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在2012年的3月推出了至強E5,在2013年的9月推出了至強E5 v2,在18個月後才推出新品至強E5 v3的出現僅僅過去了一年的時間,在許多人的心目中這一代產品來得似乎有些“積極”。而根據Tick-Tock戰略,至強E5 v3屬於Tock產品(改變微架構),從原有的IvyBridge-EP升級到Haswell-EP,保持22nm製程不變。
從至強E5到至強E5 v3,英特爾在外觀上並沒有進行太多的改進,都採用的是LGA2011介面。不過因為平臺的原因至強E5 v3只能應用在最新的C610晶片組中,這一點我們後面會有介紹。而從背面來看,可以看到幾款處理器在核心設計上的不同,給人的直觀感覺就是電容越來越少了。
▲指令集方面的提升
除了外觀及硬體的變化,在軟體方面至強E5 v3也有了很大的改進,比如在指令集方面增加了對於AVX2.0的支援。自從至強E5增加對於AVX的支援以來,至強系列處理器就從原本的128位指令集提升到了256位,這在強調並行化和多核心協作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
一脈相承的處理器微架構
按照慣例,在介紹處理器之前,我們首先要介紹它的架構。特別是對於這一代的至強E5 v3來說,它是微架構更新的產品,但同樣採用的是E5系列招牌化的環形匯流排。
英特爾至強E5 v3系列處理器解析
▲至強E5 v3與至強E5 v2特性對比
1、18個處理器核心——新一代的至強E5 v3具備了18個物理處理器核心,相比上一代的至強E5 v2來說核心數量提升了50%,從12個到18個。與此同時帶來的是三級快取的容量也有了響應的變化,從原來的30MB提升到了45MB。
2、支援四通道DDR4記憶體——在原本的至強E5系列處理器中,支援的都是DDR3記憶體,而在這一代至強E5 v3中記憶體升級到了DDR4,最高頻率支援到2133MHz。不過與至強E5 v2的情況一樣,這個頻率並非是固定的,而是與記憶體通道中的記憶體數量有關,這一點我們後面將有具體的分析。
3、QPI通道頻寬略有提升——從至強E5開始,英特爾引入了QPI通道的概念,代替了原來的前端匯流排。而從至強E5 v2開始,英特爾將QPI通道數量從1條增加到了2條。這次,對於至強E5 v3,英特爾在保持2條QPI通道的基礎上,將通道的頻寬從原來的8.0GT/s提升到了9.6GT/s,提升率達到了20%。
4、TDP功耗與指令集更新——指令集升級到了AVX2.0,並支援16DP。而在功耗方面,至強E5 v3的TDP功耗分別提升到了145W(伺服器)和160W(工作站),相比至強E5 v2所具備的135W(伺服器)和150W(工作站)略有提升,如果考慮到核心數量的增加,這些功耗的只能更加也不足奇。
5、全新的核心功耗管理——這是至強E5 v3非常重要的一個專案,也是功耗控制的關鍵。在原本的至強E5處理器中,只有對於處理器整體核心的管控功能;而在至強E5 v3開始,軟體可以針對處理器的每一個物理核心單獨進行管理,甚至在睿頻的情況下也可以針對不同的物理核心制定不同的頻率,我們覺得這一點對於雲計算的應用或許有幫助。
▲至強E5 v3的環形匯流排模式
在至強E5 v3中,新增了一個名為Buffered Switch的內容,中文譯為緩衝交換區。我們可以看到,在至強E5 v2中,對於12核心的處理器採用了3條環形匯流排進行互聯,而對於至強E5 v3的18個核心來說,難以透過使用更多的匯流排數量還實現。所以英特爾在這裡設定了2個緩衝交換區,用於連線10個核心以上的處理器(10核心以下處理器不受影響)。
▲英特爾 至強™ 處理器 E5和Core i7比較
英特爾 至強™ 處理器 E5 系列支援主要的雲要求,可使您的資料中心更加靈活,更快滿足瞬息萬變的業務需求。英特爾 至強™ 處理器 E5 系列繼續保持了行業領先的功效優勢,並將英特爾至強處理器的效能提升到更高水平。
Core i7則採用了原生多核心設計,採用先進的QPI(QuickPathInterconnect,下面將進行介紹)匯流排進行通訊,傳輸速度是FSB的5倍。快取方面也採用了三級內含式Cache設計,L1的設計和Core微架構一樣;L2採用超低延遲的設計,每個核心256KB;L3採用共享式設計,被片上所有核心共享,容量為4-20MB。
1、E5的優點是穩定、低頻率、低功耗,多核心,多執行緒。
2、I7相對E5來說優點是高頻率、超頻。
3、如果你需要多執行緒處理工作,那麼E5的價效比肯定高於I7,如果你需要高主頻玩遊戲,那麼高頻I7肯定比E5強。
4、很多人對E5 至強或者高階的i7感興趣,但是卻畏懼E5頻率太低或者至尊的多核i7 太熱超不動,以至無法體現出自身的遊戲優越性。
多數情況下,頻率還說得過去的E5 多核心處理器,是可以應付絕大多數正常遊戲的。
可超頻的至尊i7 當然也有他
