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岱學館的MISS王

    王陽明是心學的集大成者。也是儒家學說的實踐者。在王陽明的思想當中。他提出,心外無我心外無理。主張世間的一切道理都應當遵循本心,實際上它是將傳統儒家思想當中的仁義禮智等美好的道德品質集中內化於人本身。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王陽明

      聖人與天地民物同體,儒、佛、老、莊皆我之用,是之謂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謂小道。——王陽明

      靜時念念去人慾,存天理。動時念念去人慾,存天理。不管寧靜不寧靜。——王陽明

  • 2 # 科科侃侃

    王陽明大家都不陌生。其失意,平叛,感悟,由內觀,創出一套王陽明心學。他所有的理論都離不開自己的心,唯心。知行合一是其最有價值的觀點。

  • 3 # 微笑創可貼

    在我看來王陽明心學就是特別實用主義或者說行動主義的。王陽明翻來覆去強調的就是,你要先立志,有成聖人的大志向,然後遵從你的內心,去做內心真正覺得對的,改掉內心知道不對的。

    王陽明堅信,心即理,心外無物。據說有一次一位朋友指著一朵花問王陽明:“你說天下無心外之物,那這朵花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有何相關?”王陽明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既來看此花,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另外,王陽明認為每個人都有良知,這源自於孟子所說的“惻隱之心、羞惡有心,人皆有之”,王陽明進一步發揮,人皆有良知。王陽明心學就是要人跟隨自己的良知,如果你想“為天地立心,為萬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那就必須跟隨自己的良知而不能以利益為第一齣發點。所謂“致良知”,就是達到良知,時時刻刻接受良知的指引。

    王陽明強調:“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王陽明認為所謂的“格物致知”,不是朱熹所講的格天下物,知天下理,而是格私慾,致良知。如果你學習知識,是為了殺人放火,那就是良知泯沒,若是為了造福一方,那才是真正的光明瞭良知。

    “心即是道,道即是德,德即是世。”心,不是我們人心的心,也不是思想之心。這個心必須思想都寧靜了,無喜也無悲、無善也無惡、無是也無非,寂然不動的那個心之體,那就是道。可是道在哪裡呢?道是不可知不可見的。道在哪裡?就在你那裡,在你的心中。道是本體,德是運用。道不異德,德不異道,道即是德,德即是道。如果沒有了人,沒有了人心的知和覺,心外無物,一切也就沒有了存在。人在宇宙間具有最高的主宰地位。

  • 4 # 本然堂講席

    樓主好!王陽明是明代儒學新派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對中國傳統的“儒道釋”三家教理都有深研,畢生傾向於用“佛、道家”理念完善“儒家”思想,標題句正體現了他這個“頗有雜燴色彩”的創意。簡析幾句,供參考。

    【1,三句的傳統文化融合特色】

    王的“心”概念,來源於佛家的“般若”思想;王的“道”概念,繼承了程朱理學借用的道家的“道德”思想;王的“世”概念,既是儒家的“社會、天下”,也是佛家的“世間和出世間”。所以,王此說的用意是想統一“三家”思想,成為自己的創新特色。嚴格意義上講,王的這種“三家合一”的論調古已有之,並不新鮮,也是錯誤的。

    【2,三句的內在邏輯】

    王想說的話可列為:心=道=德=世,四字的關係是“心”為本,“道”為心之性,“德”為心之用,“世”為心之相,四者是一體,密不可分。用現代的話說,“心”是本體論,“道、德、世”是方法論,聯合構成一個哲學思想體系。

    【3,三句的構思原理】

    其實是照搬佛家大乘法的“般若思想”而成,即“般若”指佛心本慧,顯為法界,隱為佛性,施為妙用。換言之,王的“心”套了“般若”,“道”套了“佛性”,“德”套了“妙用”,“世”套了“法界”。

    【4,三句完善的儒家思想論點】

    王的“心”指儒家的人性,“道”指儒家的至善,“德”指儒家的仁愛,“世”指儒家的家天下。也就是說,王對儒家的原始思想不滿意,嫁接了“佛、道”的兩家理念,重新註解,賦予新意。

    【5,三句在“心學”的所指】

    在王的“心學”體系裡,“道”指天理,“德”指良知,“世”指物。四字合起來就是王的思想精髓“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6,三句在佛家的評判】

    在佛家看來,王學說的“心”不是“般若佛心”,而是妄想心(識),所以其全部立論都是錯的,也是不能實現的。他這類論點叫“附佛外道”思想,非正教。

  • 5 # 葉言葉語

    陽明心學的核心是心即理也。這個心就是本心,同佛陀所言妙明真心,也稱之為“道心”。不是常說的人心。這個心就是老子所說的那個道。就是宇宙的本源。心就是天理,天理是在本心中,不是在外在。心外無理,心外無物。也就是龍場悟道: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而德是道之顯化,妙用,也就是不空如來藏。本心就是空如來藏。這些是需要自身證悟體悟後證得,不是一個理論。

  • 6 # 沒錯哥是個傳說

    都是故弄玄虛 流於表面的理解,這句話的意義在於,空想最終還得付諸行動,你們的明白? 王的 心 是想超脫一些社會規則以及固定的行為準則,在思維上重新定位自我。不過最終會發現依然沉淪在紅塵中。就像佛教本身追求的是心靈的超脫,結果很多的廟宇以及信佛之人 俗出了新高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蕾雅復仇記劇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