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萌檬龍籠
-
2 # 凱旋中迎來晴天
迴歸課本找框架,中考偏基礎知識,
內容體系結構化,型別訓練模式化!
中考總複習專題,均衡發展相容性!
-
3 # 晏靖南
中考是一次挑戰,更是一種機遇。困難與希望同在!挑戰與機遇並存!為了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潛力,實現心中的夢想,考上理想和高中,個人覺得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瞄準目標,堅定信念。不言敗,不言棄,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時刻保持最佳的競技狀態。
二、刻苦學,分秒必爭。上課不分神,課後不分心。
每個人在複習的過程中都有著不同的問題所在,一定要制定計劃。可以“周”為單位簡單制定複習規劃,也可以按月按天制定計劃,這個還得根據實際情況自行調整。
然後心情要平靜,始終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不必然有太多的焦慮,雖說中考臨近了。但是,仍有一段距離的。時間不是我們應特別關注的。在這個百天衝刺的關鍵期,只有性情穩定,才能複習鞏固好自己所學的知識,才能為中考打牢堅實的基礎。
提到中考的複習,個人建議分三個層次來進行進一步深究了:基礎層次、拓展層次、深究層次。
複習的時候應該自己的知識體系保持穩定,成績不下降。此階段,在全面系統複習之後,要進行大規模的模擬強化訓練。透過此,一定要查漏補缺,確保系統性基礎知識進一步夯實。也就是說,凡是自己應該會做的,此時,應更加地熟練。而對於那些自己認為難度較大的方面,就不必再花費力氣去探討了,畢竟,時間上不允許了麼。做到什麼呢?能會多少就會多少,不指望它提分,更不能讓它拉分。這就叫:複習有輕有重。切忌眉毛鬍子一把抓,有針對性,這樣呢,應該會反而陌生了,不會的自然拿不到分數。
-
4 # 劉耀先談教育
我認為掌握了衝刺的以下幾個重要環節,一百天後一定能夢想成真。
第一 、科學制訂好複習計劃和複習時間,尤其是疫情期間尤為重要
有了計劃,複習時才不會迷失方向,時間分配要科學合理,比如弱勢科目要相對多投入一點時間,前70天可以在數學物理化學上多安排一些練習時間,英語語文最好安排在早上進行背誦,最後30天地理生物每天要安排一小時等等。要把100天分段安排好,例如
2020年3月6日 ——4月20日 搞好各科基礎知識複習
2020年4月21日——5月10日 分類複習
2020年5月11日——5月31日 綜合訓練
2020年6月1日—— 6月15日 搞好模擬考試、查缺補漏
每天時間要合理利用好,也可以把24小時細化,使學習和生活有條不紊。
第二、衝刺複習要求
1、全面強化“雙基”複習,掌握基礎知識是提高中考成績的關鍵,中考以考基礎題為主,各科必須高度重視基礎知識的複習,該背的一定要儘早記好,要採用理解記憶法、編口訣、聯想法等方法牢固掌握,並及時做好檢測過關,制好錯題本。
2、分類複習,切實做好雙基知識的融會貫通,達到逐類旁通,易混淆的知識點可以用表格法或知識樹等方法透過對比區別加以深刻理解與掌握。
3、綜合訓練、強化提高 ,作業多,試卷多,根據自身接受能力和消化能力,可以篩選一些綜合性試卷或綜合性題型進行綜合練習,切不可搞題海戰術,盲目訓練,要有針對性,哪個知識點不清楚,就要專門篩選這一類試題來練習,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模擬考試,做好補缺補漏。
6月份一般以考代替複習,對錯題要分知識點進行分類歸納,透過老師的試卷講評、問同學、問老師或查閱資料等方式加以理解和掌握。
第三、加強鍛鍊,勞逸結合
疫情期間,每天也要留有適當時間鍛鍊。一是開展課外體育鍛煉,努力提高身體素質,使自己身體素質、心理素質都能適應中考緊張的備考考試;二是課間活動,如做操或做放鬆動作等可以提高線上或線下學習效率;三是有針對性的就往年的中考體育專案有意識的每天利用課外時間進行鍛鍊(當然今年疫情不一定會考體育科目,請以通知為準)。
總之,只要在複習過程中,做到心態端正、自律性強、計劃合理、目標明確、方法科學、揚長避短、 迎難而上,我堅信你一定能打贏 2020年中考這場攻堅戰。
回覆列表
目前來說,疫情特殊時期,學校還未正式開學。但是處於初三和高三這關鍵的一期中,考生們不能掉以輕心,同時也不能過度緊張。
合理安排時間
在接下來的時間當中,合理安排時間,最好自己寫個作息表,可以參照學校作息表(科學性)具體規劃自己每天的時間。
查漏補缺
一般來說,初三、高三最後一學期裡都是複習階段,之前的知識都已經學過,特殊情況特殊對待,自己規劃好科目學習,專攻弱項科目。不過早晨還是多讀多記多背,現在是語文為王的時代,每科的題目字數增加,建議考生們每天抽時間閱讀,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勞逸結合
俗話說“身體乃革命的本錢”,所以有個健康的身體比什麼都強,每天學習固然重要,但是學習之餘要多運動,在家隔離可以做些室內運動,譬如仰臥起坐、深蹲、俯臥撐等,同時也要營養均衡,健康飲食最重要。
多溝通
考生們如果心裡有事一定要與家長多溝通,在合理的情況下,家長們儘量配合。若遇到難題,一定要問老師,我相信,老師一定不會吝嗇,會幫你解答疑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