英特爾在2012年的3月推出了至強E5,在2013年的9月推出了至強E5 v2,在18個月後才推出新品至強E5 v3的出現僅僅過去了一年的時間,在許多人的心目中這一代產品來得似乎有些“積極”。而根據Tick-Tock戰略,至強E5 v3屬於Tock產品(改變微架構),從原有的IvyBridge-EP升級到Haswell-EP,保持22nm製程不變。
從至強E5到至強E5 v3,英特爾在外觀上並沒有進行太多的改進,都採用的是LGA2011介面。不過因為平臺的原因至強E5 v3只能應用在最新的C610晶片組中,這一點我們後面會有介紹。而從背面來看,可以看到幾款處理器在核心設計上的不同,給人的直觀感覺就是電容越來越少了。
▲指令集方面的提升
除了外觀及硬體的變化,在軟體方面至強E5 v3也有了很大的改進,比如在指令集方面增加了對於AVX2.0的支援。自從至強E5增加對於AVX的支援以來,至強系列處理器就從原本的128位指令集提升到了256位,這在強調並行化和多核心協作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
一脈相承的處理器微架構
按照慣例,在介紹處理器之前,我們首先要介紹它的架構。特別是對於這一代的至強E5 v3來說,它是微架構更新的產品,但同樣採用的是E5系列招牌化的環形匯流排。
英特爾至強E5 v3系列處理器解析
▲至強E5 v3與至強E5 v2特性對比
1、18個處理器核心——新一代的至強E5 v3具備了18個物理處理器核心,相比上一代的至強E5 v2來說核心數量提升了50%,從12個到18個。與此同時帶來的是三級快取的容量也有了響應的變化,從原來的30MB提升到了45MB。
2、支援四通道DDR4記憶體——在原本的至強E5系列處理器中,支援的都是DDR3記憶體,而在這一代至強E5 v3中記憶體升級到了DDR4,最高頻率支援到2133MHz。不過與至強E5 v2的情況一樣,這個頻率並非是固定的,而是與記憶體通道中的記憶體數量有關,這一點我們後面將有具體的分析。
3、QPI通道頻寬略有提升——從至強E5開始,英特爾引入了QPI通道的概念,代替了原來的前端匯流排。而從至強E5 v2開始,英特爾將QPI通道數量從1條增加到了2條。這次,對於至強E5 v3,英特爾在保持2條QPI通道的基礎上,將通道的頻寬從原來的8.0GT/s提升到了9.6GT/s,提升率達到了20%。
4、TDP功耗與指令集更新——指令集升級到了AVX2.0,並支援16DP。而在功耗方面,至強E5 v3的TDP功耗分別提升到了145W(伺服器)和160W(工作站),相比至強E5 v2所具備的135W(伺服器)和150W(工作站)略有提升,如果考慮到核心數量的增加,這些功耗的只能更加也不足奇。
5、全新的核心功耗管理——這是至強E5 v3非常重要的一個專案,也是功耗控制的關鍵。在原本的至強E5處理器中,只有對於處理器整體核心的管控功能;而在至強E5 v3開始,軟體可以針對處理器的每一個物理核心單獨進行管理,甚至在睿頻的情況下也可以針對不同的物理核心制定不同的頻率,我們覺得這一點對於雲計算的應用或許有幫助。
▲至強E5 v3的環形匯流排模式
在至強E5 v3中,新增了一個名為Buffered Switch的內容,中文譯為緩衝交換區。我們可以看到,在至強E5 v2中,對於12核心的處理器採用了3條環形匯流排進行互聯,而對於至強E5 v3的18個核心來說,難以透過使用更多的匯流排數量還實現。所以英特爾在這裡設定了2個緩衝交換區,用於連線10個核心以上的處理器(10核心以下處理器不受影響)。
▲英特爾 至強™ 處理器 E5和Core i7比較
英特爾 至強™ 處理器 E5 系列支援主要的雲要求,可使您的資料中心更加靈活,更快滿足瞬息萬變的業務需求。英特爾 至強™ 處理器 E5 系列繼續保持了行業領先的功效優勢,並將英特爾至強處理器的效能提升到更高水平。
Core i7則採用了原生多核心設計,採用先進的QPI(QuickPathInterconnect,下面將進行介紹)匯流排進行通訊,傳輸速度是FSB的5倍。快取方面也採用了三級內含式Cache設計,L1的設計和Core微架構一樣;L2採用超低延遲的設計,每個核心256KB;L3採用共享式設計,被片上所有核心共享,容量為4-20MB。
1、E5的優點是穩定、低頻率、低功耗,多核心,多執行緒。
2、I7相對E5來說優點是高頻率、超頻。
3、如果你需要多執行緒處理工作,那麼E5的價效比肯定高於I7,如果你需要高主頻玩遊戲,那麼高頻I7肯定比E5強。
4、很多人對E5 至強或者高階的i7感興趣,但是卻畏懼E5頻率太低或者至尊的多核i7 太熱超不動,以至無法體現出自身的遊戲優越性。
多數情況下,頻率還說得過去的E5 多核心處理器,是可以應付絕大多數正常遊戲的。
可超頻的至尊i7 當然也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