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TonyDeng
-
2 # 葉飄刀
沒有
不同朝代的皇權大小有不同,現在很多人覺得皇權的不容質疑,是因為最近的一個朝代,清代是把臣子當奴才看,清代的皇權確實是相當的權威的。但之前卻不是如此。
比如明代,明代的內閣和六科都有權力,封還皇帝的聖旨。
武則天時,就有宰相批評她,不經鳳閣鸞臺,何名為敕!,意思是說,沒有經過宰相的背書認可,皇帝的聖旨是不被大臣認可的。
皇帝的權力是被大臣制約的。
一方面,皇帝用君權神授,來維持自己的統治。
另一方面,大臣以君權神授,來限制皇帝的權力。比如哪裡地震了,那是你皇帝德行不好,哪裡水災了,皇帝是不是該罪己詔。
所以在古代,皇帝的權威肯定是最大的,但並非真的就是金口玉言,皇帝說了就算的。
-
3 # 曹老師xixi
並沒有,古代皇帝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權威,也沒有那麼快活。
大家應該都知道有一個詞要“結黨”,這個結黨讓中國皇帝懼怕了幾千年,也挑戰了中國皇權幾千年,皇帝為了坐穩皇位專權專政想盡的腦汁,最終依然還會出現數不勝數的挑戰皇權的事情發生。
皇權看似至高無上,似乎想幹啥幹啥,但實際上如果大臣不配合,皇帝什麼都做不了,只有獲得大臣的支援,皇帝才能權威,沒有大臣的支援,皇帝的權威誰認可呢?搞不好還會被大臣專權篡權。為了更好的讓這個權威更加權威,各個朝代都不斷的改革,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朱元璋建明首先要廢掉這些大臣的領頭人丞相的原因,後來清朝皇帝廢掉了八王議政也是類似的原因。
其實古代皇帝也不是太快活,俗話說得好“高處不勝寒”,想快活,當個昏君暴君,那又有生命危險,權威又有多毋庸置疑呢?
-
4 # 讀史之樂
秦始皇建立了皇帝制度,規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稱“朕”,皇帝的命令稱“制”或“詔”,皇帝所用的玉印稱“璽”,帝名避諱,確立了皇帝獨尊和皇權至上的地位。
然而,皇權真的具有生殺予奪絕對的權威和不容置疑嗎?
對於君臣關係,康有為曾描述說:“漢制,皇帝為丞相起;晉、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乃立,元乃跪,後世從之。”
歷史學家吳晗先生也說:“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論道的說法……到宋朝便不然了。從太祖以後,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無坐處,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許坐,站著都不行,得跪著說話了”。
君臣之間由坐談國事,到站談國事,再到跪談國事,反映了皇權不斷加強的事實,也從側面反映了古代皇權並非權威和不容置疑。
丞相是全國最高行政長官,輔佐皇帝處理全國事物,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宋代的中書門下體制、元朝的中書省,都是以丞相為核心的行政機構,在法律上,對皇權形成了制度性的制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範圍內約束皇權。
一道以皇帝名義發出的詔書,必須有宰相的副署,才得以成為朝廷的正式政令。詔書若無宰相之副署,則不具備法律效力。宰相如果認為皇帝言行不當,可以“諫諍”,甚至“封還詔書”,皇帝下一道詔書命令政府辦理某事,而宰相認為不可,則可將詔書徑直退給皇帝。
漢哀帝時想加封董賢,宰相王嘉即封還詔書,並對皇帝講了一通“王者代天爵人,尤宜慎之”的大道理,皇帝最後也無可奈何。
唐中宗李顯在位時,出於私心,想任用官員,但他知道,他提拔的官員大多工作能力有限,不能勝任,如果透過正常程式,很難獲得中書門下宰臣的認可。所以,他採用變通手法,不經過二省而私自封官。由於底氣不足,他所裝置詔敕的封袋,不敢按常規格式封發,而改用斜封;書寫“敕”字,也不敢用硃筆,而改用墨筆。當時,人們稱之為“斜封墨敕”,所任官員叫作“斜封官”。這種特殊的任官制度反映了相權對皇權的制約,雖然這並不能真正阻止皇帝的行為。
宋朝從宋真宗起,相權逐步得到強化,皇權反而受到種種限制。那時,經濟發展較快,國庫充實,但具體數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聽虛實,宰相李沆擔心真宗知道了庫藏量而隨便花銷,始終不肯讓三司使提供具體數字。李沆還經常將各地的水旱災情和“盜賊”情況報告真宗,以使天子瞭解民間疾苦,巧妙地抵制了真宗擴大財權的企圖,實際上限制了皇權。
中國古代皇權是逐漸加強的,明清時期空前強化,特別是到了清朝,君主專制達到頂峰,皇權才真正地做到了不容置疑。
回覆列表
沒有。從政的人都不會相信這個,讀書壞了腦子的愚民才會信。中國曆來的政治理論,是“君權天授”,即君權不是天生的、人世的,是天授權的,然而中國的天不是人格神,而是虛無縹緲的自然,然後又說“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天的視和聽都源自民間,亦即反過來天將體現民間意志,這等於說是民眾才是決定君主合法性的主體,“君若不善,廢之可也”,縱然殺了君主,“非弒君也,弒一獨夫矣”。這種理論,在秦漢時期就已經確立。
實際上,這與現代西方政治學中的“合法性”概念是一致的,比他們早了許多年。所謂“合法性”,是很主觀的東西,認可你,自然會讓你留在臺上,也服從管理,一旦不認可,麻煩就大了,說什麼都不配合,甚至會引起鬥爭。而認可,屬於“仍然有用”的範疇,能用得上就承認你的地位,對我沒用的,就是廢物,不會因為你戴上CROWN就以為真是皇帝,沐猴而冠罷了(項羽就被人這樣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