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馬君
-
2 # 小小龍讀史
關羽年輕時就熟讀春秋,喜歡打抱不平,因看不慣惡霸橫行鄉里,失手將惡霸殺死,從此遭到官府通緝,遠走他鄉,低調為人,不隨意暴露自己的身份,所以一般稱自己為某家。
-
3 # 商丘娜間花藝
在三國演義中,兩軍對戰的時候,雙方的將軍總是會主動站出來,自報家門,這樣做最直接的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振興士氣,畢竟名號都報出去了,打不好容易丟人,而且最後打贏的也可以贏得很體面,就算輸了,也是輸得堂堂正正的。在個別情況下,甚至還能實現這樣的目的,如果某一方的將領非常厲害的話,直接報上名號,打都不用打,這場戰爭就結束了,在演義中,張飛曾,在陽橋上大喊一聲,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與我一戰?一句話,夏侯傑便被嚇死了;趙子龍也曾曝出自己常山趙子龍的名號,將曹軍百萬士兵嚇住。
我們可以發現,張飛的“燕人張翼德”,趙雲的“常山趙子龍”,都是“地方+姓氏+字”的組合,都是五個字,但是大名鼎鼎的關羽,在自報家門的時候,從來沒有用過這樣的句式,反而經常用兩個字自報家門。
關羽初露頭角的時候,是溫酒斬華雄之時,那時的關羽請命去斬華雄,自稱“小將”;在看守華容道時,關羽見到曹操說的是“關某奉軍師之命,在這裡等候丞相已久。”後來關羽建立了軍功,成為了真正的大將,但是關羽依然自稱“偏將軍”、“漢壽亭侯”等,從來不會在名號前加上地方,如“河東關雲長”,這是為什麼呢?
有很多人認為關羽是謙虛,但是考慮到關羽快刀斬亂麻的性格,能用一句話解決的事絕不會用兩句話。關羽的戰績是有目共睹的,兩軍對壘,只要關羽報上大名,基本上對面就直接投降了,正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所以,說關羽是出於謙虛才不自報家門的說法經不起推敲。另一種說法小編認為更可信,那就是直接自報家門會危害到關羽的切身利益。
要知道關雲長是河東的通緝犯,雖然說身處亂世,但畢竟是不合法的,臉上無光,當他剛開始闖蕩江湖的時候,沒有什麼名氣,如果很猖狂的自報家門的話,反而會給自己招來災禍,一旦落於敵手,不佔理的還是關羽,到那時就更別談什麼建功立業了。
後來,關羽成為了大將這下有越來越多的人知道,那個通緝犯原來就是這個大名鼎鼎的武將,所以關羽為了不暴露自己的過往,更加不會選擇自報家門了。後來關於未來,寶寶表達自己對劉備的忠心耿耿,一直以漢壽亭侯自稱,這樣一來,不僅能震懾對方,還避免了人們把他與那個通緝犯聯絡在一起。所以說,關羽自報家門,有兩個字就夠用了,多了反而是禍害,至於謙虛一說,並不是他的本來
-
4 # 歷史迷猴神通
“常山趙子龍”、“燕人張翼德”,羅貫中筆下,趙雲和張飛都用很富有江湖味道的方式自報家門,反映了他們的性格。
而諸葛亮、關羽在報號時,也很有意思,他們一個說自己“山人”,一個說自己“關某”,聽上去比較謙虛,但實際上卻更體現了自信。
01.“關某”二字代表的意義關羽是桃園弟兄中讀書比較多的人,在見到人時,往往使用謙虛的自稱。
《三國演義》中,見到劉備時,關老爺這樣講:
關某雖一介武夫,亦頗知忠義二字。正所謂擇木之禽,得棲良木。擇主之臣,得遇明主。
華容道上,關老爺看到曹操是,說了這些:
關某奉軍師之命,在這裡等候丞相已久。
兩個人都是關於敬重的人,關羽使用這種稱呼很得體。關老爺給自己的定義很高,在報號時,也體現出他人狠話不多的特點。
02.關老爺人格魅力《三國演義》裡,雖然關羽、張飛、趙雲都是蓋世英雄,但作為義氣的化身,關二爺的形象還是要比張趙更豐滿一些。
事實上,在歷史中,關羽同樣有著豐富的人文內涵。甚至於老對手曹操、呂蒙都對關老爺有著很高的評價。《三國志注》記載了呂蒙在和魯肅交談中,對關羽的評價:
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陵人。
曹操得知關羽去意已決時,對關羽的評價是這樣的:
太祖曰:"事君不忘其本,天下義士也。度何時能去?"
得到曹操、呂蒙的好評,關羽靠的是他的人格魅力。
事實上,話多很多時候代表的是一種不自信,關羽說話少,靠的是內在的自信!
回覆列表
相信很多人都覺得,關羽稱呼自己為“關某”是一種非常謙虛、低調的表現。實則不然,我們都知道關二爺的骨子裡,就透著一股高傲,而這個“關某”,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說,關羽是所有姓“關”的人裡,最具有實力的,只要看到姓關的武將,那麼一定就是關羽。不過,關羽確實有這麼做的底氣,一來他個人實力在那裡,二來當時姓關的著名武將確實不多。所以,“關某”可以說就是關羽!
大家也會疑問了,為什麼關羽不把自己的家鄉加到名字前面,和張飛、趙雲一樣呢?其實,這隻要是因為早年關羽失手殺人,被官府通緝,所以一方面為了自保,另一方面作為一個被封為“漢壽亭侯”的人,自然不能讓人知道自己有“案底”,不願讓別人知道自己的過去。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後世在稱呼關羽的時候,也都是用“關公”、“武聖”等詞來形容他。而之所以人們會對關羽有這麼高的褒獎和尊敬,和他的忠義雙全、義薄雲天、驍勇善戰、品德修為都是由很大關係的。