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消費者報道

    2017年,國內外一些研究者發現,在自來水、海鮮、啤酒、海鹽甚至空氣中都不同程度發現塑膠微粒。但是,製作商代表,瓶裝水公司德勞特(Gerolsteiner)表示他們不能確定塑膠微粒的來源,塑膠微粒“無處不在”,它們可能透過空氣或者包裝材料進入瓶裝水。

    可口可樂公司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塑膠微粒看起來無孔不入,即便在經過精心處理的產品中也會含有微量塑膠。

    既然塑膠微粒無法避免,一個重要問題是:把他們吃下去會有危險嗎?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UN FAO)去年對微塑膠進行了調查。該調查指出,對於齧齒動物和狗來說,直徑超過150微米的微塑膠不會被吸收(1毫米=1000微米;毫米單位mm,微米單位μm),而會透過糞便排出,因此,90%被人體攝入的微塑膠應該不會被人體吸收。

    對於那些小於150微米,就好像上表描述的314個小於100微米的塑膠微粒,又怎麼辦呢?

    目前我們對人體內塑膠微粒累積的危害知之甚少。對於實驗動物來說,只有在攝入了幾百萬粒微塑膠的情況下它們才會出現不良症狀,比如肝臟炎症。但是這樣大的量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可能達到。

    微塑膠在原文報告中被稱為三類致癌物,屬於“懷疑它致癌”等級,但沒有證據可以證明。

    根據資料,WHO檢測出來的水裡的有害汙染物有765種,其中致癌物20種,可疑致癌物23種,致突變物56種,促癌劑18種。這些是已經經過證明的,在各國市政自來水中有明確指標規定的,但微塑膠並不在其列。

    簡而言之,塑膠微粒確實透過水源或者包裝過程存在於瓶裝水中,但由於其含量少,難被人體吸收,而且目前尚沒有組織或者檢測機構確認塑膠微粒對人體產生危害。而負責檢測和分析的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教授謝麗·梅森也向BBC表示:“目前尚沒有證據證明,人體攝入這些塑膠微粒究竟有什麼傷害”,只是表述:“看到塑膠微粒的數量,卻是令人擔心的。”

    因此,塑膠微粒不易吸收,目前也沒有明確的致癌證據 ,超大劑量才會對人體產生損傷,而你吃條海水魚,當中的塑膠微粒都比喝瓶裝水裡的要多得多。

  • 2 # cnBeta

    除了生活中接觸到的各種塑膠製品,塑膠還會降解成直徑從0.1到5000微米不等的塑膠微粒。這些微粒在陸地上隨處可見,也被發現存在於河流、海洋甚至北極。研究人員發現在北極地區每一升的雪中就有超過10,000個微塑膠,這個數字是如此的令人驚訝,以至於沒有人類生存居住的北極也存在非常嚴重的塑膠問題。

    科研團隊表示這些雪的樣品是從斯瓦爾巴群島,以及瑞士和德國的某些地點收集的。和大多數內陸地區不同,斯瓦爾巴群島是相當孤立的,大多是冷凍的,因此不清楚這些巨大的微塑膠是如何通往偏遠地區的。該研究表明,風可能攜帶微塑膠,這些微塑膠被吸入大氣層並在雨中或雪中沉積在地球上。

    粒徑5毫米以下的塑膠顆粒被稱為微塑膠,通常以碎片、纖維等形式存在。微塑膠的來源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生產時體積就很小的原生微塑膠,常見於帶有磨砂成分的個人護理品,在人類使用過程中進入水體。另一種是原本體積較大的塑膠,經過光照、氧化、機械磨損等作用,逐步降解為微塑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能把以色列和黎巴嫩的戰爭原因簡要介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