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絲雨飛花夢中春

    智慧是指對自我、社會、宇宙有正確的認知。在自我認知方面,孔子主張毋意、毋必,未知生、焉知死,這說明孔子是一個謙虛、謹慎的經驗主義者,對人的認知能力及知識的來源有正確的認知。而老子卻主張,不出戶而知天下,常為後、弱,不為先、強,這說明老子對人的認知能力及知識的來源沒有正確的認知,對經驗與環境的重要性,缺乏理解。在社會認知方面,孔子強調秩序的重要性,對社會進步缺乏認知。老子則主張小國寡民,最好是保持純粹的動物狀態,實是一種敵視進步論。在自然宇宙認知方面,孔子抱有一種明智的態度,知之謂知之,不知謂不知,智也。子不語怪、力、亂、神。老子則玄之又玄,亂說一通,顯得既不誠實又很愚蠢。因為在缺少望遠鏡、顯微鏡等工具的情況下,對自然宇宙的宏大及精微的描述,都只能是猜想,而不能成為知識。孟子在社會進步的認知上,高於孔子。莊子則像一個憤青,情感有餘,認知偏激。基於本人的相關的有限的知識,我認為在智慧的排序上應是:孔子、孟子、老子、莊子。

  • 2 # 亦有所思

    肯定是莊子!

    什麼是智慧?智慧就是知其可為時,為之,知其不可為時,不為之!

    另外三個人都是有政治抱負的,卻看不清楚自己的學說根本不適應當時的主流,偏偏一意孤行,直撞南牆。最後只能長吁短嘆,把自己的想法擠到那一片一片的竹簡裡。

    老子

    書讀得極多,所以也曾幻想過成就一番事業,哪曾想被人世所不容,最終只是成為了一名賢者。所以他老人家在最後是消極的,因為他看到了人世的慾望,知其不可為,所以便不為,騎著一頭牛,留下一本《道德經》就跑了!這本書非常好,受益非淺。尤其這一句“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真真是智慧通天!

    孔子

    他是積極的,一個慈悲為懷的老人到老也沒有施展才華,這根無法和智慧聯絡在一起,只能說是堅持,同時因為一個小人的擾亂,竟然離開了魯國。他以自身經歷證明了一件事情,君子永遠都不是小人的對手。並且這個真理一直沿續到今天也沒有變質。而更讓人無語的是“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這算是“不顧民生”、“不管死活”、“見死不救”、“見倒不扶”的終極源頭吧?

    孟子

    小可很不喜歡。尤其那一句“民為貴,君為輕”惡臭得幾乎讓人做嘔,天天做清高之狀,除了名聲以外毛本事都沒有。所以只能得到君王象徵性地禮遇。就像一個天真的少女非要去當政治家,無論是其觀點,還是思想,都像蒸餾水一樣清澈透明,可惜他卻不知道,沒有人能在這種環境下生存。把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打造成千人一面的君子,簡直是痴心妄想。所以,他不是一個智慧的人!

    莊子

    唯獨莊子,從一開始就是悲觀,就是出世。始終對權謀沒有興趣,他要的只是超脫,只是思考,只是享受無數個剎那間的感悟。而且他不清高,因為他是真的不想做官,而不是像孔子孟子那樣虛偽和矯情。他不願意做那隻被供養的千年王八,反倒是喜歡做一隻在泥水裡打滾的快樂烏龜。這是一個真正遵從本心的人,心無外物,自然智慧。更深層次一點來說,可能是他早就發現世事不平,為之無用,所以才一心求知,選擇在自己的世界裡化成鯤鵬。

    人一旦有才華便以為自己擁有智慧,這完全是誤解,更是天大的笑話!

    連自己的未來都謀劃不清楚,處處失敗,這也有資格稱之為智慧?說好聽一點叫做堅持,說難聽一點叫做自慰!

