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烏蒙金融號

    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2020年全年經濟的最新統計結果,在第一季度GDP出現明顯的收低探底後,二到四季度逐季上升,四季度的增速6.5%更是創下兩年來的新高,全年GDP以增長2.3%收關,實現逆勢反彈。對於中國2020年GDP突破100萬億大關,多數外媒均予與積極評價,但也有個別外媒報道,中國2020年GDP增長只有2.3%,是40多年來最低。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記者招待會上進行了迴應,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全面還是區域性,廣度還是深度,中國正成為全球經濟分量更重,含金量更高的領跑者。

    為什麼對統計資料的解讀會上升到外交層面呢?長期以來國外經濟學界對中國統計資料一直存在質疑的聲音。例如,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和奧爾森,就曾撰文認為,透過資料研究發現,國家統計局所做的資料序列比其他國家的資料序列的波動要小得多,這就讓中國的整個時間序列看起來似乎不太可靠,至少和其他國家無法直接相比,這種所謂的平穩性更可能是技術問題,比如收集的變數不夠豐富,比如是不是沒有很好調節根據季節以及價格變動的各項因素,或者是資料的收集分項是不是不夠細緻。對此,國外學界採用用一些替代性措施和替代性方案來追蹤中國經濟資料,例如,能源消耗變化、克強指數、衛星光強度等等。

    2020年,在全球經濟處於深度衰退之際,中國經濟率先反彈並取得正增長,整個經濟執行態勢總的來說符合各方的預期。但是,在經濟復甦的過程中也存在不平衡的狀態,消費的復甦滯後於工業和投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加2.8%,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2.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下降3.9%。2020年最終消費支出佔GDP比重為54.3%,較上年下降了3.4%,讓整個消費佔GDP比重退回到2010年最低點,個人消費仍是經濟中最薄弱的環節,這離向消費型社會的經濟目標漸行漸遠。

    也許我們到了應該淡化GDP增速的時候了,因為這樣的增速並不能夠告訴我們2020年中國的經濟到底發生了什麼。我們看到中國經濟增長的大部分健康來源都出現了收縮,不健康的非生產性的增長被用來應對疫情對經濟的衝,例如房地產和基礎設施投資以及一些過剩產業的企業生產。經濟活動總體的增長雖然上來了,但是靠供給側的措施所推動的債務比例上升了25個百分點,整體債務水平達到280%,這並不不符合真正意義上的經濟規律。即便是最為耀眼的的出口增長,雖然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1.9%,其中出口增加4%,進口下降0.7%,貿易順差增加27.4%,但是從國際收支的角度看,出口擴大的同時進口也收縮了,進口收縮意味著居民以及家庭所存留的GDP淨餘額有所減少,貿易順差的飈升加劇了貿易失衡,給今後的貿易摩擦埋下隱患。而且,我們不斷強調以內循為主,內迴圈和外迴圈共同發展的經濟策略,但是目前這種狀況實際上是加重了對外迴圈的依賴。

    在2020年經濟資料中,最令人擔憂的是居民和家庭收入的增長落後於經濟增長,資料顯示居民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2.1%,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實際下降4%。從國家層面來說GDP增長意義重大,然而對老百姓來說則不盡然,因為要看經濟是靠什麼拉動,財富如何分配。2020年M2增加了10.1%,社融增加13.3%,M2增幅超出GDP增幅近8%,也就是說這8%沒有對應的財富,老百姓手中的鈔票又毛了。而且央行在向市場提供流動性的過程當中,富人不用承受通脹的壓力,可以用獲得了的流動性以最低的價格買入資產和商品,等資本透過金融體系層層過濾到老百姓手裡的時候,資產價格已經上升了,換句話說呢,錢已經不值錢了,貧富差距由此越拉越大,最終也會加劇經濟失衡,拖累經濟增長。

  • 2 # 鹽財經

    你把GDP指標拆分開來看,具體資料就不列了,這裡只說結論。

    消費:恩格爾係數上升,兩極分化加重,普通居民的消費意願降低。

    投資:基本靠房地產投資託底,第三產業尤其是網際網路科技產業投資增速顯著(畢竟疫情還是催生了不少新的商業場景的)。製造業投資慘淡,原因不言自明。

    淨出口:還是可以的,疫情期間我們出口了不少醫療物資,但以後就不好說了~

    總體來看,和其他國家比較是綽綽有餘的,但縱向比較,GDP增速大幅放緩,失業率上升,平頭老百姓感覺到吃力是正常情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月季掉葉子不生長是什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