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渭北新農人
-
2 # 東港朝天闕
昨天看到這則新聞詢問老婆前幾天在市場買的菠菜是多少錢一斤。
老婆想了一下說1.50元一斤。商販賣1.50元一斤,進價應該在一元左右。批發商的進價則應該是0.50元左右。也就是說,這1300斤菠菜至少應該價值五六百元。即使質量一般,三頭二百總應該值吧?給15元確實太少了點吧?收割這1300斤的菠菜,人工費也不止15元吧?還有裝車的費用呢?
一樣的菠菜,我花15元能買十斤,商販可以買1300斤。我知道苦了菜農,但是又肥了誰呢?
-
3 # 鄉村映山紅
這才是真實的菜農生活寫照,這就是現實,買菜的賠老本,買菜的大出血,中間商掙得”盆滿缽滿“!交易就是如此,你想痛快賣完回家,就得任人宰割。最終結果你合適,我滿意,大家心照不宣,彼此不亦樂乎!!
菜農種菜也得講究時機,如今光會種菜可行不通了。一般來說大家種菜都是碰運氣,賭價格,如果趕上行情好,產量高就能比種玉米高粱大秋作物多賺一些,假如行情不好,或者遇到天災人禍,旱澇不均,病蟲害肆虐,造成產量不盡人意,不僅不如單茬作物收入高,甚至可能血本無歸,農民反正自己投工,不講求工錢成本,第一茬失敗還有二茬作物,又一輪下賭注,或許可能將頭茬損失扯平,或許還會繼續賠本!一切都是盡人事聽天由命,別無他法!!
我家地鄰早幾年種了倆畝西葫蘆,收購價由八毛,下跌至二毛五分錢,還嚴把質量關,價Grand SantaFe低要求越嚴格,價位漲起來卻不甚要求了,這叫:”蘿蔔快了不洗泥!蘿蔔慢了細刮皮!“起初為了收回些投資本金,夫妻倆辛辛苦苦摘瓜賣瓜,頂著烈日排隊等待收購,結果老婆熬不住天熱,中暑了,老公一氣之下把倆畝地深耕後,種了夏玉米。我老公脾氣更大,那年種了一畝甜玉米,合同上籤訂五毛錢一個收購,結果行情不好,收購時候挑肥揀瘦,要這不要那的,一車玉米棒子將近兩千多個,足足剔出三分之一來,老公說不賣了,拉回去喂牛得啦!旁邊等待商機的”二道販子“,就是這樣打感情牌,理解同情之餘想一車端了,討價還價只給五十塊!還有幾個拉黑牛的附和著說:”多加十塊!“老公頭也沒回開著三輪車出了菜市場,一路上路過村子就叫賣,給錢就賣,先是四毛一個,後來三毛、兩毛,有個大娘說棒子皮黃了,人老了咬不動
了,想便宜點,老公抱起十幾個就白給了人家,問:這些能咬的動吧?大娘連連點頭,抱著棒子樂呵呵地走了,人啊!怎麼說好呢!回去清點賣了二百多,夠塑膠薄膜錢了,地裡剩餘部分送親戚朋友之後,直接就餵了奶牛……
因此說來,農民父妻1300斤買了15元,或者一萬斤賣了十塊,都不必大驚小怪!甭提咱平時買菜多少錢,也不必過分指責中間商,無奸不商嘛,商人講究的是無利不起早,利潤最大化!這都是市場經濟規律,畢竟價格行情誰也無法控制,你情我願,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怨不得別人,只能怪自己沒有把握好商機。花錢買一次教訓,來年再捲土重來!
回覆列表
現如今農民種莊稼,就是如此。先是擔心長不好,花了不少心思長好了又擔心賣不到好價格。
河北夫妻1300斤菠菜因為賣相稍差被商販以15元的超低價格買走,並用“理解他們的辛苦”安慰他們,用“得了便宜賣乖”來形容這狠心商販一點也不為過。
網上訊息一出,大家眾說紛紜。“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為此我特意跑了一趟菜市場。蒲城這邊菠菜的零售價格還在1元左右,批發價格0.4元╱斤。
那麼,商販15塊錢買走了1300斤菠菜的事實說明了什麼問題?
老農民錯過了出售的最佳時機,現階段菠菜抽薹,賣相差,市場銷售不暢。
按照常規,去年秋季播種的菠菜,只要在冬季有簡單的保溫措施,就能在春節期間高價順利出售。放在現在,只能任人宰割,要不也只能爛在地裡了。
菜販子追求利潤最大化,良心泯滅。
有好事者算了一筆賬:15塊錢買走了1300斤菠菜,損耗300斤,其餘的1000斤按照批發價格0.4元/斤,可以賣到400元。15元的成本,385元的利潤,這麼高的回報率說明了什麼問題呢?
農民不賺錢,消費者抱怨吃不起。原來農產品和消費者中間“水分”真不小,就是老百姓常說的一句話:種菜的不如販菜的賺得多。
這也是當下“小農業經濟”的痛。
#農民夫妻1300斤菠菜賣了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