    論才華,孔子第一

    論胸襟,老子第一

    論氣度,孟子第一

    論智慧,莊子第一

    論文采,莊子第一

    論性情,莊子第一

    論忠貞,莊子第一

    論通透,莊子第一

  • 3 # 李志勇LZY

    自然科學歸老子;

    戰國止鬥聽孔子;

    中華哲文信莊子;

    儒學續高是孟子。

  • 4 # 純鈞LHGR

    個人推崇老子。

    什麼是智慧?超越普通認知的才叫智慧。人人都能想得到的,不過是常理罷了。

    所以也可以這麼說,其實每個人對於智慧的理解也都不完全一樣。

    老子的智慧是最純淨的智慧,拋除了功利心,這是其他幾人都無法比擬的。老子在最公平的角度上去分析事物,而其他幾人明顯帶有利益的偏私。

    真正的智慧,一般人看不懂。或者,要經歷很多事,很久以後才反應過來前人智慧的高深。

    如果用現代語言來形容,這很像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可證的一定是真的,但真的不一定可證。

    真正的智慧並不是具體的,它是一個選擇題,所以它才會與時俱進,永不落伍。而老子的智慧就是這樣的,是思想的指向標,永不落伍。

    現在我們談到儒學,很多東西都已不具備時代意義,這就是孔孟之道相比老子的缺陷。而莊子則是太過功利,可是利益取捨的情況是不可能固定的,因此莊子雖然也是道家代表,但是他的思想有侷限性。

    曾經說過,這世上永遠有兩種人。一種人的生命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存在,而是為了燃燒,燃燒才有光亮,哪怕只有一瞬的光亮也好。

    另一種人卻用別人燃燒產生的光芒來照亮自己。

    哪種人才是聰明人?

  • 5 # 梁69853253

    孔子孟子有智慧,依孝,誠敬,仁慈為道,為真能照真達俗。萬世師表,行為世範。樂施好善,拔眾人之苦,給眾人之樂。有眾大乘菩薩智慧。老子,莊子逍遙自在,偏空執理,沉空滯寂,不能入俗,似佛門講的二乘,阿羅漢,辟支佛,雖得到了解脫,沒有智慧,不能隨順恆渡眾生。

  • 6 # 亂思糊想

    我個人認為此四人的順序應該是老子和孔子並列第一。孟子和莊子並列第二。老子和孔子是創始人而孟子和莊子是繼承人雖有發展的功勞但大不過創立的成就。老子和孔子為什麼並列第一呢?個人認為雖然兩位聖人都發展了一套哲學體系,在體系內的重點和功能不一樣。就好比兩人都看到一個燈泡,老子看到的是這個燈泡是什麼製成的,為什麼會發光,怎麼讓這個光亮得長久。而孔子看到的是燈泡發的光該怎麼利用,怎麼不去破壞這光亮。兩人的初心都是怎麼看待人與社會,自然的相處理論,但則重點不一樣,加上後人的豐富,好的就更好,不好不便利用的就弱化了。他們共同樹造了這個民族的輪廓,沒有先後主次之分。他們被後人利用的主要成份道家師承自然順應天道提倡個人修為,儒家提倡個人修德從而為組織生活創造條件。而個人修為和組織生活產生矛盾這就是後人爭論的交點。可華人在兩位聖人的引領下又開創了一箇中庸,求同存異的方法,才有了幾千年的文明,而非森林體系!經過幾千年的提煉才簡化為道家修練人,儒家管理社會組織,法家建立規則,當個體與組織和規則產生矛盾時又出現了佛家普渡眾生。你們說誰先誰後,誰主誰次?

  • 7 # 中上行

    老子相當於清華,北大教授,孔子相當於咱們村負責任的小學老師。一面教學,時不時到最高學府進修一下,聽一次又不什麼聽得懂的學術報告。更加困惑的回到村裡教書,越教越困惑,遺憾而死。莊孑只不過是一位找理由讓自己過得更自由,更心安理得的人,孟子是咱們村小學,孔子教出來的學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幹沙蟲煲鴨湯的做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