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i貓貓i咪i
-
2 # 菩提道長
蘇軾的弟子是李清照父親李格非的摯友 李格非也是支援蘇軾的保守派。李清照雖然行事風格不如平常女子 但不存在罵她的前輩
-
3 # 謝小樓
李清照並沒有單獨評價過蘇東坡,只是在她的《詞論》中提到,蘇東坡的詞不協音律。
原話如下:
至晏元獻、歐陽永叔、蘇子瞻,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於大海,然皆句讀不茸之詩爾。又往往不諧音律者。何耶?蓋詩文分平側,而歌詞分五音,又分五聲,又分六律,又分清濁輕重。
在《詞論》中,李清照將晏殊、歐陽修、蘇東坡放在一起評價,從語氣上來說,其實她對這幾位前輩是非常尊敬的,稱他們學際天人,寫小詞就像從大海里舀一瓢水,但是,他們寫的詞不諧韻音律,就像斷句不標準的詩。
詞是一種配合音樂的文學,李清照敏銳地感受到了詞這種文學的獨特性,將其與詩區分開來。詩只分平仄,而詞要分五音、五聲、六律,還要分清濁輕重。蘇軾自己曾說過,自己有三不如人,一是不善下棋,二是不善飲酒,三是不善喝曲,所以蘇軾並不懂音律。
不過,千年之後,當初的音樂沒有流傳下來,恰恰只有配合音樂的小詞流傳了下來,成為純粹的文學形式,合不合音律,便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總之,李清照評價蘇軾的態度的尊敬的,只是在探討文學創作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已,那些認為李清照貶低蘇軾的,不過是博人眼球之論。
話說,李清照與蘇軾,還是有關係的,宋史記載,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其為太學博士時,“以文章受知於蘇軾”,還成為“蘇門後四學士”之一,這樣算來,李清照還是蘇軾的徒孫呢。
-
4 # 亦有所思
“皆句讀不葺之詩爾!”
小可認為,這一句話有兩層含義。
第一層,認同,但不支援。
畢竟她的父親李格非當年受知於蘇東坡,更為稱為蘇門後四學士之一,所以蘇東坡相當於李清照的半個師祖。
所以她評價東坡詞“像未經修飾的詩”之前,先要真心誇一句“學際天人”,因為蘇東坡不但懂音律,而且精於音律,可偏偏卻不在音律上進行過多潤色,雖然多了一絲自然豁達,但是樂感上就遜了少許。
但是在學術圈裡,“不同意”是一種美德,並且是被老師讚賞的一種美德。所以,沒有人會說她這種婉約的批評是不尊重,反而會認為是一種真正的尊重。
蘇東坡的不協音律在歷史上是出名的,而且是公論。但是這種公論。儘管古人評價東坡詞“橫放傑出,自是曲子中縛不住者”,但是這一句細品起來仍然有問題,它針對的僅僅是豪放風格的詞。卻不是東坡所有的詞。
第二層,尊重,但不認同。
涉及到學術,自然沒有輩份之分,這是公論。所以這一句話是說蘇東坡的詞過於隨便, 不認真,不上心。與東坡那幾首代表作相比,他其它的詞彷彿只是順手而為,只是消遣,只是心情。所以東坡詞大多數的標籤都比較相同,技巧,特色,結構等大體相同。
個人標籤極為明顯。小可在另一篇回覆中說過,蘇東坡的其它詞作當掩蓋住作者時,常讀詩詞的人也會一眼認出來這是東坡之作。
也就是說,李清照不認同的不是東坡的創作才華,而是他的創作態度。
那麼,李清照為什麼會如此在意音律呢?
這在她的《詞論》中可以發現端倪,詩文分平側,而歌詞分五音,五聲,六律,又分清濁輕重。再向後看,會看到一句關鍵文字
不可歌矣!
