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東風369

    哈佛選修的《幸福的方法》一書我沒有讀過,但就你提到其中的“幸福是一種能力,幸福取決於你是否喪失這種能力”這個觀點,我不太認同。

    一、它把幸福簡單化了,只是強調了主觀方面方面,但就主觀方面來說,它也不全面。就個人來講,幸福不單涉及一個人的能力,還涉及態度和感受,而且我認為反而是一個人的態度(或者是心態)和感受更直接地與幸福相關。例如,心態的樂觀與否、感受的苦與樂更能決定和體現一個人的幸福與否。

    二、它沒有關涉客觀方面。其實,我本人更願意強調客觀方面,比如社會環境及在此背景下個人的人生遭際或遭遇。這些因素對一個人的幸福的影響更大,或者說更具有決定作用。譬如生活在一個黑暗的不公正的社會中,大多數人是很難獲得幸福的,他們的個人遭遇和命運也往往是不幸的。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即使他們拼盡全力也很難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事實上,無論生活在哪一種社會中,社會環境對個人的幸福與否都有很大影響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當然,也不能因此否定個人奮鬥對幸福的意義,不論在那種社會中,我們都應該盡全力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最大限度的獲得幸福是毋庸置疑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幸福是一種能力,幸福取決於你是否喪失這種能力”對人具有勵志作用、鼓舞作用,只是它強調的太片面,太誇大了個人的主體能力。

    真理往往是殘酷的,並不誘人,但我們必須勇於去承認它、面對它。關於幸福的真理,我們也不能認為它僅是我們的一種能力,完全可由我們自己決定,很輕易讓我們獲得,這只是一種單純的、簡單的想法。

  • 2 # 愚翁良知

    哈佛是一所世界知名的大學。甚至提到他,人們都有幾分敬仰和崇拜。其實多數人,對外國的大學並不瞭解。外國越知名的大學,越比較開放。各種宗教,各種思想潮流,都可以在學校中授課。使學生能對真實的世界,有一個充分的瞭解。所以不能把所受課的內容,都認為是正確的,是學校所推崇的。

    我沒有讀過“幸福的方法”一書。也不能夠否定“幸福是一種能力”的說法。只能夠說,他是一家之言。

    幸福確實是一種主觀的感受。苦行僧和皇親國戚,都可能覺得自己很幸福。但幸福,畢竟需要基本的物質條件。主觀的誇大,主觀感受和物質享受哪一方都是不正確的。多數人都是凡夫俗子,需要安定和平的環境,需要安居樂業。宗教的修行,也是想去天堂,而不是想下地獄。中國古人,希望世界大同,馬克思主義更希望實現共產主義。可見人們對幸福生活還充滿了渴望。

    人們對幸福的不同理解,會有不同的追求。凡夫俗子的理想,還是想透過自己的努力,不斷改善自己的生存環境。本人也是凡夫俗子,更加贊成平凡人的追求。

  • 3 # 葉老翁620

    大學門沒進過,哪本書沒看過。只聽說幸福要靠勞動,勞動最幸福。本人認為幸福有兩個層面,一是精神上的,二是物質上的。也就是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雷鋒走到哪裡好事做到哪裡,都是樂呵呵的,在他認為幫助別人,得到大家的認可這就是幸福。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中的漁夫能得到一隻木盆就滿足了。而那個老太婆對物質的需求是貪婪的,永遠得不到滿足,談何幸福。細細想想幸福是一種能力,是一種對社會發展的認知能力。

  • 4 # 寵著玥寶寶

    世事無絕對,有白必有黑。人是一個靈與肉的統一體,世界是一個好與壞的混合物。客觀地,任何時物都具有兩面性,可轉化性,都不能簡單地對其加以好與壞,善與惡,美與醜的標定與區分。任何絕對的,標籤化的說法都只是一種極端和偏見。都是盲人摸象之後所得到一種錯誤認知和結論。也可以說,這世上永運都只有相對,有限正確的真理,而沒有什麼完全正確,沒有疏漏錯誤之真理。立場決定態度,性格決定命運。人類對萬物之看法,大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自我之需求不同而予盾對立,難以統一。這是人類的悲哀,也是人類的幸運,世界因此而多難,也因此而繽份。儘管世界是客觀的,真實的,但人對其的認知和感受,卻又大都是主觀的,情緒的,因而,人對世界的認知也總是因人而異,互不相同,但又不能具體講誰對誰錯,只能說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大家口味有不同而已。這是一件讓人挺無奈的事,也是一件讓誰都無法解決的事。單就你問的這件事而言,個人覺得,這句話雖是一家之言,也有點偏面,但基本算對。因為,人之幸福和痛苦,雖和物質環境有一定之關係,會受其影響,但卻主要是取決於自身之主觀之感受,正所謂:心若有愛,所見盡鮮花佳卉,良人美景;心若多恨,所見盡窮山惡水,凶煞惡鬼。人之善惡,本乎一心,成佛成魔,一念間爾。凡事皆要辨對錯者,皆愚頑不化,偏執之輩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蘋果的運營商檔案必須隨著系統更新才能更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