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昌海12
-
2 # 太極寄暢
實際上感情並不是僅僅存在於人類,還可能存在於人類與動物、動物和動物之間。其根源在於"愛”的出現,使我們彼此有了感應,並隨著時間推移這種感應愈加強烈,甚至可以不惜代價的去維繫它,則這種感應被稱為感情。所以當生物進化出意識後,便會逐漸演化出感應。
-
3 # 知識與見聞
人類感情主要分為三種:親情、友情、愛情
各種感情背後都有一定生理學基礎,也都是進化的結果。
親情背後是基因的延續。
物種沒有選擇永生或者說環境不讓它們永生,而是選擇了繁衍來延續基因。生物繁衍的策略大體有兩種,一種是數量取勝,比如大馬哈魚會產下成千上萬的卵,然後耗盡生命等待死亡。父母一代並不會照顧子孫而是讓他們自生自滅,由於數量龐大,只要有一小部分生存下來就足可以維持種群繁衍。
另一種策略就是提高子代的成活率。人類為代表的哺乳動物,他們子代數量沒有那麼龐大,而且很多哺乳動物一出生並不具備天然的生存能力,子代的生存完全依靠父輩的養育。那麼顯而易見,在子代數目少,沒有父輩照顧無法存活的物種之中,有親情的物種就更容易獲得繁衍的機會,沒有親情的物種更容易被淘汰。
友情的背後是互助合作。
人類個體在與其它物種競爭中並不佔據優勢,原始人類生產力更是低下,同時因為人類嬰幼兒成長時間較長,養育下一代任務繁重,必須透過合作來完成。共同利益和單打獨鬥實現不了目標的前提造成了個體之間的協作。家庭成員的協作,親屬同族關係的協作,異族之間的合作等等。合作關係越不需要血緣做紐帶,合作範圍越廣,組織越龐大,在競爭中越具有優勢。友情互助的群體更容易生存。
愛情本質上也是繁衍,為了延續基因,但和親情不同的是愛情本質是要獲得優秀基因和自己基因結合,使得後代整體基因更優秀,進而在競爭中獲得優勢。
所以喜歡長得帥的,漂亮的這種愛情觀一點錯沒有,很純粹。
但是有一個根本問題,進化為什麼選擇了性而不是自我複製。比如我太帥了,基因太優秀,找任何一個配偶都會帶來一半不如我自身的基因,為啥我要選擇愛情和性,自嗨多好呢?
這個問題一直得不到好的解釋,直到有一天,生物學家觀察到蛞蝓的繁殖習慣。有人對蛞蝓這種軟體動物有一種天然不適,我就不上圖了。蛞蝓雌雄同體,可以異體受精,也可以同體受精繁殖。它們怎麼在這兩種方式中做選擇呢?是照鏡子看自己夠不夠帥麼,不是。在環境非常好的情況,它們更多的選擇同體受精,自我繁殖;環境比較惡劣的時候,更多的選擇就是異體繁殖了。
所謂環境好也就是更適合自己生長,那麼顯然和自己同樣基因的也很適合,自我繁殖是最優的。環境不好也就是不太適合自己,顯然引進一下基因比不改變有可能更適應。對於個體來說風險很大,誰知道引進的是好是壞呢,但對於群體來說顯然分散了風險。生物體對現在環境也適應也就代表環境改變了可能會越不適應,性繁殖保證了基因的多樣性。某些按現在觀點看著有害基因在環境改變時可能會變得有利,增加了物種的生存能力。
感情並不是獨立於身體而存在的,身體是進化的結果,感情也是,一切心理現象都有生理基礎。
回覆列表
人類的情感也是在進化中鞏固的,主要表現在異性關係中發展而來的,續而團體性的共和產生的,這些都是在生存中建立而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