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XP宗小胖

    趙雲,字子龍,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趙雲跟劉備是在《三國演義》第28回跟隨的劉備,自從公孫瓚兵敗自焚之後,趙雲一直沒有投奔任何人,想投奔劉備,也不知道劉備再什麼地方,有一天趙雲正好到了臥牛山,裴元紹看見趙雲的坐騎不錯想搶過來,真是屁股上掛鐮刀――作死,作屎,僅一個回合就讓趙雲給殺了,隨後趙雲一想,也沒地方去就在臥牛山當了山大王,城裡人真會玩。直到周倉回到臥牛山想拉裴元紹入夥,才引出來劉備來到臥牛山,趙雲這才投奔到劉備的手下。

    歷史記載趙雲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到鄴城見到劉備,二人同床眠臥。(要想俘獲一個男人的心就要陪他睡啊!!!)。

    至於趙雲為什麼投奔劉備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第一、劉備下手早啊!早在趙雲在公孫瓚的隊伍的時候,劉備就曾拉攏過趙雲,而且兩人聊的特別好。但是趙雲也特別忠心,哪怕聊的再好畢竟已經跟著公孫瓚了,也沒打算跟換門庭,後來公孫瓚死後才投奔的劉備。

    第二、趙雲的一直想找的明主是仁政所在,對比一下,都知道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名聲不太好。袁紹那,趙雲要是想去早就去了,本省就是河北人,裡的還近,但是趙雲認為袁紹不夠仁政,劉備雖說勢力不大,但是畢竟見過面,有感情基礎,在一個劉備名正言順,趙雲是比較忠漢的!

  • 2 # 李三萬的三萬裡

    按三國演義的路數講,書里人物,非投劉皇叔才顯其忠,中國主流傳統看法也是如此,至於書裡劉大白臉比曹大白臉都先稱帝,都覺得理所當然,他姓劉嘛,人曹操到死也沒自己稱帝,沒人管,估計這也是中國最早的輿論暴力事件之一。

    不過書裡趙雲歸劉,也是早有伏筆的,群雄征討董卓,趙雲尚在白馬公孫瓚帳下,就與靠名聲吃飯的皇叔有交往,劉皇叔自己都沒混出頭呢,就是個虛名上的折節下交,就把猛將兄感動得不要不要的,備哥那張嘴多會說啊?跟誰都能說的志同道合,義氣相投,再把這種私人好感深化昇華一下,換一套相約匡扶天下,解民於倒懸的說法,猛將兄沒有倒頭就拜,那時作者照顧他名聲,他還跟瓚哥混著呢,這就跑了,名聲排呂布後面,以後打仗武將單挑,人家肯定要罵一聲兩姓家奴了。

    所以安排他跟皇叔混的事,先推後,不但需要等送了老公孫,還得安排點巧合,自己朝上趕,不是生意經。我呢,現代生活還教會我一種黑厚式後現代解構主義,我陰暗的思量一下趙雲投劉備這事,書裡呢,子龍兄長坂坡前槍在手,七進七出隨便走,猛人一個,但是我基本沒有他帶部隊作戰的印象,跟著劉備後盡是乾點保鏢啊,看守後路啊之類的工作,還沒什麼怨言,前期,在瓚哥那就沒打過什麼像樣的仗,網上很多評論說皇叔委屈他了,沒得到什麼重用,但我看老趙恐怕已經被皇叔重用了,後來孔先生跑來,他掩護著去東吳幹那一票,交情,信任什麼的可不是鬧著玩的,後來孔明主政,也不是沒他什麼事嗎?說明皇叔讓他乾點類似工作,就給了五虎上將榮譽,怕是沒虧待他,他也挺滿意,算是事業上跟對人了吧。

  • 3 # 皮落痕

    這就不得不說一下趙子龍的主公們:

    1、袁紹:

    當時,袁家是有過四世三公的家族,名望極大,門下故吏眾多,三國時期除了劉姓之外的第一家族。袁紹又是袁家的門面擔當之一,另一個是嫡子袁術。

    袁術:繼承著袁家的家業,南陽太守一職,幾乎相當於現在的上海市長。

    袁紹:渤海太守,並無袁家多少支援,卻敢於在朝堂上面斥董卓,又是大將軍何進麾下第一幕僚,比之袁術好之又好。身份能力均是上等,諸侯討董又是盟主。虎吞冀州,趙子龍老家就是河北常山的,正是袁紹勢力範圍。投靠袁紹這個當時表現最好的主公自然而然。

    2、公孫瓚:

    白馬義從的首領,威震烏丸,作為最悍勇的幾個邊軍將領之一,天下無人不知其名。豪俠義氣,待師弟劉備如同至親。公孫瓚可以說是撐起了幽州邊軍的一片天,相媲美的是西涼的董卓,幷州的呂布,江東的孫堅。

    3、劉備:

    劉備起於微末,黃巾之亂便活躍在戰場上,可惜沒有錢買前程,得公孫瓚舉薦才做了平原相。同樣活躍的孫堅都是烏程侯、長沙太守。曹操也做了濟北相(得罪了人,被下放了)。

    做平原相期間,有刺客刺殺,都能坦然感化刺客,並放了刺客。劉備仁名便慢慢傳遞開了。之後公孫瓚與袁紹開戰,劉備作為公孫瓚名義下的屬下表現了足夠的活躍,其人格魅力與仁名也吸引著趙雲。

    那麼考慮趙子龍每次跳槽的原因:

    趙子龍為何離開袁紹投靠公孫瓚?

    1、袁紹四世三公,代表著世家大族的利益,並不代表著趙雲這個平頭百姓的利益;

    2、公孫瓚撐起了幽州邊軍的一片天。靈帝期間,幾乎每年鮮卑都會寇邊,幽州幷州涼州烽火不斷。趙雲家是河北的,深知鮮卑烏丸等胡人之惡,燒殺劫掠,無惡不作。而公孫瓚,正是每一個大漢年輕勇士的偶像。白馬義從,也正是趙雲嚮往的軍旅生活。

    趙子龍為何離開公孫瓚投靠劉備?

    1、公孫瓚的變化,公孫瓚漸漸陷入了逐鹿中原的夢想中,年齡也大了,想成就一番霸業,卻喪失了足夠的豪俠志氣。

    2、公孫瓚死了,趙雲無處可去,流落江湖。

    3、趙雲在與劉備的工作合作中,對劉備的仁名與人格魅力均滿意。於是,流落江湖的趙雲得知劉備兵敗不知所蹤,便去往汝南尋找劉備,恰好遇到了張飛,明主與猛將終於再一次相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游泳吉尼斯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