人皆隨性而為,如暗夜潛行。孔子一出,世人知是非也·。喝水無所謂對錯,然,喝〝盜泉〞之水,錯了。因何而錯,汙名噁心辱節,不喝也罷。如今曰,錢本身無所謂高低,無所謂清白腌臢,若取之有道,可也;若取之無道,惡也!是非判,取捨明也。凡事有是非,有取捨,孔子之為孔子,明也!
其四,這句話可看出孔子的踐行精神。孔子倡仁,踐行之;有教無類,踐行之。知賢愚,踐行之;明是非,踐行之。〝歲寒,知松柏之後凋也。〞堅守而不止;擇善而從,銘心而慎行。孔子之為孔子,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