在李清照眼裡,詞,“別是一家”。既然應當有別於詩,那麼自然要體現出區別來。而這個區別絕不是字數的不同(句讀不葺之詩爾),因為詩與字數無關。
所以,在李清照看來,詞與詩的區別應當是音律表達的豐富,是可以吟,也可是唱的(詞譜),這也是《詞論》開篇用盛唐李八郎的緣故。
李清照自己是這樣做的,李清照的半個弟子辛棄疾也是這樣做的,至於周美成,姜白石都是這樣做的,清朝由於漢字發音的演變,可能會差了一些,但納蘭容若的詞也是音韻分明。
詞,在李清照眼裡,不僅是文學,而且還必須是音樂。
-
5 # 魯南製藥
沒有罵蘇軾,只是評價蘇軾等當時的大文豪“句讀不齊,不協音律”。
也許是同行相輕,但又不完全是,李清照論詞重音律,反對以詩為詞,因詞律較嚴而詩律較寬,拿作詩的音律填詞,自然有許多地方“不可歌”了。王灼也曾說過“東坡先生以文章餘事作詩,濫而作詞曲,其高處入天,平處尚鏡笑春,不顧儕輩。”
這只是李清照作為一個詞人對於其他詩詞大家的評價,不算“罵”吧,就像我們現在讀書的時候,有些作家的觀點不符合自己的三觀,我們也可以評價,也可以說好與不好。
在小南看來,李清照作為一代才女,其詞極具個人風格。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
6 # 開啟天眼看社會
這個“罵”字用的有些譁眾取寵了,李清照在她著的《詞論》裡,對詞的發展以及主要作詞大家,進行中肯評價,充其量算是文人相輕,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清照標榜詞乃聲學,強調其協律可歌的特質,而蘇軾的詞往往不協音律,清照在肯定蘇軾才學“學際天人”的基礎上,指出其存在“音律不協”不足,應值得我們學習,在看待問題時應有辯證性的眼光,不可做管中窺豹之舉。
李清照《詞論》中有關蘇軾的原文:“至晏元獻、歐陽永叔、蘇子瞻,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於大海,然皆句讀不茸之詩爾。又往往不協音律,何耶?蓋詩文分平側,而歌詞分五音,又分五聲,又分六律,又分清濁輕重。且如近世所謂《聲聲慢》、《雨中花》、《喜遷鶯》,既押平聲韻,又押入聲韻;《玉樓春》本押平聲韻,有押去聲,又押入聲。本押仄聲韻,如押上聲則協;如押入聲,則不可歌矣。”
晁補之說:“東坡詞,人謂多不協音律,然居士詞橫放傑出,自是曲子中縛不住者。”王灼說:“東坡先生非心醉於音律者,偶爾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碧雞漫志》卷二)。
黃盛璋認為“他的詞不協音律,在詞可以付諸歌唱的時代是很容易識別的,因此這個缺點差不多是盡人皆知,這是嚴重違反社會娛樂需要與樂伎要求的……清照強調詞要嚴格遵守音律,實際上也是基於這種時代要求與詞的特點提出來的。”(《李清照與其思想》 山西師院學報 1959年2月)
王灼也曾說過“東坡先生以文章餘事作詩,濫而作詞曲,其高處入天,平處尚鏡笑春,不顧儕輩。”
李清照論詞重音律,反對以詩為詞,因詞律較嚴而詩律較寬,拿作詩的音律填詞,自然有許多地方“不可歌”了,這是清照對詞的見解,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若想深入瞭解李清照的《詞論》,建議看看孟醒石著的李清照《詞論》初探。
-
7 # 三國天下行走
首先,李清照並不是罵蘇東坡,而是在論詞時指出了她認為的蘇詞中的問題。
蘇東坡和李清照都是宋朝有絕世之才的代表性詞人,一個豪放派一個婉約派。李清照比蘇東坡晚出生將近五十歲,李18歲時蘇已經66歲了。蘇東坡除了詞好,書法、哲思、美食等成就均比較有名望。因此,蘇是李的前輩。從李清照的言論中可以看出,“坡仙”、“學際天人”等都是溢美之詞,李應該是比較推崇蘇的。
作為一名有才華有個性有名氣的女詞人,在評論前輩時既有推崇,也要指出問題呀。李清照的原話是說蘇的詞“句讀不齊”、“不協音律”。意思就是說,蘇的詞在句子長短、韻仄上有不合詞牌的地方,更像詩不像詞。具體可以看看蘇東坡寫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與念奴嬌詞牌的差別。
李對蘇的批評,我認為只是就詞論詞,並非文人相輕。而且,蘇東坡本就是豪放派,詞作時有放浪形骸之處,不合詞牌音律也可以理解。
回覆列表
看李清照文集就知道,只要提到蘇東坡,李清照都很推崇,尊稱“蘇公”、“坡翁”、“坡仙”,由此可見,李清照確實是拿蘇東坡當文壇前輩看待的。
李清照是婉約派詞人的代表,蘇東坡是豪放派詞人的代表;他們兩人雖然同在宋朝,但是一個祖籍山東,一個生在四川;一個在南宋成名,一個在北宋亡故。兩個人從未有過過交集,但他們之間卻有著千絲萬縷的微妙聯絡。李清照的父親叫李格非。李格非早年在京城開封教書,有個最要好的朋友叫晁補之,他就是蘇東坡的學生(“蘇門四學士”之一)。從這個角度看,李清照其實是蘇東坡的學生(晁補之)的朋友(李格非)的女兒。從兒論,李清照應該喊蘇東坡一聲“爺爺”。
另外,李清照的公公叫趙挺之,趙挺之早年在秘書省任職,屬於皇帝的低階文秘。當時他有個同事叫黃庭堅,這個黃庭堅是誰?也是蘇東坡的學生。從這個角度看,李清照又是蘇東坡的學生(黃庭堅)的同事(趙挺之)的兒媳,假如論輩分,李清照還是應該喊蘇東坡“爺爺”。
從這些方面瞭解,無論於情於理,於親於才,李清照非常尊敬蘇東坡就不難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