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醉美木瀆

    就當時清政府專制政府的性質來說,不管是慈禧太后當政,或者是光緒皇帝當政都不會改變戊戌變法的結果,戊戌變法的目標是註定無法實現的。

    清末,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面對複雜的世界局勢,可以說是進退失據,表現非常不合格。中國也逐漸淪為所謂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由此,對世界有所瞭解的精英階層開始謀求變法求強,發生了著名的“公車上書”事件,其中以梁啟超最為激進,清政府在表面上也一度啟動了變法,但是就變法的最終目標來說是要實行西方式的“君主立憲制”,但是作為封建統治者,不管是慈禧還是光緒,都不會接受自己在變法後變成國家的虛君。

    自秦朝之後,中國就不能說自己是所謂的封建制度,其實實行的都是秦朝類似的帝制,皇帝掌握國家大權,全國百姓財富都是皇帝的私產。統治國家的皇帝不是靠著儒家思想進行統治,他真正依靠的是所謂的“法,術,勢”。

    所謂的法,發家鼻祖韓非子說的非常清楚,"法"是建立在類似於荀況的"性惡論"的基礎之上,減少了對人性善的期望而承襲了荀況"以法制之"、"矯飾人之情性而正之"的主張,強調統治者應取一種主動的姿態,用"法"、"勢"、"術"相結合的"王者之道" 牢牢控制被統治者。韓非認為:

    "民之故計,皆就安利而闢危窮"(《韓非子·五蠹》);"君臣之際,非父子之親也,計數之所出也"(《韓非子·難一篇》)。

    人天性自私,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全以功利為本,毫無情感成分可言。

    後來主持秦國改革的商鞅的論述則更加直白,商鞅直接把帝王和百姓對立起來,認為要不斷削弱民間的財力物力,只有愚蠢,貧窮,麻木的群眾才是可靠的,他提倡重賞輕罰,君主應該採用各種手段弱民、貧民、疲民、辱民、愚民、虐民。

    所謂的術,即君主統治的手段和策略。內容包括任免、考核、賞罰各級官員的手段以及如何維護君主的權力,即所謂刑名之術、察奸之術等。韓非將其概括為:

    "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韓非子·定法》)。 "人主之大物,非法則術也。""君無術則弊於上,臣無法則亂於下,此不可一無,皆帝王之具也"(《韓非子:難三》)。

    這裡的術,實際上就是現在許多管理者苦心鑽研的所謂帝王之術,實際上根據小編的理解,在韓非子論述的帝王之術中,帝國的官員實際上只是帝王手中的工具,帝王要學會操控他們,並且要會修理他們(包括懲罰和獎勵),同時帝王之於官員那是一體兩面,既要信任利用也要嚴防死守。

    這裡的"勢",主要指君王手中的權勢、權威即君主統治所依託的權力和威勢。韓非子認為:

    "君持柄以處勢,故令行禁止。柄者,殺生之治也;勢者,勝眾之資也。""凡明主之治國也,任其勢"。"(《 韓非子:八經篇》)

    他把"勢"看成統治者相對於被統治者所擁有的優勢或特權。韓非指出:

    "聖人德若堯舜,行若伯夷,而不載於勢,則功不立,名不遂"。

    君王能夠"制賢"、"王天下"的首要原因並不在於其能力高強、品德出眾,而是由於擁有"勢"而位尊權重,舍此,必將一事無成。

    中國的封建帝王所依靠的就是這個“法,術,勢”,在中國秦以後的歷代王朝,皇家的姓氏不斷變化,政權組織形式不斷演化,唯獨皇權的獨裁以及自私從來沒有變過,在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西方所謂的虛君,對於皇帝而言一旦失勢,就是萬劫不復。

    咱們華人都喜歡講“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所以你要是和慈禧、光緒皇帝談虛君,他們自然會想到,秦朝的秦二世,漢代的漢獻帝,曹魏的高貴鄉公,北周的宇文氏,隋朝的隋煬帝,唐朝的唐昭宗,明代的崇禎帝,有這些“鏡子”在他們怎麼敢做虛君。

    反過來,在慈禧太后以及光緒皇帝眼中,鼓吹君主立憲的康梁,就和歷史上的王莽,曹操,隋文帝,高洋,宇文泰,朱溫,劉裕等等一樣,越看越像腦袋後面天生長著“反骨”,必須除之而後快。

    相對於算作“保守派”的慈禧太后而言,年輕的光緒帝對於變法維新顯示出了一定的興趣,其實在歷史上也就是興趣而已,他和維新派的關係遠沒有想象中親密,只是變法失敗失敗之後,康有為逃往海外,為了籌款,編出了他和光緒皇帝關係如何親密的許多故事。

    由於康有為的不斷上書,其變法思想確實曾引起光緒皇帝注意,光緒皇帝也曾親自召見康有為,但是時間很短,遠沒有康有為描述的時間長達九刻鐘,也就是兩個多小時,那張他和光緒皇帝的合影更是後期利用底片合成的。

    其實在維新變法的全過程中,慈禧太后起初並未頑固地反對。如果慈禧太后從一開始就不同意,光緒皇帝根本就沒有能力將整個變法維持103天,所以慈禧太后對變法最起碼是預設的。

    但是在康有為等人的慫恿下,光緒皇帝太過於急切,改革措施過於激進,想要在三個月裡把十年的改革都完成,甚至曾經在一天裡下了一百多道政令。其中貿然宣佈廢科舉更是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天下的讀書人一夜之間失去了向上的途徑,讀了那麼多年的書瞬間都白費了,很容易轉向革命。慈禧太后雖然對這些激進措施不滿,但是並未立刻採取行動,她心裡也知道只有改革才能為大清續命,所以暫且忍耐了康黨的肆意胡為。直到激進的康有為等人私下裡謀劃刺殺慈禧,在被袁世凱告發後,不光改革被廢止,連光緒皇帝也被囚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f和塞爾達哪個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