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石
-
2 # 小松音影
關係挺好,德國當時戰爭摧殘後一窮二白,需要美國的資金技術人才等大量援助,再加上美國的社會制度當時也很深的人心,直到今天,很多人嘴裡說不,但是還是往那邊跑
-
3 # 虹道元
因為那時希特勒部隊到了莫斯科後殺了不少蘇聯人。所以不願蘇聯牽制防止蘇聯老百姓會報復,因此願意由美華人來管制。
讓我們回顧德國的歷史,會發現德國與美國的關係十分複雜。
德國作為歐洲大陸的傳統強國,其在上世紀連續發動了兩次世界戰爭,納粹德國更是打遍歐洲無敵手。但是,美國為了維護自己在亞洲、中東、歐洲以及太平洋地區的利益加入了反法西斯陣營,成為了扭轉二戰局勢的關鍵。
二戰後,德國實力大損,在政治和軍事上受到美國的高度鉗制,領土被四國劃分,基本失去了自主權。
戰後,美國啟動“馬歇爾計劃”,德國經濟得到輸血援助,經濟回暖。冷戰對峙時,西德因地理區位而處在美蘇兩國之間,過得如履薄冰。
首先,蘇聯雖然解體,但俄羅斯依舊給德國乃至歐洲較大的壓力。
德國因為地緣關係相對較近,不得不直面蘇東集團。隨著蘇聯解體,俄羅斯失去了5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國家經濟體系受到毀滅,整個國家被黑暗籠罩。
按理來說,蘇聯倒下,對德國而言是喜事,不用在害怕了。但事實並非如此。
美蘇冷戰以蘇聯解體而告終,但蘇聯雖然解體,但俄羅斯依舊擁有17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且繼承了蘇聯的政治和軍事遺產。俄羅斯憑藉這份厚實的家底雖然無法與美國較量,但依舊能保持一個世界級大國的身份。在面對德國時,俄羅斯有足夠的底氣和實力,一但德國搞小動作,俄羅斯的軍隊可以跨過東歐大平原直擊德國。再加上,俄羅斯擁有核武器這個大殺器,對德國的威脅更大。
蘇聯因內外交困、經濟崩潰等而倒塌,德國好不容易得到喘息的機會,誰知道,俄羅斯又強勢崛起,這讓德國放鬆的神經又被繃緊。
二戰後,德國的經濟體系崩塌,對外靠著美國的援助,德國的經濟才得以恢復。對內,德國憑藉殘餘的工業實力和歐洲中樞的地緣區位,融入歐洲一體化,加強與鄰國的經貿合作,組成歐洲共同體。而在這個過程中,德國逐漸成為歐盟的領導者,發揮著重要作用。
德國雖然經歷種種波折後重新登上政治舞臺,但德國也明白,憑藉自己的體量依舊無法與俄羅斯抗衡。
或許有人會問,僅憑德國無法與俄羅斯對抗,但它有歐盟的一眾兄弟呀!
事實上,整個歐盟依舊無法抵禦俄羅斯。原因是,歐盟是一個鬆散的聯盟,是建立在共同的認同和價值標準之上的,這種認同雖然在表面上維繫了經濟和政治上的統一,但並無約束力。這就決定了,德國雖然是歐盟的領袖,但並不能將歐洲高度整合,來向俄羅斯施壓。
德國和蘇聯體量上的巨大差距,讓德國作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重新投入美國的懷抱尋求保護,以防備德國乃至歐洲面臨地緣政治風險。
其次,德國作為歐盟弱勢領袖,領導力和凝聚力都不夠,只能靠美國來維繫歐洲的統一和凝聚力。
德國作為戰敗國,其政治和軍事地位都被剝奪受到美國的鉗制。雖然經濟上因為美國的輸血援助和歐共體得到了發展,但實力還不足以力壓四方。對於歐洲而言,德國只在經濟上有優勢,軍事政治方面並無優勢。
另一方面,歐盟是一個鬆散的聯盟,其基礎是建立在共同的認同和價值標準之上的,約束力十分薄弱。這就表示,德國雖然是歐盟的領袖,但無法凝聚歐洲各國的力量。
這怎麼辦呢?這就需要美國出馬了。
二戰中,美國崛起成為超級強國,其用強大的綜合國力主導著戰後歐洲秩序的重建,控制著歐洲的政治走向,影響著歐洲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
簡單來說,美國的存在,有利於維持歐洲的統一,增強歐洲各國的凝聚力。
不過,歐盟在貨幣等方面實現了統一,但其內部依舊矛盾重重,德國僅憑弱勢領袖地位,無法真正實現歐盟政治經濟一體化。
在這個時候,德國投靠美國,雖然美國不希望歐洲統一,但其對歐洲的全盤掌控,能在一定程度上壓制歐洲內部的地緣、民族、國家等方面的矛盾,增強歐洲的凝聚力,增強歐洲作為一個整體形態的構建。
再次,德國的經濟發展離不開美國的扶持。
兩次世界大戰讓西方資本主義的主導權轉移到美國手中。美國作為超級強國,主導著全球化,並制定了全球貿易規則。其中,最重要的有兩條:一是,建立以美元本位為核心的國際貨幣體系;二是,鼓勵自由開放的國際貿易體系。
美國長期引領著全球化,對歐洲經濟的全球化擴張和區域化整合都有非常大的幫助。德國是外向型經濟體,自然從全球化的整合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
在這個過程中,德國習慣了美國將蛋糕做大,自己從中獲利的方式。德國作為外向型經濟體只能融入全球化擴張和區域整合,透過貿易的手段來發展經濟。而貿易保護和反全球化的壓力下,讓德國無法脫離美國(僅靠自身力量無法得到全球化的收益,自身經濟影響力會被削減)。
德國因為經濟實力強於歐盟其他國而成為歐盟的領袖,若德國失去這一優勢,那麼就會失去領袖地位。德國為了避免這樣情況的出現,只能緊緊依靠美國,畢竟,只有美國繼續推進全球化,德國才能繼續獲利,維持歐盟領袖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