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刺蝟歷史
-
2 # 獨行山人
我們作為關羽後時代的人,用仰慕的眼光去評價和對待關羽。關羽的忠、義、勇千百年來為後人所頌道,也是後人學習的楷模。
一、身平介紹
關羽(160年——220年),字雲長,河東人(今山西運城人)。三國名將,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智勇雙全,赤膽忠心,一生追隨劉備。後因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為東吳計擒,被殺。
二、赤膽忠心
劉備和曹操在徐州爭奪戰中,劉備兵敗,劉、關、張在亂軍中走失。關羽為保護劉備家小,不能脫身,後暫時投靠曹操。根據《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所述,關羽降曹前與曹操約定了三件事,即:一,我今投降的是漢獻帝,不投降曹操;二,兩位嫂嫂(劉備的兩夫人糜夫人和甘夫人)要按皇叔俸祿養贍;三,一但得知劉備下落,不管千里萬里,即當離去。曹操也是三國的一代梟雄,特別愛惜人才,尤其喜愛關羽。不僅同意了關羽提出的條件,還給關羽上馬金下馬銀,美女無數,最重要的是把赤兔寶馬賜給了關羽。當得知劉備在袁紹處,張飛在古城時,替曹操解了白馬之圍(誅顏良殺文丑)後辭別曹操,演繹了一場千里走單騎的人生壯舉(過五關斬六將)。
三、義薄雲天
孫劉聯軍在赤壁打敗曹操,曹操只能繞道逃往許昌。一路遭遇張飛、趙雲、關羽圍追堵截。待到曹操在華容道遇到關羽時,已經損兵折將、人困馬乏,幾乎沒有了戰鬥力,關羽此時是能夠擒住曹操的。可是,義字當頭,在曹操給關羽歷數了對他的好(答應約三事;封漢壽亭侯;上馬金下馬銀;賜赤兔寶馬;給通關文書。)後,毅然決然的放走了曹操(放虎歸山)。
四、智勇雙全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時,以馬弓手的身份“溫酒斬華雄”;虎牢關前戰呂布;誅顏良斬文丑為曹操解白馬之圍;千里走單騎時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時擒龐德斬于禁。關羽的勇,數不勝數。
後世人們對關羽頂禮膜拜主要是關羽的義和勇,加以勇來輔襯,形成了今天的神。
-
3 # 錦翼
學習他傲上不辱下,欺強而不凌弱的精神吧。
《三國演義》華容道上,程昱提醒曹操:“某知雲長傲上 而不忍 下, 欺強而不凌弱;人有患難,必須救之”
傲上就是對上級沒有媚態,忍下就是對下級不殘忍,欺強就是對強者要能壓過他一頭,但是對弱者又包容。
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精神。
我們見到的大多數人都是見了上級一臉的奴才樣,轉頭對下級,馬上就換了一副嘴臉,吆五喝六,頤指氣使,不可一世。
上級面前是羊,下屬面前是狼。
這種一級級欺負的精神,貫穿了五千年的歷史。
但是三國演義裡這麼說關羽,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一種精神。
孟子說見見大人則藐之,也就是說見了比自己級別高的的人,先從心眼裡對他蔑視,就是提醒大家不要怕,要有傲骨。
但是偏偏沒有,大家一見到領導骨頭就酥了。
徐悲鴻說人不能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關二爺一身傲骨。
更可貴的是他身為一個領導,對下級也不欺辱。
我見到的一些狗屁領導,屁大的官,說出話來讓下屬難堪的要命,甚至還有動手打罵。
關羽欺強而不凌弱,對於下級愛護有加。
回覆列表
其實歷史上真實的關羽沒什麼值得我們大肆宣揚學習的,那麼為什麼關羽被稱為聖人廟宇遍天下呢?
其實是古代皇帝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讓臣民安安心心地效忠自己,沒有造反的想法。從而大肆宣揚關羽的事蹟,不斷宣傳關羽的忠心不二,宣傳關羽的德行,這就根現在的洗腦其實是一個道理。
那麼,我們到底在關羽身上能學些什麼精神呢?我個人認為,除去古代皇帝大肆宣揚的忠心不二外,我們更應該全面地看待關羽。
首先,忠心必須學習,但不能過度吹捧。
關羽的忠,這是大家最為熟知的,當年劉備大敗,關羽被迫投降曹操,在投降曹操前,關羽就講得很清楚:降漢不降曹,照顧好劉備的妻子,有劉備去向訊息後,萬里追隨。
後來,曹操給關羽掛印封金,還將呂布的赤兔馬送給了關羽,可是這些都沒有改變關羽的心,這確實是古今罕見的忠。
其實這個忠也不僅僅是對劉備的,在關羽心中忠也是忠於漢朝的,從那句降漢不降曹就可以看出來。這也是後世大肆宣揚的原因之一。
其次,義薄雲天,待人接物需學習。
關羽對大哥劉備的義,那確實沒得說,他讀《春秋》,知大義。不僅僅對劉備,對張飛也是實打實的真感情。在《三國演義》裡,劉關張三兄弟感情的故事隨處可見。
在我們現在待人接物中,劉關張的這種義是值得學習的,只有你真心待人,別人才會真心待你。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關羽的缺點,不能盲目跟從。
關羽的性格太過傲氣,除了劉備,他誰都不服,誰都不聽,這樣性子在現在人際交往中很容易吃虧的。關羽雖然勇猛,但是也並不是戰無不勝,很多次輕視敵人,都是險中求勝,這是我們要謹記的。
另外,關羽這個人太注重感情,這本是好事,但是在面臨大局面時,是很難成就大事的,華容道義釋曹操就是例子。往往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太感情用事會錯失最好的時機。
學習關羽,既要看到關羽精神的閃光點,也要正確看待關羽的缺陷。
本文作者青梅煮史
熟讀《三國》十年卻老愛跑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