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朝居士
-
2 # 二掌櫃的312
這還用說,分封制不論封的同姓王還是異姓王,他們有兵有權有地盤,過不了多長時間,大都野心膨脹,謀求自立,要麼封建割據,要麼起兵造反與朝廷作戰想奪取皇位。劉邦在位異性王反叛,劉邦孫劉恆在位時發生了七位同姓王聯合反叛後被平滅的事件。中國歷史上這樣的事還少嗎?所以分封制是國家戰亂分裂之源,而中央集權的郡縣制才能保持國中長治安。
-
3 # 秦牧5
如果劉邦沒有分封異姓王,那麼劉邦無非有2種結果1割據一方(因為格局不夠大)可能性比較大。2被項羽滅掉(韓信不救劉邦)可能性比較小。劉邦之所以成功1格局夠大。例如劉邦見到秦始皇說的一句話‘大丈夫當如是’2對人心的判斷。首先項羽和韓信都比較狂。但項羽是狂在骨子裡的,這和出身,教育,能力,性格是分不開的。而韓信是表面上狂而內心自卑,例如韓信攻下齊國有實力有地盤就因為劉邦一個口頭上的封王而派兵救劉邦。又例如劉邦到了韓信的地盤一句話就嚇的韓信殺了至交好友鍾離昧,又心甘情願的被囚禁。所以說就是因為劉邦看透了韓信所以才有了劉邦的成功。
-
4 # 文史宴
如果劉邦不分封同姓王,結果就是像秦朝一樣,東方六國起兵反抗,關中地區的漢朝陷入崩潰。
劉邦的分封制不是什麼開歷史倒車,而是繼承的楚懷王或者說項羽的智慧。秦國在山東六國強行推廣郡縣制,導致六國貴族心懷不滿,六國遺民反抗暴政,點燃了秦末大起義,導致秦國很快分崩離析。
楚懷王首先提出王政復興,即不再接受平民稱王,只接受原來的六國貴族稱王,唯獨秦國因滅六國,社稷不得存,其嬴姓趙氏必須放棄王位,先入關中者可封秦王。項羽掌控局勢後,又把楚懷王封的六國拆分,將跟隨自己入關的武將分封為王,切割其原國主的土地,製造內鬥,自己好從中取利。
劉邦奪得天下後,綜合使用楚懷王和項羽的辦法。如在秦韓魏等習慣法家之治的地區實行郡縣制,在齊楚趙燕等習慣封建制的地區實行分封制,只不過後來把異姓諸侯王殺掉改為了同姓諸侯王,而一些比較強大的國家如楚國則拆分為小國,一些人移封到別處以動搖其根基,如韓信從齊王移封楚王,韓王信從潁川移封漢匈邊境等。
可以說劉邦的郡國並行制很好的適應了當時的局勢,為漢朝的長治久安奠定了基礎。
回覆列表
你覺得呂雉和武則天有什麼區別?
大致是沒區別的,但結果呢?為什麼武則天稱帝了,改朝換代了,而呂雉始終規規矩矩的?
如果武則天面對的也是李唐宗室子弟遍佈地方朝堂,手握重兵,武則天也會乖乖的做太后,最多專權,而不敢篡權。
如果呂雉面對的劉氏宗親也是李唐這樣的大地主,呂雉也會代漢自立的。
並不是他們能力和人品有什麼區別,而是武則天面對是一塊肉,她就吃了,而呂雉面對的是一塊骨頭。
在宋朝以前,皇帝分封子弟為諸侯王,結果就是諸侯王叛亂,如果不分封,限制宗室子弟,結果就是權臣篡位,
曹魏限制諸侯王,權臣篡位,司馬氏分封諸侯王,諸侯王叛亂。
秦朝不分封,趙高把秦始皇兒子女兒幾乎殺光了。
最典型五胡十六國的匈奴漢,分封子弟,結果劉聰殺兄篡位,後來劉粲在外戚靳準的忽悠下,把諸侯王殺光了,結果呢?靳準把皇帝殺了,
所以,孤立的看,劉邦分封那是沒事找事,那是開歷史倒車,有的人光看結果,看吧,“七國之亂”罪魁禍首就是劉邦,如果不分封就沒事了。
這個顯然有點居高臨下的批判歷史了。
如果不分封,呂雉不會篡位?周勃敢殺皇帝(漢後廢帝劉弘)的人,迎立漢文帝,誰敢說漢文帝不會做傀儡?
所以,漢文帝聽說自己做皇帝,嚇得不敢去長安,他的謀士們都勸他不要去,唯獨宋昌勸他去,就是因為宋昌說,現在劉氏子弟為諸侯王,你去了周勃等人也不敢拿你怎麼樣,
劉邦這樣被耄評價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的人,會不知道分封諸侯的危害?
但很多時候,皇帝別無選擇,你選擇打壓皇室成員,權臣篡位,你加強宗室子弟權力,諸侯王叛亂。
問題是,難道外人比親人更值得相信嗎?
曹植曾經跟明帝曹睿說,劉邦分封子弟為諸侯王,所以漢文帝才是貨真價實的皇帝,現在你打擊自己的親人,如果權臣篡位你怎麼辦呢?
曹睿人為自己的叔叔是被打壓久了,想透過遊說出來做官,於是沒理會。
到了曹睿快死了,才感到曹植的話有道理,不僅毛骨悚然,想透過遺詔加強宗室子弟權力,可是已經晚了。
所以,如果劉邦不分封,第一步就可能逃不過,呂雉的實力不容小覷,即使呂雉沒有篡位,周勃呢?
看看霍光就知道了,漢昭帝不明不白的死了,立劉賀,劉賀不甘心做傀儡,霍光就廢了他,又立漢昭帝,漢昭帝見到霍光,都感覺如芒在背,自己的皇后都被殺了。
這是因為文帝景帝和武帝,三朝的削番,諸侯王跟大地主沒區別了,所以霍光才敢做權臣,如果諸侯王還在呢?霍光敢嗎?
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謂盤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強,二矣。漢興,除秦苛政,約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難動搖,三矣。夫以呂太后之嚴,立諸呂為三王,擅權專制,然而太尉以一節入北軍,一呼士皆左袒,為劉氏,叛諸呂,卒以滅之。此乃天授,非人力也。今大臣雖欲為變,百姓弗為使,其黨寧能專一邪?方今內有朱虛、東牟之親,外畏吳、楚、淮南、琅邪、齊、代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