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凡臾

    說讓設計師最悲哀的事,能想起的就是“五彩斑斕的黑”這個梗了,總是有各種各樣的需求方,提出花式需求,讓設計師去領悟。倒不是說設計師對需求方的需求聽之任之,但是毫無厘頭的想法就要在設計稿基礎上百般調整修改,一次次驗證對錯,是不是也有需求的混亂、不知道真正的需求目的,或者沒有通過資料調研,從使用者角度分析,從產品角度看待呢?為什麼覺得設計可以拯救甲方所有的“怪誕”想法,不可而知。

    換句話說,這也是甲方的悲哀,如果連基本的業務能力都是缺失的,即便你能認命設計師聽之任之,結果也是悲哀的。好多人要說了,設計師也可以主導起來幹實事啊。是的,設計師可以,但是細數市場上大大小小公司的的設計師,有幾個是有話語權的,或者有幾個是願意相信設計師說的話的,可以有,是那些有能力的,能得到信任的設計師。但是大多數還是執行者,聽需求辦事情的,假如一個設計師可以做到設計滿分,如果需求方的業務能力不及格,結果也未必盡如人意。那麼,結果不好真的都是設計師的過錯麼,為什麼都說設計圖不好看,而說不出具體的流程問題,資料分析問題。且不說誰來背鍋,但是需要反省的卻不是設計師本身那麼簡單。

    我覺得現在設計師最大的悲哀是,好的設計不能匹配好的業務執行者,導致設計師被認為設計能力不足,而走入自我檢討、自我反省的誤區(這是初級設計師的表現)。那麼設計能力高的設計師,會主導業務,根據需求調整甲方的問題,提出來讓甲方改正,但是日積月累,甲方也並不會改掉自己的問題,而是全全靠設計師處理。(當然也有改掉的甲方,確實是少部分負責人的人,大部分還是交作業的心態)。

    這裡我確確實實希望每一個甲方巴巴不要看稿說話,拿出更有力,更有價值的意見給到設計師,這樣才能彼此成長,共同進步,同樣也是對設計師的尊重。而作為設計師,我更希望年輕的設計小朋友可以不被埋沒在需求裡,適當的跳出來,多問幾個為什麼,而不是聽之任之,沒有主見,沒有建議,那樣和機器有什麼區別,讓別人尊重自己,自己也要有本事讓別人看得起。

  • 2 # 建築設計人寶貝秋人

    我認為設計師最悲哀的事或者最悲哀的時刻是:一個設計作品通過設計師一個月兩個月或者一年兩年的時間精心的設計,所有的工作都已經完成了,最後在實施落地過程中卻流產了。我認為這個是設計師最悲哀的事或者最悲哀的時刻。

    以前一部很火的電視劇叫《奮鬥》,在這電視劇裡其中一個主人公叫陸濤。陸濤是一名建築設計師,在設計一個名為法蘭克福風情的專案中用了自己百分之二百的精力去完成這個設計專案。如同把這個設計當作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肚子裡懷胎十月。所有的工作都已經完成了,而且自己對這個專案充滿熱情與期待,最後時刻這個專案卻因為商業原因沒有落地實施而宣告流產。主人公陸濤因為這個還患上了短暫的心理疾病。他當時就認為這個是一名建築設計師最悲哀的事。

  • 3 # 室內設計劉劉

    是你滿懷著做設計師的期望去公司,但是公司給你的職務是助理;是你滿懷著來公司學習的熱情,但是公司卻教不了你任何的東西;是你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的在工作了,但是上司卻覺得你什麼都做不好,在浪費時間。

  • 4 # 嫣然一悟

    ▶設計師為什麼會在設計時缺乏自主性?

    第一,新手設計師缺乏行業經驗。嫣然在剛開始進入工藝品設計行業時,特別信任前輩們所說的話。有一些不懂的問題也很願意向辦公室的前輩討教,這一點導致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在工作中壓力很大,設計出的東西也很刻板。雖然有些作品會被前輩和市場認可,但自己卻總覺得缺點東西,對工作也慢慢喪失熱情。

    第二,設計思維形成了固定的模式。這一條可能很多設計師都有類似的體驗,因為設計的作品或產品在行業中存在單一性,在摸索出自己的一套設計方法後,為了節省精力和時間就開始套用一些固定的公式或流程去進行設計。這種模式化的東西可能市場接受度高,但卻讓設計師自身思維和能力的成長都很受限。

    第三,被設計中的客觀條件所限制。設計師的職業生涯中,自身的想法很容易會被各種客觀條件限制。尤其是產品設計,我們在設計時總是難免也考慮到多方面的複雜因素。比如產品的可操作性,市場的接受程度,客戶的不同意見等。

    ▶如何提升自主性,不被複雜因素所限制?

    第一,別人的經驗可借鑑不可照搬。作為新手設計師,學習和借鑑前輩的知識和經驗非常正常,但不能過於依賴別人的意見和經驗。因為每個人的體驗和經歷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也不同。我們可以借鑑,但不可完全照搬,要結合自身的觀察和體驗去有節制的參考。尤其是設計這個行業,最有價值的永遠是個人的獨立思維。

    第二,定期打破固定模式進行頭腦風暴。雖然固定的設計素材和流程會讓我們省心省力,但缺點是很難避免模式化的作品產出。嫣然就曾經有段時間,雖然是給不同的產品設計包裝,但設計版式和手法看起來卻很像。要打破這中模式化,需要設計師的自我覺醒和思維創新,可以定期尋找靈感尋求突破。

    第三,把設計師的個人體驗放在首位。在不可抗力的客觀因素下,我們可以適當進行一些妥協。但如果長期被客觀因素挾制,放棄了作為設計師的自覺和原則,也就難免會陷入喪失設計自主性的習慣裡。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在面對客觀因素對設計作品的反對聲音時,明確自身的設計思維和體驗,並像客觀因素去表達和協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常睡不著,每天睡眠不到6小時,會不會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