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蘇考英語
-
2 # 一塵觀世界
這個問題其實存在分歧。
傳統教育講究四書五經,按部就班,學生學得好,但未必用的好,缺乏發散性思維培養。
散養式教育對孩子的素質培養、興趣愛好、創新性思維等都有好處,但就一定好嗎?不一定。
散養而不是無節制,孩子累了就休息、出去玩、玩手機,答不出問題就直接告訴答案,培養怎麼拿到高分的技巧等等,往往對問題的解答注重在了技巧培養,走捷徑,而忽視瞭解答過程,不求甚解。
-
3 # 故事屋
放養的孩子自立性強眾所周知,但放養式教育是怎麼個教育法?題主是不是想問“傳統教育和現代教育”哪個更好?
傳統教育是指在一定時期形成的、具有影響的教育思想,有崇尚道德修養、尊師重道、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傳統。隨著時代的進步,不同程度的變得陳舊、落後。
現代教育是指一種暫新的教育形式,是迄今為止教育發展的最高階段。兩種教育模式那種更有優勢,如果以完全脫離的方式存在都不好。
單純的傳統教育可能會導致孩子思想僵化,與社會脫節。
單純的現代教育可能會導致孩子西化忘本,成為“文化侏儒”。
所有兩者有機結合最合適,傳統經典要學,現代先進文化也要接觸,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才能更好的被社會所接受。
-
4 # 學歷提升溫
這幾年經常可以聽到一些人講對孩子要放養,其理念是少干涉孩子的生活,儘量讓孩子自己決定自己要去幹什麼。
“放養”,似乎也成了一種炫富,一種時尚。
在幼兒園看課的時候,看到一位特別的小朋友,讓老師頭疼不已。這位小朋友喜歡打架,喜歡罵人“笨蛋”、“傻瓜”,即使老師已經多次和家長溝通交流,但小朋友的不良表現仍沒有得到改善。究其原因,原來是家長認為孩子“快樂就好”,“教育要放任其天性,不以約束”,以為自家奉行的是當下正流行的“自由放養”政策。
可是,這種方式是否真的是正確的放養式教育,當下流行的“放養式教育” 到底是如何界定的?
今天,我也想淺談一下我理解的“放養式教育“。
一、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樂,但是孩子的快樂需要建立在一定的規則和約束之上,絕對不是對孩子有要求,就是約束了他的天性。
尊重和放縱很多時候,也就是一線之隔。所以,切莫把對於孩子行為習慣的管理當作是約束了他的天性。
二、 是一種“形散而神不散”更高級別的教育理念。
不是對孩子沒有規則的放縱,對孩子的放縱,並沒有給孩子營造一個真實的世界,真實的世界是有規則的,被放縱慣了的孩子長大會成什麼樣,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
三、 不侵犯他人的利益
有些放養就是在以侵犯他人利益為結果,孩子探索世界本無錯,但是“探索”的同時擾亂了課堂秩序、打擾了別人聽講,擾亂了別人的正常生活,家長看到了就應該及時制止。
四、 不造成大量的財物損失。
我們不能因孩子想看一看錢掉到水裡是什麼樣的,家長就將人民幣往水裡扔吧?當然,這一點不同的家庭可以根據其自身的情況來制定規則,保持一個平衡就可以了。
養育孩子,是一門高階的學科,是每位父母需要研究的必修課程,不要再為那些“作為一名辣媽你應該這樣做“”放養才是真的愛孩子“…而買單,希望我們的孩子在童年是快樂並努力成長的!
作為父母,您的孩子在未來是棟樑之材,還是廢棄之材,決定權握在您的手中!
回覆列表
很顯然是傳統的學校教育模式更具優勢。
1、放養教育的好處
給孩子更多的自由,讓孩子自己做主做事情,允許他犯錯,錯誤中學習的經驗會指導孩子如何做事。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發展,不壓制孩子的天性和愛好。
德國就把雞蛋分為,快樂的雞蛋,不太快樂的雞蛋和不快樂的雞蛋。快樂的雞蛋就是散養的雞下的蛋。而不快樂的就是在籠子裡養的雞下的蛋。不太快了,則是有一定的活動範圍的雞。
放養的孩子也是快樂的,經常在錯誤中學習,孩子的耐挫力驚人,內心強大,很少會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在這種方式教育出來的人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優勢,更容易成為終生學習者。
2、放養教育的缺點
前些年,中國父母放養孩子,家長的角色更多的是被動的,懶得管孩子,或沒有是時間管孩子。就會有一個結果,父母在孩子犯較大錯誤才會出現,“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這句話是說孩子頑皮的,可是同樣也說明父母,只會用大棒來教育孩子。並不全程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
如果孩子有某些天賦,如鋼琴,圍棋等需要早期發現、發展,和靜下來才能發展的天賦很有可能就被淹沒了。孩子完全靠運氣和天賦突圍。從人才培養上來說,效率比較低。
在學校裡,更容易不遵守學校的制度和成為規則的破壞者。自我意識強,集體以及合作意識需要引導和加強。
3、傳統教育的優勢和不足
傳統教育適應現代的應試教育,從國家層面培養人才的效率高。孩子能很好的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講衛生、懂禮貌,有長期統一的閱讀和學習習慣。孩子相對安全。成績好,這種制度下,成績不好的學生很快就會被分流下去。
放養的孩子野味十足,體魄心理相對度健康;傳統教育孩子獨立性弱,更容易出現心理方面的疾病。
無疑,傳統學校教育適合社會發展的需求,短期內沒有改變的可能。家長如果有條件儘量放養,不過需要全程參與。在家庭教育中讓孩子能快樂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