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下雨天的落寞
-
2 # 幽谷彌芳
謝邀!說說哪些最有年味的的風俗正在慢慢消失?個人認為,放鞭炮,遊行扭秧歌,具有地方特色的戲臺子,各顯其能,各顯神通的技法場子,插花燈謎詩歌匯……等都在慢慢的消失了!有些古老的東西甚至已經消失了!為什麼?國門大開了,華人看到的外面的東西就多了!對外面的東西就感到非常稀罕了,不管好壞,適不合國情,民情,人情都加以接受了!(人家過什麼聖誕節啊,情人節啊之類的,是有人家節日的內涵的,意義的,你過什麼聖誕節,情人節的意義能跟他們相同?但是,這些人不管英語怎麼樣,懂不懂人家的文化文明風俗習慣風土人情,都照列搬來用,以顯示自己比其他華人高雅!)對自己的東西,反而認為土,舊,沒有什麼鮮活氣息,沒有發展的意義,豈不知,那些土,舊的東西飽含著中華民族的智慧,溢流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滄桑,激盪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總觀世界上的近二千個民族,有幾個民族的文明文化可以與中華民族的文化文明比擬,一較高下?那些政府官員,文化名流在他國接受了幾年的教育,就深受了他人的影響,以發展進步,科學理性為理由,對自己的文明文化不好好的加以發揚光大,反而去大肆宣傳光大他人的文明文化,對自己的文明文化卻加以各種各樣的限制,甚至消滅!
-
3 # 山中月2
我的老家鄉下農村,年味風俗變化大,有的變沒了,有的“新俗”流行了。先說消失的。五、六十年代中期止,老家過年時,凡是大院子且是一個姓氏的都會在過年這天備好雄雞、刀頭、酒、香、蠟、紙,到老堂屋去敬神祭祖先。全家老少齊出動,一家之長擺好祭品,點燃香、蠟分別插在香爐、蠟臺上,酒杯盛滿酒,接著燒一小疊紙,雙手抱拳或合掌,長者口述祭祀祖先語,同時講幾句希望保佑全家老小平安,來年人興財發之類的吉言。再磕頭行拜(五體觸地),依秩進行。完畢,收拾好雄雞刀頭回到家。
現在的老堂屋不是倒了就是被折除了。但有的仍然在自家堂屋進行過年敬拜祖先。三十晚上長輩們要在老堂屋打一通“鬧年鑼鼓”鬧熱鬧熱,增添過年的氣氛。這時侯我們小字輩也是很開心的,大家還可以互贈點兒炒花生、炒胡豆或炒苕幹。
大年初一這天,凡是有鑼鼓隊的都會敲鑼打鼓上街去“亮手藝”。有的姓氏還有獅子隊、龍燈隊也會上街去表演。初一上午一般都有壩壩戲,有的就是所在場鎮的業餘戲班子演出的。我記得最清楚的是川劇摺子戲“駝子回門”,把觀眾都笑傻了。
現在也有壩壩舞,老年秧歌隊上街表演,但是“年味”卻很淡。而今打工的回到家,大初一也會邀約在一起打麻將,“效益”還是可觀的。現在記憶起來有的年味該消失也無什麼遺憾,有的“新俗”未必就很健康。總之,不應讓“年味”無味甚至變味。
回覆列表
不讓放鞭炮了。以前過年的時候打牌人比較多,現在回來的人比較少。以前過年的時候,我們這會吃餛飩糰子之類的,現在包的人也少了,老一輩的傳統都逐漸喪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